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感謝尚月實業有限公司 鄒品喬女士 以此講座鼓勵後輩:「分享與傳承」

講座製作由 IOH 幫手 張菀真 協助 責任編輯:黃玉婷 核稿編輯:林立麗

School of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許家蓁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PART 1:關於在美國芝加哥藝術大學就讀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班的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此講座於 2017 年底前錄製,拍攝畫質與講座架構較為精簡,建議也可至平台上觀看其他同校或同系講座
藝術系學得並不只是繪畫

許家蓁畢業於美國芝加哥藝術大學( School of the ArtInstituteof Chicago , SAIC )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班( Master of Artsin Art Education , MAAE ),目前以藝術家的身分擔任美術老師,也會不定期地舉辦畫展,在這個講座中家蓁要向大家介紹她在 SAIC 教育藝術研究所的學習經驗。首先,家蓁即顛覆大家對藝術學生總是在辦派對的印象,藝術系學生也絕非如大家所想的一樣會嗑藥及生活糜爛。藝術學生幾乎每天都必須為作品熬夜到凌晨二至三點。除此之外藝術系的學生也要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因為在創作的同時也要思考許多社會議題,並且專注於許多作品的研究。家蓁也半開玩笑的表示,藝術系的學生眼神多半不會太溫柔,因為常要以批判性的角度去看事情。從事藝術工作或者研究藝術,並不是只要坐在一個定點繪畫即可,而是要研究許多理論來支持自己的想法。

全美國第一的美術館就在校內

家蓁就讀的 SAIC 校區分散在市區的各個角落,不同的科系有不同的建築。在這裡採開放式教育,課程會與社會活動做結合。此外,可以跨系選擇不同的領域修課,因為藝術是個開放性的學術領域,因此可以結合各領域,包含科學、哲學。上課多以討論的方式教學,每個人都有自己負責的研究議題,是採個人化的教育方式,因為老師會為每個不同背景、想法的同學以不同的方式教育。學校的教育資源很多,每個系都有自己的圖書館。比較特別的是 SAIC 擁有自己的美術館,館內蒐藏大量的印象派、當代藝術家的作品,而這個美術館全名為 ArtInstitute of Chicago ,為全美國排名第一的美術館。學校更是名人輩出,除了 Walt Disney 之外還有許多藝術界名人及知名的當代藝術家。而因為美術館象徵權利、文化的中心,因此周遭是許多社會議題抗議遊行的區域。

將社會議題、教育及藝術做結合

SAIC 研究所分為創作碩士(Master of FineArts , MFA )及藝術碩士( Master of Arts , MA ), SAIC 的 MFA 為全美前三名的純藝術院所,家蓁就讀為 MA 下的藝術教育碩士( Master of Artsin Art Education , MAAE ), SAIC 提供許多關於教育方面的資源,也提供到社區及美術館的實習名額。特別注重批判性思考,學生必須要深入了解社會議題並與教育、藝術做連結。系所內有許多教育相關課程,教育藝術碩士( Master of Artsin Teaching , MAT )則是要通過考試才能取得證書的學位,通過考試即能於當地小學任職。家蓁主要的研究內容是國際藝術教育,世界主義( Cosmopolitanism )為一希臘哲學家所探討的思想,所有的公民在地球上權利皆同等,不應該有所區別。其中有一項課程,家蓁到芝加哥的柬埔寨社區執行一項教育計畫,該計畫目的為幫助許多當年因為戰亂而移民至美國的柬埔寨後代了解自己國家的文化及歷史。而在 " Doing Democracy " 這堂課程中,家蓁學習到如何運用教育,實現社會民主及公平正義。教授甚至會教導學生要用什麼方法抗議、要如何向政府申請集會抗議的資格。課外活動方面,家蓁成為 National Art Education Association( NAEA )的社長,帶領社員舉行多次的教育活動及討論會。

享受課餘生活

除了分享在 SAIC 的學習經驗外,家蓁也分享了她在當地的生活感想。平常因為忙碌、也因為料理不方便,家蓁就與朋友到處品嘗各式的中國餐館與各國料理;家蓁到在地市民在假日及空閒之餘會到學校旁的 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CSO )欣賞音樂、藝術表演; FestivalIrish Day 為當地的一個特色節日,當天人們會身著綠色的衣物、品嚐啤酒並把河流染成綠色。家蓁最後也鼓勵在國外求學的朋友們,不論面對什麼困境都要積極面對,並且相信自己存在的價值。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