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感謝藍鯨隔音門 林經理 以此講座鼓勵後輩:「人生定位以及努力一樣重要」

小幫手:Bella Huang

責任編輯:Bella Huang

核稿編輯:張紹敏

中山大學 中國文學系 劉佳昀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PART 1:關於就讀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的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不願放棄繁星名額,我從三類考進中文系

「中文系不是我的第一志願。」高中就讀第三類組的劉佳昀,原本志在地球科學、海洋及生物相關科系,卻因不想放棄全校成績前 2% 才能爭取到的繁星名額,進入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就讀。雖非心中首選,卻也帶給她不同的啟發,「人生真的只能是一條永無止盡的生產線嗎?考上什麼學校、唸什麼科系、去哪裡工作,好像都是被規劃好的道路。」想擺脫「被選擇」的桎梏,就得為自己創造更多選擇,佳昀從中文系出走,她不為類組所侷限,到海洋科學學院、管理學院修課,最終在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找到真正的興趣。「出走的過程中,對於自己的未來更有憑有據。嘗試更多不一樣的路,找到方向,就能向上攀登。」

國立中山大學介紹

「中山有個傳說中的隱藏畢業門檻,一定要被猴子搶過食物才能畢業。」位於柴山山區,成群的獼猴是中山大學最具代表性的校園風景。因其依山傍海、風大浪小的峽灣環境,中山大學開設風帆等特色體育課程,以及高雄學、沉浸式體驗、智慧運輸等跨領域共學群。中山大學距西子灣捷運站約 10 分鐘車程,到高雄火車站大約 20 分鐘,至左營高鐵站約 40 分鐘;校內設有接駁公車、橘 1C 公車,供學生上下山上課。在住宿方面,大一、大二生有保證床位,宿舍費用每學期為 7,000 至 10,000 元不等。

國際交流及學習資源上,每年 9 月到 2 月可申請雙聯學制,到國外姐妹校交換;5 月及 11 月為外籍學伴報名期間,華語教學中心則可進行華語教學培訓。校方並與臺南科學園區合作,學生可利用 AI Robot 自造基地學習人機合作。(更多資訊請上中山大學國際事務處諮商與職涯發展組全球產學營運及推廣處查詢)

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

中山中文系偏重古典文學及思想領域,其創辦的《文與哲》期刊榮獲「文學學門」一級期刊。系上設置經學研究室、宋代文學史料研究室、現代文學研究室、臺灣文化研究室、語言學研究室,並舉辦西灣文學獎,鼓勵學生進行文學創作。中山中文系學生也可透過系上簽訂的交換學生名額,到日本東北大學、大東文化大學、韓國首爾大學、法國第七大學、廣州中山大學等學校進行交換。

「中文系具備的軟實力可以與任何專業結合。」佳昀表示,中文系學生具有一定的邏輯思辨能力,需經常性閱讀大量的文獻資料,在進行理解、整合、再輸出、建構完整脈絡的過程所訓練而得;同時擁有說故事的能力,能將抽象的事情具象化,選用精準的文字加以表達,在生活各個層面都很受用;此外,還會培養出同情共感的能力,而這也是佳昀所認為生而為人都必須擁有的能力。

生活處處是中文!你適合讀中文系嗎?

大家是否想過,我們從小習以為常的注音符號是怎麼來的呢?注音符號是中華民國教育部於 1912 年為漢語打造的拼讀工具,從聲母、韻母、介母三部分,擬出一套簡化偏旁的記音字母,例如「ㄅ」取「包」的本字「勹」,「ㄆ」取「攵」,「ㄇ」取「冖」⋯⋯。至於如何判斷自己是否適合中文系呢?佳昀表示,僅僅喜歡閱讀是不夠的,首先必須具備爬梳文獻的耐心,「古書就是中文系的數據,中文系永遠離不開文本。」而中文系所學不僅是看懂文章,得在理解文意後,組織起文人及思想家欲傳達的理論,於是還需要剖析事理的能力。雖說中文系學生經常與古書為伍,但佳昀認為中文系所學並非過時之物,在專業知識以外,由於古今情感多有共通之處,從古人的思想中汲取人生經驗,能發展曠達的生命情懷、拓展生命格局。

中山中文四年課程

中文系所學可分為文學、思想、語言文字三大核心領域,文學領域為文學作品的鑑賞、創作及應用,思想領域聚焦於文獻的研讀、思辨與再詮釋,語言文字領域則需針對古代語音及語義進行判讀與分析。中山中文系的大一課程包含必修的國學導讀、語言學概論、文學概論⋯⋯,選修的古典小說、現代詩、現代散文、漢語語法、書法等等;大二開設文學史、文字學、歷代文選、詩選等必修課,以及易經、左傳、歐蘇文、東坡詞、陶淵明等選修課程;大三的必修課為中國思想史、聲韻學、詞曲選及習作,選修涵蓋孟子、墨子、韓非子、韓柳文、紅樓夢⋯⋯;大四的必修為研究字義的訓詁學,選修則有西方文藝理論、西方漢學、現代小說選與寫作等等。(想進一步了解課程內容,請點選「科系」章節鈕觀看)

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

佳昀在大三時申請雙主修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此學程設立之宗旨為培養跨領域人才,以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為出發點,訓練學生發現問題的本質,並且能以人為本位,提出解決社會性問題的方法。人科學程開有設計思考、設計心理學、設計溝通與表達、科技創新趨勢與需求探索等課程,在原型製作以外,尚有專題實作與演練。佳昀自身的人科專題,預計將會以人文與科技的共創歷程為方向。欲申請雙主修人科學程,其條件依據各系規定,申請時間在每年的 9 月,可透過教務處進行申請作業。

這堂必上

「中文系不只是背多分而已,它其實有很多有趣的推理過程。」大三必修的「聲韻學」,被稱為「中文系最難的課」。「如果你常聽到有人微積分三修,那中文系最容易三修的課就是聲韻學了!」這門課在學習中古漢語的語音及方言,透過古人編輯韻書的脈絡,分析反切條例,推論出中古的語音。佳昀也很推薦必修的「詞曲選及習作」,除了對宋詞、元曲進行文學性的賞析以外,還會探討文學體裁如何被社會環境所影響,並依循詞曲的格律,練習創作。

另外,人科學程開設的「設計思考」,訓練學生使用發散、收斂的二階段思考法,先進行創意發想,再逐步聚焦於人的需求、行為、科技及商業上的可行性,研擬出解決方案。「科技創新趨勢與需求探索」則以議題探討、業師演講、研讀論文的上課方式,帶領學生學習人工智慧及大數據的應用。(更詳細的內容,請點選「這堂必上」章節鈕觀看)

泰國華語教學志工

除了擔任中文系系學會副會長,在華語教學中心工讀,佳昀還報名了泰北志工團,前往泰國清邁的崇聖小學,擔任華語教學志工。泰北志工團隸屬於中山大學的學生大使,報名流程為透過學生大使的臉書專頁進行線上報名,書面審查、面試及上台試教。在正式出發前,校方會安排華語教學的培訓,訓練學生設計教案,發想有創意的教學方法。

佳昀到了當地後,發現自己對於學生來說並不只是志工,而是一名華語老師,在學生面前的每個行為都需經過審慎的思考。她也看見當地老師即便面對資源極度匱乏的環境,依然用心於教學,佳昀深受感動的同時,也反思家庭社經地位對於孩子教育所帶來的影響。

海院、管院到人科學程,我的跨域學習經驗

「中文系給我們很大的自由,只要修必修課程就可以畢業,所以我花了很多時間進行跨領域的學習。」剛進入大學的佳昀,並沒有讓自己耽溺於迷惘,從大一便展開跨學院的探索之路。她先是回到熟悉的第三類組,修習海洋科學學院的「應用海洋資源學」,原以為自己對三類科系充滿興趣,修課後才發現自己的興趣並不足以支撐起這個選擇。

她再轉向管理學院,選修五管課程、會計、創業、個案討論、企業概論等課程;透過業師的講解,佳昀發覺業界的競爭型態並不適合自己的個性,她於是再次轉換跑道,申請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的雙主修。在人科學程中,佳昀以中文系的訓練為底蘊,觀察人之於生活的需求,接軌科技,運用 AI、程式語言找出解決方法,也讓她找到了未來的志向,想成為走入社會的策展人。

只要你還願意勇敢,世界就會給你驚喜

「不能沉溺於失望啊!要記得這樣的失望,把它轉換成動力。」繁星推薦的結果,讓佳昀從三類組大轉彎,來到一類組的文學院;但她看見中山大學的學習資源,勇敢嘗試在不同學院間探索,過程中更加了解自己,最終找到心之所向。「就使用刪去法吧!這一路上你不斷地進行探索,一個一個刪去後,留下來的就是答案了。」佳昀表示,感到迷惘時,內心其實是自由的,反而能夠無所畏懼地嘗試各種可能。她不為科系所侷限,也不認為單一科系就能決定一個人的未來出路。她所相信的是,每個人都不會有相同的人生,唯有釐清自己在哪裡,才能找到未來的方向。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