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感謝藍鯨隔音門 林經理 以此講座鼓勵後輩:「人生定位以及努力一樣重要」

講座由中原大學與 IOH 合作產出,並由 IOH 幫手 李孟蓉、曾耀緯、許田欣、崔雅晴、李怡璇、邢恒毅、莊婕廷、呂易嫺、謝育霖 協助 責任編輯:莊婕廷 核稿編輯:林立麗    

中原大學 地景建築學系 陳柏翰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PART 1:關於就讀中原大學地景建築學系的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此講座於 2017 年底前錄製,拍攝畫質與講座架構較為精簡,建議也可至平台上觀看其他同校或同系講座
(註:中原大學於 110 學年度將「景觀系」更名為「地景建築學系」,此講座錄製時仍為「景觀系」,故講座內以此稱之。)
結下與景觀系的因緣

「直接、實在」是陳柏翰為自己性格下的註解,家鄉北投的自然環境成就了現在的他。在復興高中時他參加辯論社,期望能夠訓練邏輯思考、口語能力,卻因此使他受限於辯論的框架,認為自己難以與他人對話。後來他因為擔任復興高中生態池小義工,進而參與教育部的校園改造計畫,看見了自己意見被重視的可能,也結下與中原景觀系的因緣,更在中原景觀系的第一堂設計課上,他被當時改造計畫的評審老師認了出來,使他意識到原來高中時的自己就已參與景觀的事務了。

中原大學簡介

中原大學校地不大且為平地,附近的材料行、影印店滿足景觀系設計作品的需求,這也是柏翰選擇中原大學的原因,他建議學弟妹們在選學校前,可以先到學校走走再決定。他認為中原大學富有很多教學資源,每年的校園工程也將中原的環境整治得更好。中原大學非常重視的全人教育,其實就是通識教育,柏翰覺得通識能拓展眼界,但有些老師會以學生參加通識拿到的認證作為評分參考,因此有認證的通識活動往往需要排隊。

何謂景觀?

所謂的景觀,即屬於外部空間設計,不同於建築系著重於建築本體,景觀系處理的是建築與環境的關係,「我們在做的,就是面對現實條件,針對使用者的需求進行設計。」使用者可能是老人、青年,也有可能是松鼠、老鷹,從不同使用者的角度去觀看需求,設計出來的東西就不會相同。設計考驗的是空間當中的組織、思維、邏輯,柏翰以電梯故事為例,來解釋其實設計沒有很難,就只是去解決問題,因此會畫畫不代表會設計。換言之,如果想選擇景觀系卻不會畫畫,可以之後努力補強,最重要的是有自己的想法。

中原景觀系

中原景觀系的課程都是由設計課發展而來,而設計課從大一開始,約10位學生配一位老師,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要觀察並提出環境中的問題,「大一很少碰到專業的景觀問題,有瞎忙的感覺。」柏翰笑道。但大二開始,學生會開始討論建築間的關係,再進入大規模的都市空間規劃,大四則會投入大量時間在畢業製作。設計相關學系都有所謂的「幫槍文化」,中原景觀系也不例外,幫槍即指學弟妹們協助大四生做作品,乍聽之下有些無理,但他認為幫槍是和學長姐建立好關係的方式,學弟妹們也能藉此學做設計,或者得到修課建議。另外,柏翰在講座中列出自己在中原景觀系四年的花費,從校外租屋、生活費、景觀系儀器採買到畢業展覽,所需花費不少,所以他建議能先與父母討論後再做選擇。

大量的戶外課程

中原景觀系提供不少戶外學習課程,像是大一必修的「環境體驗」就曾到過新竹縣的司馬庫斯部落、美濃水蓮田。還有大二必修的「中國園林藝術」,當時柏翰拜訪了蘇州的園林,中國園林藝術之美帶給他極大的震撼,他也從中學習整體環境的設計手法。而大四選修「全球研習」以25萬的價格走訪英國、法國46天,柏翰看見在異國同樣有不少美麗景觀,正面臨現實的挑戰,也發現設計所帶來的效益,有可能是一開始預料不到的。另外一門「詮釋景觀」課程翻轉了他的思維模式,有時自己會帶著既定價值觀來判斷景觀好壞,但這門課讓他意識到景觀需要「詮釋」,需要站在不同需求面去看待。「環境風水學」中談論到的外圓內方式景觀布局,更能實際應用在做人處事的道理上。

成為一名景觀人

縱使中原景觀系有繁重的課業壓力,柏翰在課外活動亦無缺席,像是運動會、啦啦隊、送舊等,這些都考驗他時間管理的能力。對他來說,中原景觀系是第二個家,同儕間的共患難、師生間亦師亦友的關係都讓他十分珍惜,「中原景觀系給我的是一種信仰。」即使未來不做景觀相關工作,他也不會後悔念中原景觀系,因為他已成為了景觀人,而這些專業是他能帶著走的能力。

【推薦觀看】建築景觀科系比較:建築系 vs 都市計畫系 vs 景觀系,所學出路差異與適合特質?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