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感謝上銀科技創辦人暨董事長 卓永財先生 以此講座鼓勵後輩:「虛心學習  勇於挑戰」

講座由國立成功大學與 IOH 合作產出,並由 IOH 幫手 廖于欣、陳繼芸、林珈羽、辛丞鈞、林蓉萍、陳詠姿、蔡旻娟 協助 責任編輯:林立麗

馬來西亞赴台升學 成功大學 環境工程學系 游漢威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PART 1:馬來西亞赴台就讀成功大學環工系的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此講座於 2017 年底前錄製,拍攝畫質與講座架構較為精簡,建議也可至平台上觀看其他同校或同系講座
來自馬來西亞佛柔州的進擊巨人

身處在全球化的競爭社會,每個人無不千方百計地想展現自己,究竟該怎麼做才能差異化自己的價值?找到屬於真心喜愛的方向?馬來西亞僑生游漢威認為:「別人沒有接受你的義務,但你有推銷自己的權利。」在馬來西亞生活21年,曾從事餐飲、行銷各式工作,讓漢威選擇離鄉背井求學的原因是想踏出舒適圈,體驗國外大學不同的教學方式,進而發展自己更多的可能性。他說能來充滿人情味的台南古都求學到現在畢業後繼續攻讀研究所是一種幸運,因為成大環工系的溫暖包容,讓自己從初來乍到的異鄉人轉變成帶領系上學弟妹的大家長,漢威感謝每一份經驗的累積成就現在的自己,也期盼能傳承所學,幫助更多來台求學的學子。

台南重口味-人情味

成功大學是全台灣數一數二的綜合型大學,擁有九大學院45個科系,提供同學跨領域學習的豐富機會,主校園位處台南,漢威說台南最讓自己印象深刻的不是當地美食、晴朗天氣或古建築,而是濃厚的人情味,他認為台南慢活的生活步調不代表做事沒有效率,而是台南人更懂得享受生活,珍惜每個與人交談的時刻,令遠渡重洋求學的他備感溫馨。

認識成大環工系

「讀成大環工系是要當環保小戰士嗎?不是,我們是工程師!」漢威解釋從飲用水處理、空氣檢測到能源議題都是環工的範疇,而成大環工系分為五大領域,「水」指的是民生、工業等廢水處理與地下水、海水淡化議題;「空氣」則是探討空氣汙染如何在大氣中散布以及分析空氣品質;「固體廢棄物」是與資源回收、再生能源主題相關;「毒物」除了研究新興科技對環境造成的傷害,也有抗生素、奈米材料課程;「環境評估」則有環境管理、環境規劃設計、系統分析等課程。

成大環工系課程設計

成大環工系一年級課程多為工學院基礎科目,如微積分、工程圖學、計算機概論、生物學、普通化學、普通物理與實驗課等;二年級課程難度加深,有工程數學、電子及電工學、環境分析與實驗、流體力學、應用力學、材料力學、水文地質學等課程供學生修習,旨在培養工程師的專業技能;三年級則是探索未來的階段,在修完固體廢棄物工程、大氣污染與氣候變遷、環境化學、水處理工程等課程後,同學將從中選出自己感興趣、想要深入學習的領域;四年級課程如環境工程設計、高科技產業與環境保護等,為偏管理、整合性的學習。整體而言,漢威認為系上實驗課訓練很扎實,課程中也提供不少參訪機會,讓學生能到工廠觀看實際操作,驗證課本所學。

系友的緊密連結

漢威認為成大環工系最大的特點是系友都很樂於幫助學弟妹,不僅會回學校分享自己的工作經驗,讓同學能更掌握職場待遇與人才需求,甚至在每年系上辦給高中生的環境生態研習營中,皆有學長姊回來給與大家支持和鼓舞;系上也設立系友聯絡部門,幫助學生聯繫業界學長姐,爭取實習機會;此外,更有許多系友也提供獎學金資源,鼓勵學弟妹好學不倦。而成功環工系畢業出路除了以國考進入公職體系,也可以考取技師證照進入私人企業,行業如負責幫政府做環境規劃與檢測的顧問、在工廠內把關工業安全衛生的管理人員。

印象深刻的課程

「電子及電工學」由毛齊武教授開設,課程中不只學專業,還能聆聽老師精彩的人生故事分享;「水產養殖與生活」是提供學生親近大自然的機會,進而反思地球汙染問題,多加思考日常物品的來源與製作過程;透過「論文課」,則讓漢威發覺自己喜歡的研究領域,更在環工年會土壤與地下水研討會榮獲佳績肯定。

團隊的重要

在一年級時,漢威總是很期待系學會舉辦系上交流活動,讓他在成大環工系得到了歸屬感,為了傳遞這份感動,他在三年級便爭取擔任系會長,在這一年間,他不僅學會如何協調、傾聽學校、系上、學弟妹各方意見,更了解怎麼去管理一個組織;在系籃的經驗,則養成漢威與同學間更深厚的信任感,因為球隊的密集訓練,讓他有感時間管理的重要,唯有做好自我評估,方能促成團隊更順利地運作。

學會飲水思源

「你不能忘記自己的根,你來自哪裡?你來自馬來西亞,不論你在系會、球隊、全校性活動得到很好的東西,希望你把它帶回來,教給校友會、或馬來西亞的學弟妹。」人在他鄉,漢威更感到飲水思源的重要,所以每當馬來西亞校友會舉辦活動需要人手時,他都義不容辭地加入幫忙,在校友會夥伴身上所觀察到的堅持與不求回報精神,是令漢威很感動與欽佩的。

學習的熱忱

從職場回歸校園讓漢威更加珍惜現在的大學生活,他鼓勵學弟妹要保持不斷學習的熱忱,多去和老師交流、多利用學校的圖書與交換資源,也可以趁課業負擔還不重的低年級時,多去修不同領域的課程,因為在不斷進步的時代,培養跨領域才能更會是你獨樹一格的競爭力。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