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感謝尚月實業有限公司 鄒品喬女士 以此講座鼓勵後輩:「分享與傳承」

講座製作由 IOH 幫手黃于華協助 責任編輯:林立麗 核稿編輯:莊智越

臺北科技大學 建築系 蔡寧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PART 1:關於在臺北科技大學就讀建築系的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此講座於 2017 年底前錄製,拍攝畫質與講座架構較為精簡,建議也可至平台上觀看其他同校或同系講座
概覽銘傳與北科建築系

「成天都在做模型畫圖、熬夜到凌晨六點、以工作室為家、言談總充滿著專業術語」,這些是你對建築系的印象嗎?講座中,蔡寧將介紹她眼中的銘傳大學建築系與臺北科技大學建築系究竟有何不同,該如何準備轉學考以及在業界的心得體悟。首先,她以「自由度高」來形容銘傳建築系的設計環境,不只是系上同學未必要從事建築或空間相關的設計,連老師也會去拓展其他領域的研究;並用「重實務」來說明北科建築系二、三年級的課程方向,蔡寧特別推薦北科建築系在綠建築研究、文化資產保存的專業,近年系上更極力發展數位技術,將3D軟體和編寫程式導入教學中。整體而言,她認為各校建築系在必修課程上差異不大,但在選修和學習風氣上的確有所區別。

轉學而非重考的理由

蔡寧提到一方面是自己較不擅長準備一般科目,「我高中三年都讀不好的科目,怎麼可能一年內就拚起來啊!」另一方面則是她對建築、空間設計的興趣很明確,所以認為透過轉學考途徑對自己較有優勢。在準備考試的過程中,她也投入相當多的時間與心力唸書,作品集方面,則是把大一基礎設計課的作品編輯成冊,她向同學們強調:「你擁有多少技術、會不會用排版軟體都沒關係,重點是你真的要下定決心、願意投入和付出。」

思考背後的脈絡

在課程介紹上,蔡寧提到雖然建築系在大一階段只會接觸美學、作圖與切工手藝等基礎設計,可是這些知識對立體構成、空間感的培養都是不可或缺的,而且透過把物件放大、思考平面轉立體的過程中,也能激發同學對環境的敏銳度與想像力。此外,蔡寧也想打破一般人對「建築系畢業等於要去蓋房子」的迷思,她舉出北科「數位構築」豐富的課程內容為例,來告訴大家建築系能讓你接收到各種觀點與技術,未來出路絕對不侷限於建築師,也可能是當動畫師、插畫家或工程師。提到建築系與他系最不一樣的地方,蔡寧認為除了極重團隊合作、人際溝通之外,就是會不斷逼你思考所有行為背後的動機、人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她以建築系的評圖發表為例,在發表台上的你絕不只是講述理念、展現模型而已,還要面對老師、同學的各種質問:「為什麼這裡不採光?為什麼要這樣設計細部?為什麼要用這種材質?妳又為什麼覺得這樣好看?」包準會讓你驚覺到「原來過去自以為是的思考都不是思考」。

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

蔡寧更分享自己在形構設計的工作心得,這半年來的職場體驗讓她了解到:「學校教育是在培養態度與思考能力,到了業界則是會需要你不斷精進技術、更新知識」,蔡寧認為與其抱怨,還不如保持柔軟的心態、積極於學習新知,訓練自己在關鍵時刻下的洞察力。在大學四年的心得收穫方面,蔡寧認為北科建築系帶給她「觀念的傾覆」,讓自己能不預設立場地去觀看事物、迎接未知的挑戰,最後她反問:「你還覺得建築系學生就是成天畫圖,在工作室熬夜趕模型嗎?」蔡寧分享只要你有能力、做好時間管理,你的建築系生活絕對不僅於此,因為在建築系什麼都可以被打破,什麼事情也都可能發生!所以對建築感到躍躍欲試的學弟妹們,請保持你的好奇心,勇於發掘的熱情,還有一顆清楚的腦袋,大膽跳進建築人的生活吧!

【推薦觀看】建築景觀科系比較:建築系 vs 都市計畫系 vs 景觀系,所學出路差異與適合特質?

PART 3:針對觀眾的提問進行答覆

此講座於 2017 年底前錄製,拍攝畫質與講座架構較為精簡,建議也可至平台上觀看其他同校或同系講座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