/ 校系迷思 /學測申請 /志願選填 /考試衝刺 /108課綱 /大學生必修 /高職升學 /求職準備 /人物故事 /海外留學 /IOH 實習 /

身土不二!台大生傳小玩伴把食農教育帶進國小課堂

找回與土地玩耍的感動!
2015-09-23

從武功國小的農園出發,他們想讓孩子能親身體驗農事、感受土壤的溫度,從產地到餐桌認識自己口中的食物。

「身土不二」最早源自於南宋僧人智圓的《維摩經略疏垂裕記》,意指「身」(人至今行為的結果)和「土」(處在的環境)兩者的息息相關,強調的是人與環境之間的不可區分、互惠共生,自二十世紀起,日本政府更開始以「身土不二」作為口號,鼓勵大眾食用在地、當令時節的蔬果。

而在食安議題頻傳的台灣,有一群台大學生選擇走進教育基層,共組小玩伴食農教育推廣團隊,他們的背景來自社會系園藝系農化系,懷抱著相同的熱忱,從武功國小的農園出發,他們想讓孩子能親身體驗農事、感受土壤的溫度,從產地到餐桌認識自己口中的食物之外,更重要的是連結起社區資源,重新建立起在地友善的互助網絡。

故事要從台大社會系的綠屋頂說起

「我從小在都市長大,一直到大學才開始種菜這件事,但這麼有趣的事情,怎麼可以到大學才開始體驗?」

說起來有趣的是,小玩伴成員大半是在都市長大的孩子,怎麼會想到接觸農業、推廣糧食議題呢?

其實他們是在台大社會系所開設的「台灣社會經濟發展專題—都市農作」課程中結識,課堂上除了從理論文獻探究台灣鄉村社會的發展脈絡、當今農業的發展困境之外,更安排同學在系館頂樓種菜,透過播種、堆肥、除蟲、澆水呵護作物的過程,讓學生能身體力行地了解平日賴以維生的糧食是如何被產製出來。

「我從小在都市長大,一直到大學才開始種菜這件事。」就讀於台大生傳系雙主修社會,同時也是小玩伴創始成員之一的汶靜分享到修習課程的心得,因為課程之故,讓她有機會與暨南國際大學一分田團隊、新店大豐社區交流彼此從事農耕的想法,能看到這麼多相異背景的人同樣尋找著台灣農業在全球化發展下的新可能,汶靜內心的感動難以言喻,她也感慨萬千地說:「但這麼有趣的事情,怎麼可以到大學才開始體驗?」

體驗農事,教會孩子用愛感受生命

食農教育旨在建立人與食物、土地的關係,了解自己吃的食物、具備選擇食材的能力,進而對農業生產者、土地懷抱感恩的心,擁有更深厚豐富的認識。

反思資本主義下本土農業的式微、消費者對食物生產的全然陌生,小玩伴決定將都市農耕、食農教育帶入國小教育中,希望讓孩子能從小就學會判斷食物的安全性,培養關心糧食生產的態度。

他們先以課後社團的方式帶著小朋友在校內農園實作,從拔雜草、用鋤頭鬆土、整地一步步慢慢來,循序漸進地讓孩子克服原先對玩泥土的抗拒;並用看圖說故事的方式引領他們認識土壤裡的小生命;教導孩子如何用五感去辨別慣行、有機農法種植出的蔬果差別;更透過社區巡禮啟發學童以全新的眼光去探索生活周遭的綠角落與故事;直到收成後,小玩伴則帶領孩子將成果製成簡易的三明治與飯糰、把學習內容繪製成海報,於市集擺攤,讓孩子向父母、社區民眾分享他們在過程中的體悟與成長。(推薦閱讀—大學生可以對環境做什麼貢獻?他因「愛地球」而募資辦淨灘、創業

持續深耕食農教育

「當鐮刀和打穀機,開始,忙碌的合唱,鳥仔在你們頭頂上,興奮的飛翔,只有你們明白,每一粒稻穀,是多少的辛酸結成。」

—摘自 吳晟 《水稻》

「為什麼社會系要去教小朋友種菜?」是小玩伴成員常被問到的問題,汶靜笑談:「大眾對社會系的想像可能是喜歡參加社會運動、去抗議遊行,但那只是關心社會的途徑之一,不是我們整天都在做的事。」汶靜認為社會系培養的是客觀批判社會現象的思辨力,讓學生能從更宏觀或微觀的視角反思社會結構,而在發現不合理的制度時,以社會實踐去與之抗衡的方法其實也很多元。

「有些人或許是參加社會運動,直接去監督政府,推動變革,但也有人選擇像我們一樣成立社會團體,進入教育機構,協助他們課程、制度上的改善,這些都算是將社會學理念實踐、應用的過程。」汶靜不疾不徐地說道。(推薦講座—社會系=很尖銳?其實更多的是用溫柔來突破不公

從今年九月起,小玩伴將展開在武功國小第四個學期的課程,依舊摸索最適合的作物與農耕法,拿捏於教案裡實作、討論、講課最恰當的比例,但他們的熱忱不減,每次開課對小玩伴而言都是全新的挑戰,也歡迎有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實現這場由下而上的生活小革命。

>> 更深入了解汶靜在台大生傳系、社會系的求學生活

05-台大社會系生傳系-蔡汶靜-Wen-Jing-Tsai
講者介紹

Wen-Jing Tsai 蔡汶靜懷抱著對社會的關懷而選擇就讀臺灣大學社會學系,跨足社會學、經濟學領域,期待藉由對當代社會現象的反思,能為社會帶來微小的改變。大二時關注農業與教育議題,在參與小玩伴食農推廣團隊的期間,喜歡上溝通與分享理念的感覺,於是轉系至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埋首學習媒體傳播與行銷企劃。除了上課,也熱衷於家教、參加各種社團活動,探索人生多元的可能性。

作者 林立麗

IOH 編輯團隊一員,畢業於台大生傳系,雙主修經濟學系,在學期間產生對社會學、傳播學、行銷與設計等領域學問的熱情,曾擔任台大農推會農業多媒體訓練課程教學助理、UDN 願景工程——為青年尋路論壇台大場講者,期盼能以自己最喜愛的文字為社會作出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