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感謝藍鯨隔音門 林經理 以此

講座鼓勵後輩:「人生定位以及努力一樣重要」 責任編輯:莊婕廷 核稿編輯:林立麗

朝陽科技大學 建築系 陳思涵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PART 1:關於就讀朝陽建築系的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此講座於 2017 年底前錄製,拍攝畫質與講座架構較為精簡,建議也可至平台上觀看其他同校或同系講座
堆疊而成的夢想

「我很喜歡在紙箱裡玩,堆東堆西、創造城堡。」陳思涵畢業於嘉義高工室內設計科,帶著天馬行空的幻想以及對建築的熱忱,進入朝陽建築系建築組就讀。朝陽科技大學位於台中霧峰,她將朝陽形容為「麻雀的肚子、牛的胃」校園不大,從前門走到後門只需要10分鐘,卻容納了15,000人,每到放學時間,門口車輛與行人就絡繹不絕。

朝陽建築系簡介

朝陽建築系的課程整體來說有三大部分:建築設計、建築專業、實習。建築設計課程有建築史、都市設計、室內設計等;建築專業如建築力學、施工與構造、建築數理、建築物理等等,其中還包括個人的自主學習與設計練習,思涵在課餘時間會藉由參加讀書會、工作營以提升自我實力。除了不斷畫圖,朝陽建築系學生因為課程需求會要做模型,所以到木工廠、金工室探索是必要的。她特別建議對建築有興趣的人,能去觀賞各校的畢業設計,或是參與IEAGD建築系畢業設計國際特展中的宜蘭大評圖,看看國外學生的建築設計,不僅能打破對建築的既定思維,也能對自己的設計有所幫助。「想成為建築人,你必須有開放的心、足夠的想像力……」她笑道,「當然還要有好的身體。」在建築這塊領域,最重要的不在於敵人或老師是誰,而是個人心態。

對建築思維的影響

在大一剛開始,朝陽建築系的「基本設計課」就對思涵產生極大影響。課程中邀請各領域的老師講課,學生必須結合不同領域與建築,設計出建築空間或展場,她當時撿了二手的旋轉椅與桌子,將兩者重新組裝。「如何與人產生對的距離非常重要。」大學期間,她認為必須用心經營人際關係,主動跨出工作室。除了跟同年級的人相處,偶爾也可以關心學弟妹們,將自己的經驗分享給他們。身為基督徒的她也會定期到教會禮拜、教孩子畫畫,當看見孩子不帶任何目地、純粹地畫圖,她開始思考:「自己是否也能以這樣的心態從事建築這個行業?」

學校外的建築探險

思涵一直努力扭轉自身對建築的思考方式,所以參加了跨域工作營,與來自各個系所的學生競圖,她和工設系的夥伴合作,以電梯為概念,結合圖書館,讓「電梯運書給人」,而非「人選書」,企圖顛覆傳統閱讀習慣,使人由「主動」轉為「被動」。她認為跨域學習就像把自己丟在大海,重新審視自己生活的魚缸,同時能看看這世界有多大。除此之外,她選擇到築生講堂當志工,藉此機會接觸到各個領域的人,也從設計者的角度去觀察他人的生活經驗。「把自己放在一個領域裡,並不會覺得好像更懂些什麼,而是發現自己看到的還不夠多。」面對浩瀚的建築世界,思涵努力涉獵建築書籍,有時甚至跑到東海大學旁聽課程。對她來說,每次的閱讀都是打破與重建。她在講座中也列出多本書籍供大家參考。

成為建築人

思涵認為朝陽建築系地課程就像不斷在給予、不斷地交出設計,但人偶爾也需要時間沉澱、累積閱讀,才不會在同個地方繞圈子。「我不想成為建築師,而是建築人。」思涵認為建築是摸不著邊際地,不會有人告訴自己該如何達成目標,而是需要慢慢調整,才能近乎完美,就像戴牙套,並非一戴上牙套就會變美,而是戴上牙套後,因著牙齒特性拉扯橡皮筋,最後調整出整齊的牙齒。經由不斷的磨合與調整,她相信自己一定能成為心目中的「建築人」。

【推薦觀看】建築景觀科系比較:建築系 vs 都市計畫系 vs 景觀系,所學出路差異與適合特質?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