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感謝藍鯨隔音門 林經理 以此講座鼓勵後輩:「人生定位以及努力一樣重要」

講座製作由 IOH 幫手 陳繼芸 協助 責任編輯:潘怡格 核稿編輯:林立麗

彰化基督教醫院 牙醫師 陳佳伶

分享此講座

PART 1:關於在彰化基督教醫院擔任牙醫師的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Word hard, Play hard!

「牙醫看似高品質、高收入,但其伴隨而來的即是高工時、高競爭。」陳佳伶自高醫牙醫碩士畢業後,目前於彰化基督教醫院擔任牙醫師,她表示牙醫師光鮮亮麗的背後,其實參雜著許多不為人知的壓力與風險,如何在過程中自我調適與成長,將是學弟妹的一大課題,佳伶也用自己的方式在工作與休閒中取得平衡。雖然牙醫師執業的地點相對固定,卻沒有限制佳伶愛旅行的興趣,她依舊藉由出國研習、進修等方式邊工作邊去看世界,像是去倫敦參加矯正大會,就順道至冰島觀察社會現象,努力創造工作與生活雙贏的局面。

牙醫師的養成

成為一名牙醫師至少需要六年的訓練,大學前四年以理論學習為主,分析前人的研究結果,同時也有許多實驗,像是假牙金屬支架、維持器的製作等等,第五年臨床見習除了觀摩治療方式外,也學習醫病溝通與材料使用,透過不斷的事前模擬與訓練後,第六年的實習開始可以實際治療病人,畢業通過國考取得牙醫師執照,若對自己有更高期許,還可選擇繼續受專科訓練,像是急救課程、健保事務等,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與技巧。

醫院分級與介紹

佳伶在碩士期間便開始在牙科診所兼差,累積豐富的工作經驗,她表示以台灣評鑑的規定可將醫院依序分級成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診所,其中醫學中心規模最大,擁有最新的檢測儀器與材料,不但資源、案例多,治療計畫相對完整,討論風氣也盛行;區域醫院、地區醫院會有自己特色,有時候也會與醫學中心合作,共享資源;診所則以治療病人為主,而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都能作為教學中心,接受住院醫師做臨床訓練。牙醫可分為八大科保存科、口腔病理科、口腔外科、矯正科、家庭牙科、牙周病科、贋復科、兒童牙科,除了口腔病理科為醫院專門科別,其餘都是一般牙醫師的執業範疇,而佳伶的專業為「矯正科」,負責矯正患者的牙齒以改善外觀。

現實中的白色巨塔

開始執業後,牙醫師在醫院的位階可分為住院醫師、總醫師、研究醫師、主治醫師,通常總醫師會由經驗豐富的住院醫師擔任,負責病房的管理與教學,若想精進自己則可以考取專科醫師執照成為主治醫師,負責病人治療計畫與掌握進度流程,或是擔任講師、教授,有管理長才的話,也有機會升為主任、部長、院長等管理職,但這通常以醫師為主,牙醫師比較少,而診所醫師方面,在牙醫師累積一定的資金與病人後,可以成為開業醫師,由自己擔任主治醫師,雖然自主性高,但也因為要負責整個療程,所以壓力較大。

牙醫師的生活樣貌

佳伶表示牙醫通常以約診為主,時間調配相對自由,扣除睡眠與吃飯,一天看診的時數大約8至12小時。若更詳細地描述牙醫師的一天,佳伶在開始工作前會預想當天病人的約診內容,以控制時間避免延誤,行政方面則要做材料管理、跨科協調、醫院衛教等等,有時下班後會指導見習生、實習生進行裝置製作與教學,或是參與臨床會議研討;每月會定期整理病歷資料,像是臨床照片、模型、X光片,以及參與共同會議匯報,同時,一位住院醫師平均每月會輪流值班二到五次,由於需要24小時隨call隨到,因此體力很重要;每年佳伶也會藉由專科學會、牙醫師公會自我進修,透過討論案例學習不同方式的治療。許多人會覺得牙醫師是很光鮮亮麗的工作,然而牙醫師在工作環境上其實會接觸到一些粉塵與聚合物,故平均壽命約58歲左右,還容易會有姿勢不良、椎間盤突出等職業病,有時還會面臨醫療糾紛的問題。

誰是接班人?

「在醫療專業中,人際很重要,但當牙醫師美學更重要。」佳伶認為適合當牙醫師的人所需必備的三個特點:願意接觸病人、手巧精工、喜歡把牙齒變乾淨漂亮,因為牙醫是一個與人有關的行業,需要用友善、耐心去治療病患,同時,牙醫的治療著重在口腔的範圍,治療的成果與病人的外貌息息相關,因此手巧精工可說是重要的條件。對佳伶來說,成為牙醫師最大的成就感是健康的提升,不管病人或是自身的口腔衛生,同時也因病人來自不同背景與年齡,不但可以拓展人脈,也能發揮專業應對不同的症狀,挫折感則是來自病人期待與治療生理極限間的落差,因此佳伶強調與病人有良好的溝通是非常重要的。

保持持續學習的心

除了一般的執業外,佳伶把握每分每刻自我學習,像是投入偏鄉服務,到外地醫院了解各區域醫師專長等等,然而佳伶看似經驗豐富,但其實在大學之前個性很害羞,是經過學術研討會一次又一次的報告,才漸漸建立自信心,過程中她更體驗到分享經濟的力量,透過學術知識與經驗的交流,產生正向循環,讓牙醫學的發展變得更好。未來,佳伶期許自己能夠接觸到更多跨科案例,不斷精進自己的技術,成為一位全方位的牙醫師。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