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感謝藍鯨隔音門 林經理 以此講座鼓勵後輩:「人生定位以及努力一樣重要」

小幫手:廖玟怡

責任編輯:廖玟怡

核稿編輯:Bella Huang

中國文化大學 舞蹈學系 魏靖庭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PART 1:關於就讀中國文化大學舞蹈學系的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從小習舞,我只想成為無可取代的魏靖庭

三歲就開始跳舞的魏靖庭,在啟蒙老師王玉英的帶領下,謹記舞蹈人該具備的「三心四力」,即便笑自己「腰不軟,筋也不開」,求學路上還總與第一志願擦身而過,靖庭始終帶著恆心走在舞蹈這條路上。「我無法說出『放棄』!舞蹈帶給我的快樂大於痛苦,既然現在喜歡,就繼續堅持下去。」不想依循前人的老路,就讀中國文化大學舞蹈學系的她,抓住海外交換的機會,也踏入臺灣的偏鄉,前往尼泊爾,為自己開啟藝術教育的可能。帶著最愛的舞蹈走入日常,她說,自己只想努力活出獨特的樣貌,成為無可取代的魏靖庭。

深山裡的桃花源——中國文化大學

「走在校園裡,真的就是個仙境!」靖庭表示,文化大學風大、雨大、霧也大,加上校園內的孔子大道、老子大道與顏子路,到處都可看見文化傳承的軌跡。對於舞蹈系的學生來說,匯集戲劇系、音樂系、舞蹈系和美術系的大仁館是「藝術之神」聚集之處。面對大學生活,靖庭提醒學弟妹「大學資源要靠自己去爭取。」時常查看學校官網,是找到合適資源的不二法門,其中的「曉峰苑生」提供學生參訪、演講、分享專題的機會,而靖庭之所以為申請成為曉峰苑生,正是想靠自己的實力證明「前三名不一定就最優秀」。

中國文化大學舞蹈系

作為全國最早成立的舞蹈系,文化大學舞蹈系的校友遍佈舞蹈圈,其以中國舞最為知名,全系學生無論主修為何,都必修四年的中國舞;系上成立華岡舞團,於每年三月舉辦公演。在學習資源方面,文化大學舞蹈系提供海外見習的機會,讓靖庭前往北京舞蹈學院、中央民族大學參與移地教學,學習多元舞種以拓展身體的使用方式,見識到中國的國際舞蹈雙年展,同時還可與來自各國的姐妹校的學生進行交流。

「在舞蹈系不能只會跳舞!」靖庭表示,舞蹈歷史的演變、身體肌肉的使用、在舞臺上臨機應變,都是不可欠缺的能力。舞蹈系學生在大一、大二必修中國舞、芭雷舞與現代舞,大三時須擇一作為主修。

文化舞蹈系核心領域

靖庭以舞者的演出為例,將舞蹈系所學分為術科、學科、編創舞蹈、教學與幕後等四大範疇。術科意指舞者跳舞的肢體訓練,從中國舞、芭蕾舞、現代舞分別延伸出民間舞、現代芭蕾與戲曲舞蹈。團體上課時,老師會針對個別狀況進行一對一的指導。學科的目的是讓學生詮釋舞碼時,知道自己「為什麼」而跳,課程重點在於舞蹈起源與歷史,開設舞蹈概論、藝術概論、中國舞蹈史、西洋舞蹈史等課程。編創與教學則奠定編舞的基礎,學生在畢業前都有機會擔綱編舞者,藉由舞蹈傳達生命經驗;而在幕後的課程中,同學會擔任舞臺上的「小黑人」,磨練化妝、換場、處理緊急狀況的技能。

呼吸、眼神與姿態,是中國舞的靈魂

有別於大眾熟悉的芭蕾舞,中國舞講求「擰、傾、圓、曲」。靖庭以毛巾為例,想像毛巾的四角為身體的雙肩與胯,芭蕾舞講求四點一面,須維持「開、繃、直、立」,中國舞則像「擰毛巾」,以扭轉的動作為主,舞者當下的呼吸、眼神與姿態正是中國舞的靈魂所在,同時還可搭配雙彩巾、槍來展現獨特的美感。中國舞可分為「古典舞」與「民間舞」,古典舞為宮廷舞蹈,風格較為典雅,民間舞為各民族的地方舞蹈,種類多元且樸實,具有強烈的地方色彩。在眾多的舞蹈中,靖庭因為在重慶大學的交換經驗,特別學習漢唐古典舞、蒙古舞及羌族舞蹈,讓她確立在大三時主修中國舞的選擇。

舞台之下,就讀舞蹈系的日常

「舞蹈系的日常不是在舞蹈教室,就是在通往舞蹈教室的路上。」靖庭表示,舞蹈系學生的一天,約有六分之一的時間在練舞,時常與同學綁在一塊,適應團體生活的能力絕不可少。「與傷共存」也是舞蹈系的基本功,靖庭曾經跳舞跳到肩膀挫傷,直到表演結束才發現。為了維持好身材並增加柔軟度,除了平時的正規練習、飲食控制,同學之間還流傳著「喝醋筋會軟」的偏方。面對與一般學生截然不同的大學生活,靖庭特別警惕學弟妹,讀舞蹈系前請謹慎思考,別入學了才因為「不夠熱愛」而離開。

這堂必上

舞蹈系不只要跳好舞!透過「舞蹈概論」的課程,學生會認識舞蹈的發展,藉由各組報告,接觸到更多元的舞蹈,如靖庭分享的「舞踏」就屬於不常見的舞種,風格安靜且緩慢,傳達掙脫西方傳統美學、追求心靈解放的意涵。「表演實務」這堂課的重點在於「如何做好一場演出」,在演出的當下,靖庭才意識到「每支舞蹈都是編舞者的生命經驗」,當舞蹈表演能與觀看者產生共鳴,那是演出中最感人的事。而在「戲劇性身體動能」的課堂上,老師要求學生拋開舞蹈肢體「過度美化」的限制,模擬各類型的角色,甚至還要模擬球場,透過表情與動作,讓觀者相信舞臺上確實「有躲避球」的存在。 

走上教育之路,我想將藝術帶入大眾的生活中

靖庭在一次的返鄉服務中,因為孩子不願配合著跳早操,從而開始思考該如何讓孩子投入,就此開始修習教育學程。在史懷哲計畫,她帶領國內偏鄉的孩子以影片紀錄當地的原生種,也曾前往尼泊爾的深山之中,帶領當地孩童隨著名畫進入舞蹈世界,展開肢體舞動自我。在教育現場所獲得的感動,讓靖庭更確信未來要投身藝術教育,讓藝術走入教室,走進大眾的生活。

與重慶大學舞蹈學系相遇,我才決定跳入中國舞的世界

「在高中時,我便開始憧憬到海外讀書!」靖庭在大一就申請前往中國的重慶大學舞蹈系交換,一窺海外舞蹈圈的樣貌。回想起重慶大學舞蹈系的平時訓練,學生們都會在腳踝綁上沙袋,讓腿力在演出與考試時,能夠發揮更大的潛能;而她也在當地認識到更多的中國舞種,諸如漢唐古典舞、羌族舞蹈、蒙古舞蹈等等。即便回到臺灣,靖庭也帶著在重慶未完成的舞蹈,融入現代舞的元素,編創出關於「俑」的畢業舞碼,讓在重慶的舞蹈記憶,融入自己的舞蹈生命。

歷經失敗仍舊堅持,都要感謝自己不曾忘記舞蹈帶來的快樂

升學路上走得並不算順遂,經過跳舞帶來的傷痛,靖庭歷經挫折但依然堅持著。即便曾經認定自己在高中時是井底之蛙,也因為對於舞蹈的熱情,逐漸長成現在的自己。踏進偏鄉,走出臺灣,再從舞台上跨入藝術教育,靖庭始終嚴格要求對於自我的磨練,這正是她之所以能成為「無可取代的魏靖庭」的唯一方法。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