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系迷思 /學測申請 /志願選填 /考試衝刺 /108課綱 /大學生必修 /高職升學 /求職準備 /人物故事 /海外留學 /IOH 實習 /
Photo Credit: Diliff

東海建築在羅馬:給自己一場壯遊,見證全球建築人的實力

「旅行這種事大多是相當累人的,不過有些知識是疲累之後才能親自學到的,有些喜悅是筋疲力盡後才能獲得的。這是我繼續旅行所得到的真理。」-日本作家 村上春樹
2015-09-11

從生活到旅行學習建築

壯遊(Grand Tour),是為了什麼?自 19 世紀以降,無數歐美知識分子、文人雅士絡繹不絕地前往南歐,藉由在異地生活、到古文明發源地冒險,拓展自身對世界的認識,在當時的社會裡,壯遊被視為年輕人達成博雅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環,而在 21 世紀的今日,東海大學建築系的師生們選擇來到西方文明的搖籃-義大利進行為期一個月的深度觀察與設計工作營。

受羅馬競技場的磅礡氣勢所震懾,沉醉在佛羅倫斯的文藝氣息裡,也步行於托斯卡尼的和煦陽光下,他們全心感受著城市空間的發展脈動,他們相信建築人的教育絕不該是閉門造車或紙上談兵,而是打開感官向世界學習。

踏入書本裡的建築

「建築的思考不應該狹隘,而是要從多方面學習。」

「東海建築在羅馬」工作營是東海建築系和康乃爾大學羅馬校區的教學合作計畫,計畫中會由當地歷史學家帶領同學深入南歐的大城小鎮,講述從古到今的歐洲文明史,而學生將根據實地觀察記錄為起點,以城市建築的特徵為題,進行基地的設計創作,最後於康乃爾大學羅馬校區的工作室進行評圖。

東海建築系友、現任職於張景堯建築師事務所的高暄雅認為,壯遊之旅無疑是強化自己設計思考的能力,羅馬工作營中最珍貴的是讓她擁有足夠的時間探索城市,她微笑表示:「建築的思考不應該狹隘,而是要從多方面學習。」由於曾修習「羅馬與佛羅倫斯的建築與都市設計」課程,讓她能不依賴地圖地漫步於古城,當自己真的能踏入書本中的建築,真實對照從古到今的街道變化軌跡,暄雅內心感受到的是無比的悸動。

見證全球建築人的實力

「當你真的進入環境裡,才會發現建築人的社會責任。」

「建築系不只是表面上看到的『建築』兩字,其實它是一個非常、非常需要多元知識的科系。」是暄雅在從事建築基地設計中最深體悟:「當你真的進入環境裡,才會發現建築人的社會責任,是跟城市景觀、跟人與人的互動有關,這些很嚴謹的事都必須被考慮進去。」(同場加映-相似科系比較:建築系 vs 都市計畫系 vs 景觀系,聽聽學長姐比較科系所學差異,怎樣特質的人比較適合念呢?

為了拓展自己的建築視野,暄雅在求學期間從未放過任何海外交流的機會,她參與東海建築和印度 KRVIA 建築學院的異地教學計劃,深入孟買最大貧民窟達拉維進行訪談,更來到過去中亞絲路的驛站列城拉達克,針對永續發展與氣候變遷下,發想古城的規劃提案;而在日本天工人山下保博事務所的實習經驗則讓暄雅深刻感受到日本高壓、充滿競爭的工作環境:「日本人是用拚命三郎的精神去完成每個作品,第一次就有五個提案,實力真的不容小覷!出去這一趟回來後,你會發現自己必須要更努力更努力才行。」

丟開教科書,感受世界

很明顯的,旅行不只是看風景,而是不歇止地改變我們對於生活的想法,深刻又長久。-美國作家米莉安.畢爾德

雖然建築人學習的過程一點也不輕鬆,但暄雅仍是渾然忘我地喜歡建築:「即使很累又睡不飽,我還是熱愛這樣的生活,因為我不用買任何一本厚重的教科書,只需要時時刻刻打開感官向這個世界學習。在這裡,永遠可以展現最真實的自己。」她說因為建築系讓自己能很高密度、高強度地接觸到高中時不曾修習的內容,在生活上的體驗更多:「全球化是未來的趨勢,不論你接不接受或要不要,我們都必須要走出去。」

或許有些人會質疑短短的海外壯遊就能帶來什麼改變嗎?其實更重要的是,因為那些新事物的衝擊,我們的腦袋變了,看世界的角度也從此不一樣了。

講者介紹

Hsuan-Ya Kao 高暄雅 畢業於嘉義女子高級中學,以甄選入學(學校推薦)的方式進入東海建築學系。就學期間先後在臺灣的事務所及天工人山下保博事務所實習,目前於張景堯建築師事務所擔任設計師一職。雖然從小在爸爸的耳濡目染下在對「空間」這件事情產生極大的興趣,但從未想過最後會踏上建築這條路,於建築系求學過程中發現自己對建築的熱愛。 

作者 林立麗

IOH 編輯團隊一員,畢業於台大生傳系,雙主修經濟學系,在學期間產生對社會學、傳播學、行銷與設計等領域學問的熱情,曾擔任台大農推會農業多媒體訓練課程教學助理、UDN 願景工程——為青年尋路論壇台大場講者,期盼能以自己最喜愛的文字為社會作出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