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系迷思 /學測申請 /志願選填 /考試衝刺 /108課綱 /大學生必修 /高職升學 /求職準備 /人物故事 /海外留學 /IOH 實習 /
Photo Credit:http://bit.ly/3pnBp8W

113 年學測「個人申請」懶人包!一階篩選倍率、重要時程,簡章看不懂的一次整理給你

學測過後,你現在在做什麼呢?買三桶炸雞,回家翹腳配電視?躺在床上睡完寒假?其實,考完學測只是這條漫漫升大學路的一個起點而已。
2017-02-04

接下來,你還有許多關卡必須面對,像是一階篩選倍率、甄試人數,以及二階的備審資料與面試、筆試,這些東西你真的都搞懂了嗎?你打算什麼時候才要開始準備?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在學測成績公佈前這段充滿不確定性的時間,做什麼最好呢?

113 年公告成績時間:2 月 27 日(二)

其實,這是你探索各大學科系的最佳時機。從實招來,你對自己心目中的第一志願了解多少?你把它當成第一志願,會不會只是因為它聽起來比較厲害?你知道它的第二階段要考筆試還是術科嗎?(推薦閱讀:台大資工系學長帶你完勝二類組二階筆試

(Photo Credit: https://unsplash.com/photos/xcvXS6wDCAY)

請注意,提前查科系不只是讓你釐清自己適不適合它,對於日後準備個申、面試也超有幫助,千萬別把某校系的特色誤植到另一校系,或因沒時間準備,最後用同份資料投多間校系,甚至連校系名都複製錯誤,這完全會讓你前功盡棄。(推薦講座:做備審絕不要妄想一魚多吃!台大財金系教授揭曉備審大忌

此外,每年各科系甄試撞期狀況在所難免,建議同學一定要提早思考校系選擇的問題。

所以除了系所官網,還可以透過哪些管道認識校系?

1. IOH 開放個人經驗平台

在 IOH 影片中,學長姐不只會介紹該校系課程、資源與出路,還會分享自己在大學從事過的課外經驗與心得收穫。在導覽頁中,如果你對科系興趣還不明確,可以依照 18 學群瀏覽;如果已經有目標校系,則可以往下滑,依學校來瀏覽。

如果你對畢業出路感到好奇,IOH 近期也錄製不少工作分享影片,學長姊會從自身的工作出發,再去反思大學帶給他的成長。

此外,如果你想對科系專業有更深一層認識,則可以看看教授經驗分享談,在影片中,教授們還會透露不少備審面試小技巧,大家還不趕快來做筆記!如果你覺得影片稍長,不妨可以調快影片播放器速度。

另外,在志願選填備審資料、面試專區最新文章有許多升學相關文章,寶藏都在這裡了,你還不來拿嗎?(推薦講座:擔心備審資料沒有亮點?醫學系教授為你分析其中關鍵

2. Collego

這是大學招生委員會設置的官方網站,可以搜尋全國校系,快速瀏覽學校官網提供的簡介,近期更公開「學習歷程檔案」的內容示範、大學教授與高中老師建議的學習歷程檔案方向,建議可以搭配 IOH 上的教授講座一起服用唷!

3. 大學問:

該網站詳盡整理了各系入學管道、第一、第二階篩選標準,網站介面簡單明瞭,容易操作,不像某些系所系官網設計常常太獨特,讓人很難在一時間找到想要的資料。網站中也有不少教育相關新聞,讓你能掌握升學最新動態,唯一不足的是內容偏向資訊面,較少學長姐的親身經歷分享。

4. 104 升學就業地圖:

顯示各校系校友的就業與升學情況,包含職業分布、發展方向等等,很值得同學參考,該注意的是有些學系畢業生樣本數不高,所以要留意資料與實際狀況可能有差異,與此類似的網站還有 1111 大學網。

實際去問學長姊也是一個方法,但要注意的是⋯⋯

不論你是請親友牽線、還是用哪種管道找學長姐詢問科系,都要有禮貌啊!這聽起來好像是常識,但絕大多數人真的都沒有做到,請聽我更進一步解釋。

首先,請不要問「太籠統」的問題,像是「這個科系在做什麼?」就是典型的不良示範;尋求學長姐幫助之前,做好基本的科系調查是最起碼的尊重,不要想當什麼事都依賴別人的伸手牌,這樣會讓學長姐覺得你根本是來亂的。

(Photo Credit: https://unsplash.com/photos/oZuBNC-6E2s)

而且,當你問題太含糊時,學長姐也很難深入回答,那麼你得到的答案就會跟在網路上隨便都能查到的資料差不多 ,這不僅錯過了寶貴的發問機會,你失禮的行為還可能得罪學長姐。

倘若得到學長姐的幫忙,最好也在申請告一個段落後,通知學長姐你最後的去向,畢竟學長姊也是花了自己的時間來為你解惑,至少有些苦勞吧!

如果你煩惱著找不到學長姐問問題,你可以加入我們的大學科系與升學經驗交流平台社團,發問時請注意置頂貼文板規,IOH 小精靈會盡可能為你找到學長姊與相關參考資源喔!

申請入學關鍵一:注意篩選倍率,不然你考再好也沒用

113 年個人申請報名日期:3 月 20 日~3 月 22 日

放榜之後,緊接著是第一階段的志願選填,你可以填六個志願,一個志願代表一個校系,彼此沒有順序之分。此時,那一本厚厚的簡章發揮用途的時候了,查看簡章有三個重要概念你一定要知道:

(Photo Credit: 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 )
1. 預計甄試人數

「預計甄試人數」是第一階段會收的名額,以上圖為例,台大中文系於 113 學年度個人申請預計會先甄試 69 人,在第二階段取前 23 名(即「招生名額」)給予正取資格。

2. 先檢定,後倍率

根據簡章規定,學測篩選程序是「先檢定,後倍率」。通過「檢定」指的是同學須在該系指定的各科成績上達一定標準,才具備申請資格,「篩選倍率」就是在第一階段時先篩出「招生人數 _ 倍的人」以進入第二階段甄試,若是不只一科有篩選倍率,且倍率各有高低,則是從倍率高的依序篩到倍率低。

舉台大中文系為例,假設有 250 人來申請,其中有 200 人通過學測檢定(即表中的國文前標、英文均標、數 B 均標、社會均標),就會以這 200 人進行倍率篩選。先從倍率 8 的社會科級分篩,再篩到倍率 6 的英文,最後才是倍率 3 的國文。

也就是從 200 人中先選出社會排名前 168 名(21*8)的同學,接著再從這 168 人中選出英文級分前 126 名(21*6),最後從這 126 人中選出國文級分前 63 名 (21*3) 者進入第二階段。

從中你可以看到,倍率最低的科目通常是該校系最重視的科目,是就讀該系最相關的能力,而倍率最高的科目則代表是基本門檻,所以大家在選填校系時,要了解哪些科目有篩選倍率,從中找到對自己最有利的校系。

3. 落點分析

弄清楚前面兩點,接下來就是使用落點分析,它是利用前幾屆學測的數據來幫助你預測手上的成績能夠過哪些學校的第一階段。在網路上有很多相關網站,輸入你的成績之後,可以依不同的篩選條件,比如學群或是地區,來看你的成績大概能上哪些校系,可以作為選填志願的參考。

要注意的是,落點分析只是「參考」用的,畢竟每年都會有些誤差,尤其今年學測由必考改為選考、各系大改篩選倍率,過往資料能夠提供的預測十分有限。所以填志願時,可以填幾個保守的,再加上幾個有點「夢幻」的,或許會有驚喜的結果!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採用學測成績當作篩選門檻,也開始有大學的資訊科系將以 APCS 大學程式先修檢定成績作為一階篩選門檻。

申請入學關鍵二:學習歷程檔案與面試是一體的,自己的資料不要假他人之手

113 年第一階段放榜日期:3 月 28 日

113 年考生上傳、勾選審查資料:5 月 2 日~ 6 月 2 日

113 年第二階段甄試:5 月 16 日~ 6 月 2 日

切記備審和面試其實是一體的,因為教授很可能會在面試裡詢問你自傳當中的經歷,所以自傳、學習歷程檔案千萬不要假他人之手,更不要寫一些你自己說出來也沒把握的事,去面試前也最好再複習一次資料。(推薦講座—牙醫系學姊完勝北醫、高醫牙醫系術科面試秘訣大公開

如果我是備取,有可能錄取嗎?

113 年公告錄取名單日期:6 月 3 日

113 年錄取生登記志願序日期:6月 6 日~ 6 月 7 日

113 年公告統一分發結果日期:6 月 13 日

榜單出來之後,你可能遇到三種情況:

1. 正取

恭喜!現在你可以好好放鬆,慰勞一下自己前些日子以來的努力了。但是記得不要太得意忘形,還是要上網登記就讀志願序,不然最後都會成為一場空。 

2. 備取

不要難過,還是有希望的。就算今年採計科目數有變動,你還是可以去參考歷年分發標準,賭賭運氣。但如果你所有申請的科系都是備取的話,可能要有面對分科測驗的心理準備。(推薦閱讀:二階放榜後,高中生最想問的 3 個問題

3. 不幸都沒有遇到伯樂

若是各科系榜單都沒有你,那麼打起精神,還有分科測驗可以拚一把!分科測驗跟學測不太一樣,制定好的讀書計畫表很重要!(推薦閱讀—學長姊示範 4 步驟完成大考讀書計畫表) 

怎麼判斷自己適合學測?還是該拚分科測驗?

113 年分科測驗考試日期:7 月 12 日~7 月 13 日

如果你打算考到最後、拼分科測驗,請看清楚自己的目標科系採計哪些科目,便集中火力讀那幾個科目。不管你是何時決定要再戰考場,大概都會承受比學測還要多的壓力。尤其當學測申請結束,身邊不斷傳來同學上榜的消息時,最是難熬。

這時候,更要穩穩地走自己的路,如果是容易被同學影響而分心的人,就自己去圖書館或是在家讀書,找到一個能夠讓你保持最大專注力的場所,你就先贏一半了。

有時候,可能會出現學測分數不上不下,而面臨不知道要硬著頭皮申請,還是考分科測驗的兩難情況。(推薦講座:成績倒數也能考上台大電機系!洪奕德指考戰士日記

(Photo Credit: https://unsplash.com/photos/n-tIXOJfVA4)

建議你應該要衡量自己擅長的考試題型與毅力,比如說,你能不能沈住氣熬到七月分科測驗考試?如果你評估自己肯定無法定下心準備考試,或是分科測驗考試的難度難以發揮優勢,那麼選擇申請入學可能會有比較好的結果。(推薦閱讀:該不該當指考戰士,先想過這幾件事

做最好的準備,最壞的打算

雖然走學測申請入學,必須要攻克好幾關大魔王,但其實一路上都能夠找到很多資源,無論是從學校老師、學長姊還是網路平台,提早準備,妥善運用,你就能建立自己的優勢。申請大學是一條漫漫長路,但是只要踏實地做好每一步,相信好結果是指日可待的。 (同場加映:教授想要收到什麼樣的學生?他們直接說給你聽

(圖片截自 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網站

 
作者 施靜樺

文字使我愉悅。打扣也是。

核稿編輯 IOH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