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感謝 HPX 社群創辦人 蔡明哲先生 以此講座鼓勵後輩:「面對多變的未來,記得要保持好奇與勇氣,這會讓你獲得更多的樂趣!」

講座由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與 IOH 合作產出

小幫手:李欣怡、周奕瑞、史璧華、邱子瑜

責任編輯:林立麗

臺北教育大學 心理與諮商學系 李情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PART 1:關於就讀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的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從自學找到天職的所在,從大學找到溫柔的力量

李情在高中求學階段,因為不想要只為了應付考試而讀書,認為與其待在學校按部就班地度過三年,自己若能脫離傳統教育體制,其實更可以有效規劃這些時間,去嘗試自己渴望的事,從中摸索出未來的輪廓,因而踏上了自學的旅途。在自學期間,她不僅去學攝影、吉他,更嘗試過各式各樣的志工,而在擔任泰北國際志工期間,李情從一位受扶助的長者身上看見了服務的真諦,深深感受到即便自己只能付出微薄的幫助,也可能對當事人產生很深遠重大的意義。

「志工服務建立了我與他人之間的連結,那是很美好的畫面,我不覺得志工是單向給予,其實是雙向的學習,讓我看見了自己的不足,也從他們身上看見我未來的方向。」將志工視為天職的李情在進入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後,曾自掏腰包舉辦公益性質活動,延續助人服務的熱忱,回首從自學重返學校的歷程,李情很慶幸自己能在很早的時候就摸索出夢想的方向、很早就開始為之付出小小的努力,而在大學的學習除了讓她變得更能換位思考、溫柔待人,也使自己對主張「以商業模式解決社會問題」的社會企業產生興趣,在未來,她期許自己能結合心理諮商、社會企業兩者,繼續落實她助人的信念。

 臺北教育大學簡介

臺北教育大學位於臺北市大安區,鄰近科技大樓捷運站,和臺大、師大、臺科大校園也很近,方便學生跨校修課,而且此區也匯聚不少新創企業,例如為臺灣而教 TFT、女人迷、Impact Hub 等等,提供了學生豐富多元的實習機會。在食宿方面,校園外的 118 巷有著各種葷素飲食選擇,學校宿舍房型則為六人一間,費用相當實惠。關於學校資源,李情最推薦的除了心理輔導組提供的諮商服務、心理測驗、主題工作坊之外,也建議學弟妹若對未來生涯感到迷惘,可以找系所的職涯諮詢導師聊聊,肯定會獲益良多。

破解大眾對教育大學的常見疑問

「教育大學和師範大學有差別嗎?各系畢業生未來都是當老師嗎?」是大眾常對師資培育型大學有的疑問,其實教育大學、師範大學的差別是前者培養小學師資,後者培養中學師資。教育大學科系分為師培系、非師培系,師培系學生在一入學即具有教育學程資格,只要將來修完教程,通過教師檢定、半年實習與各校教師甄試,就能取得教職。

非師培系學生未來能當老師嗎?

以臺北教育大學來說,教育系、幼教系、特教系、語創系語文師資組都是師培系,而李情所讀的心諮系是師培與非師培並行的學系,心諮系同學未來若想擔任一般小學教師或輔導老師,必須自行向系上申請教程,以 2018 年心諮系教程申請為例,共開出 24 個名額,申請者需繳交自傳、讀書計畫與其他書面資料,擇優錄取。教程課程則包含了教學基本學科(例如國文、英文、數文、美勞、音樂等)、教育基礎理論(如教育哲學、教育社會學、教育心理學等)、教學方法(例如班級經營、教學評量等)、教材教法與教學實習,總共要修 42 學分。在這些課程中,李情特別對「國民小學數學教材教法」很印象深刻,課程包含了討論教法、觀摩、試教三個環節。

絕不能錯過的獎學金資源

李情很推薦有志當老師的學弟妹能申請師資培育獎學金,該獎學金是每個月都會發放 8,000 元,申請者只要符合一定條件就能續領到大四畢業,申請方式是要通過考試、書審與面試,且在領取期間還會有成績、教學基本能力檢定、英語能力檢定、義務服務等維持條件。李情便是因為師資培育獎學金而參與了史懷哲偏鄉服務計畫,擔任一個月的「準老師」,而學員多是來自弱勢家庭背景,雖然活動時間不長,但李情從與學員、夥伴的交流中有了很多的收穫與體悟。

打破你對心理諮商的刻板印象

「有問題的人才會去諮商?諮商就是在聊天嗎?經過一次諮商就能找到答案嗎?」是許多人對諮商常有的困惑,其實人會去看諮商就好像感冒了會去看醫生,是每個人都可能發生的事,不應該用「有問題」這樣的負面標籤來指稱。所謂的諮商也不是單純的聊天,是諮商師透過與個案的交流,協助其察覺自己目前的狀態,並一同合作來找方法面對困境,語言治療是諮商最常見的方式,但諮商其實也包含了遊戲治療、音樂治療、藝術治療等形式。

此外,在諮商中,諮商師並不會直接給個案建議,因為諮商師不可能在一次會談中就了解個案的全部,所能做的僅是陪伴個案從梳理生命經驗中,慢慢摸索出方向,李情也說:「我們相信每個人都是特別的,都是自己生命的主人,可以找到自己的答案。諮商是合作的關係,而非上對下的,就好像比,給他魚吃,不如教他釣魚。」

輔導、諮商、心理治療有何不一樣?

心理諮商分為發展、適應、障礙三大類型,「發展型」是關於預防增能,例如國高中的生涯輔導、品德教育課,以及針對大學生、社會人士的職涯諮商;「適應型」是針對問題的及時處理,例如受霸凌的同學可能會和學校輔導室老師進行一對一諮商面談;「障礙型」則重在避免問題惡化,例如以藥物控制去防止精神疾病惡化。

心諮系、心理系、社工系比一比

在了解心理諮商的不同類型後,就更能了解心諮系與心理系的差異,兩者不論在類組、工作場域、接觸的個案都有區別,心諮系是一類組科系,畢業後若擔任諮商心理師,通常會在社區、學校或諮商機構服務,諮商的對象涵蓋普羅大眾;心理系通常是三類組科系,畢業後若擔任臨床心理師,會是進入醫院服務,面對的個案通常是患有 DSM-5(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上的症狀。

也有些人會認為心諮系和社工系的專業有些類似,就李情看來,她覺得兩者本質都是助人,但採取的方式不同,心諮系多是和個案之間一對一的深入交流,社工系處理的面向更廣,比較像是作為一個資源的整合者,透過不同管道來協助個案。

國北心諮系課程三大領域

國北心諮系課程分為心理學理論、研究方法、諮商理論與實務三大塊,「心理學理論」是研究人內在的心理歷程及外在行為現象,諸如感覺、意識、學習、記憶、動機、情緒、人格、壓力。李情強調,學心理學理論並非就是死背一堆知識,例如在大一「普通心理學」的評量中,雖然是考英文專有名詞解釋與實驗,但授課老師規定學生必須以自己的話去解釋名詞,在敘述實驗時也不只是寫實驗目的、動機與內容,更重要的是寫出個人對實驗的反思。

此外,李情也說系上多數課程都很要求學生進行反思,希望學生能將課程連結到自己的生活經驗,並以此撰寫報告,李情大學三年下來寫過的報告總字數就高達 348,526 字,相當於一本《哈利波特》。而學生之所以要學「研究方法」,是因為心理學是一門科學,需要根據嚴謹的邏輯從事研究,所以才會要接觸初級統計學、心理測驗、社會科學研究法等科目,至於系上課程另一大重點「諮商理論與實務」則是讓學生更可以換位思考, 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問題。

國北心諮系四年課程安排

綜觀國北心諮系四年課程,李情建議學弟妹在大一除了適應新環境,也要打好基礎理論;到了大二則是課業負擔較輕的時候,不妨趁此時多去參與社團或各類活動;升上大三後,則是展開實習階段,李情特別提醒,實習後的逐字稿、會談記錄務必要好好完成;至於在大四,課程則有團體諮商實習等實務課程,李情建議學弟妹此階段重點在於思考自己下一步,例如到底是要進入企業工作?還是從事教職?或者到研究所進修?

國北心諮系特色

相較師大心輔系,國北心諮系師資具備更堅強的實務背景,許多老師是在遊戲治療、家族治療、表達性藝術治療等等領域有著多年的經驗。李情最感謝系上帶給自己的是自我覺察與換位思考能力之提升,也讓現在的自己在面對壓力時,更懂得去紓解情緒。至於什麼樣的人適合讀國北心諮系呢?李情覺得對人感到好奇,喜歡傾聽、了解他人及其心理狀態變化是非常需要的。

國北心諮系畢業出路

在升學方面,系上畢業生可以往國內外教育、心理輔導諮商研究所進修,唯須注意的是,將來若想擔任諮商心理師的人必須讀國內相關研究所,而且在碩二期間,除了要寫論文之外,通常會開始兼職實習,在碩三做全職實習,畢業後在去考心理師高考。在就業方面,除了如前所述的輔導老師、諮商心理師之外,也可以是進入司法與公務機關擔任觀護人、少年保護官、心理輔導員,或者是在企業擔任人資。

印象深刻的課程

「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是介紹各個學派的思維,從其看待世界的方式衍生出不同的治療方式;在「助人歷程與技巧」中,老師會先將同學分組,並在每堂課一開始講解助人技巧,接著就讓同學進行實務演練,每組必須有一位成員依老師給予的個案描述來扮演個案,其餘成員則分別擔任諮商師、觀察員;在「社區系統合作」中,則是將社會、家庭、學校等等環境因素考慮進諮商中,故學生會需要扮演社工、個案、老師、父母等角色。

除了系上課程,李情也修了「跨領域學分學程」的「創新服務設計與產業實作」,這門課會安排同學做產業分析,進而就問題來設想解決方案,能大大強化邏輯思考與商業思維,對李情來說,是相當難得可貴的學習經驗。

上了大學當然要嘗試一些不一樣的挑戰

李情曾擔任國北心諮系學會長,系學會就是系上自治性學生組織,目的在於維持系所與學生間的溝通橋樑,並負責籌辦各類活動來凝聚系上向心力。在籌辦過的眾多活動中,「解夢書店」對於李情是最為意義非凡的,這項活動是邀請系友返校向學弟妹做職場經驗分享,過程中還會有與研究所學長姐一對一的互動交流時間。

在系外,李情參加過城市浪人挑戰賽,為期兩週的活動包含了 Free Hugs、訪問街友及百人露宿體驗街友生活等關卡,此外,李情也推薦學弟妹能多瀏覽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網站,網站上有許多免費的活動與資源,很值得參考。

回首過往的自學歷程

李情選擇自學,是因為不希望高中三年都虛耗在應付考試,脫離學校後,她開始自行規劃學習進度,除了利用課本、講義來自修,也會找線上課程來作加強,她建議自學生最好還是保持與老師們的聯繫,不只方便詢問課業問題,也是多一個傾訴的對象,李情當時便將自己的學習進度都紀錄在部落格「情的自學之旅」上,讓老師更能掌握她的進度。若是對自身控管時間、整理筆記不夠有自信的學弟妹,李情特別推薦 Google 日曆、Evernote 這兩項工具。

志工是我生命中的動詞

在自學期間,李情曾到泰北做國際志工,當時她前去一位老爺爺家送物資,竟發現老爺爺相當珍視過去志工的合照,甚至將之視為神像般的每天上香,這讓李情深刻感受到助人的影響力,因此在往後更熱心投入於公益服務中。上大學後,她在第一學期便將自己獲得的第一筆獎學金 8,000 元,全數用於籌辦公益性質活動「童言 乂 同語」,這項活動是她自主發起的偏鄉卡片傳情,希望藉此建立大學生與偏鄉孩童間更多的連結。

尋找能做好事又能賺錢的方法

儘管內心想當「終生志工」,李情也深知有許多現實層面需要考量,後來在因緣際會之下認識了社會企業,她深受其「用商業模式解決社會問題」的理念所感動,因此爭取擔任社企大使的機會,直接進入職場實習,累積起專案管理的經驗後,現在的她也開始投稿相關比賽,藉此測試自己提案的可行性。

用加法的思維去看待自己、擁抱世界

「進入國北心諮系後,讓我更能站在他人角度去同理,去看到他眼中的世界,才讓我發現原來每個人所看到、在乎的事情是這麼不一樣。」李情笑談國北心諮系讓她變成「越來越溫柔的人」,更可以不帶有主觀偏見地看待身旁的人事物,去珍惜和每個人之間的連結。此外,她也向學弟妹提問:「人生是由一連串的選擇所建構的,你過往的每個選擇造就了現在的你,而我想問的是,你喜歡自己現在的樣子嗎?」

她建議學弟妹能用「喜歡的程度」來思考這個問題,假如你對自己只有三分的喜歡,不妨就更進一步思考這三分的喜歡是源自於什麼,多用「加法的思維」去看待事物,相信你將能看見世界更多元的面貌,而在講座最後,李情則勉勵學弟妹能把握大學裡的每個機會,勇敢築夢:「大學是一篇篇值得眷戀的故事,不管主流或非主流,只要有你在,就會很精采,你就是一切繁花盛開的原因!」

【推薦觀看】社會心理科系比較:心理系 vs 社工系 vs 社會系 vs 輔諮系,所學出路差異與適合特質?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