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長庚大學 醫學系教授 楊智偉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長庚教授說給你聽系列:醫學院院長 楊智偉 訪談

講座章節開關
醫師要具備社會責任,尊重生命,用心對待病人

醫師的社會責任是相當重的,除了治療疾病以外,應該是治療病人整體,用心去對待病人,所以我們醫學系很重視培養人文素養、醫師專業素養,故系上有全國最大的人文社會學科—醫學人文科,從醫學系一到六年級課程中都安排很多相關課程,分成對人文的了解度、解析度以及行動度三種不同層次,例如先透過「醫療人類學」、「醫療社會學」讓學生了解什麼是醫學人文。

然後從「生死學」更理解生命倫理,最後則讓學生接觸社會環境,去了解如何幫助他人,例如「初步見識醫院」是讓大一、大二學生觀察醫院如何運作,而學生在「解剖學實驗課」中,則會舉辦大體老師的追思典禮,表達對大體老師奉獻精神之感謝,透過這些隱性課程,就能讓學生除了學習知識、技能、態度之外,還能用比較宏觀的角度去看待生命、尊重生命。

醫學結合科學,更能掌握臨床需求

良醫是治病的醫師,而偉大的醫師該是治療病人的醫師,在過去,大眾認為醫師就是看病、開藥,但醫師其實可以有多重身份,我認為醫學最好是能跟科學結合在一起,換言之,醫師不只是看表面現象,而是會進一步去看疾病機轉、致病原因,當醫師能夠從研究的角度、有研究能力去探討疾病起因,就能在病人發病之前、或者還沒有嚴重惡化前,進行治療。

所以臨床醫師若能將醫學結合科學,就具有三頭六臂的能力,更可以看清楚臨床需求,因此長庚大學也希望醫學院學生,尤其是醫學系、中醫學系的學生,能在培養專業的過程中,接觸到一些基礎科學訓練,成為三頭六臂的醫師。

長庚大學-勤勞樸實的校風

長庚大學是由王永慶先生所創立,大家都知道王永慶先生建立了台塑王國,對台灣很有貢獻,而另一個貢獻則是對台灣醫療界,他帶動醫療界很多改革,他在四十多年前就創立了長庚醫療體系,動機源自於父親王長庚先生當時因求醫無門而過世,王永慶先生從中觀察到民眾求醫的辛苦,所以他便成立長庚醫療體系,希望能提升中低階層民眾的就醫便利性,讓看病不需要塞紅包、不需要看很多人的臉色,任何人都能得到平等的醫療、很好的治療。

在 1976 年的台北長庚醫院開始,陸續拓展據點到現在已有五六家醫院,也從治療急症、慢性病,衍生至長期照顧,甚至到針對銀髮族的養生文化村如此縱向的全人的照顧,這就是長庚醫療體系的成立背景,而長庚大學就是在這樣的歷程下產生的,王永慶先生在 1987 年認為台灣需要更多好的醫學人才,所以創立了長庚醫學院,後來又加入工學院、管理學院。

王永慶先生也塑立了長庚大學「勤勞樸實」的校風,勤勞樸實說起來很簡單,但行之不易,「勤勞」意指用功,而「樸實」代表資源要用在刀口上,但要做就要做最好的。創辦人留給長庚大學很多資源,而這些資源都被投注在對學生的教育、研究層面,都顯示了長庚「勤勞樸實」、「要做就要做最好」的精神。

醫學領域在實驗室工作和臨床工作差異?研究資源介紹

實驗室跟臨床工作差異很大,因為前者是對細胞、動物,後者是面對病人。在實驗工作,你會需要很多技術,你要如何確定自己使用的技術、方法是對的,產生的結果是正確而非編造的,這都是很大的學問,所以當你從臨床轉入實驗室工作,倘若本身基本功不夠,會很辛苦,所以我很建議醫學生在低年級就進入實驗室學習,這樣等到他們未來進入臨床發掘問題,若有興趣做基礎研究時,就會順利許多。

長庚大學是研究導向大學,在過去就被教育部列為頂尖大學,在現在的高教深耕計畫也有獲得補助,長庚大學也擁有很多研究中心,例如分子醫學研究中心、新興病毒感染中心、健康老化中心等等,最重要的是還有放射醫學研究院,它是跨醫院、學校的研究院,他是從醫學物理、醫學影像、輻射生物學、還有臨床放射醫學這四個研究中心結合在一起,是長庚大學和長庚醫院非常具有特色、有競爭力的研究院,在國際上也備受重視,吸引很多機構希望來跟我們學習、合作,以上就是長庚大學別具特色的研究中心,而這些資源都是來自於長庚大學與長庚醫院的經費。

何謂醫師科學家?那些特質與能力較適合?

長庚醫學院的教育是希望學生能「先學做人,再學做醫師」,所以安排了很多人文醫學訓練,我們認為知識、技能、態度、人文是培養一名好醫師不可或缺的條件,當好醫師夠不夠呢?我們覺得還不夠,我們希望培養出「醫師科學家」,他不只能看病,還能從事基礎研究,甚至比較深入的臨床研究,他能擁有更靈活的想法,能夠更深入地看問題,例如分析疾病的機轉與起因。我們是非常努力地在培育醫師科學家,讓學生在求學階段能去接觸很多基礎實驗室,跟著老師學習如何嚴謹地做研究,我們有很多學生在大一、大二就進入實驗室,他們從中獲得不少成果,甚至因此到國外去做報告甚至發表論文。

所謂的「適合的特質」是「一開始就具備」?還是能「從學習過程中培養」?這是兩個不同的角度。的確,一開始就具備細心、追根究柢精神,有韌性、愛心等特質的人可能比較適合當醫師,但這些特質也是能慢慢培養的,醫學系裡有很多老師前輩,能提供同學當學習典範。以我為例,我讀醫學系時也是什麼都不懂,就是跟著典範老師慢慢學習,畢竟醫學還是有點類似師徒制,它包含了標準化的教學,但也有些東西是個人化的教學,而你跟對了一個老師,老師就能傳授你很多光從書本上學不到的事,讓你從中去調整個人的興趣、態度。

長庚中醫學系特色

長庚中醫學系是中西醫兼修,我認為這樣的設計是非常好的,雖然長庚中醫學系比醫學系要再多唸一年,課程非常多,學生甚至寒暑假都在上課,但因為課程是包含古代醫學與現代醫學,讓他們未來能成為更具有宏觀的醫師,這對治療病人是很重要的,此外,長庚中醫學系學生將來不只能走中醫師,也可以選擇當西醫師。

醫療領域的教育,未來發展不只侷限從醫

在現今社會裡,不論在政治、法律、科技界都有很多醫師背景的人,醫學院培養的不外乎知識、技能、態度、人文四個方向,第一個知識是你願意終身學習,隨時更新自己的知識;第二個技能,比如說在做心臟手術的醫師手就非常地巧,當你擁有知識、技能時,就能作一名好醫師,但你若要當偉大的醫師,就還需要好的態度以及人文素養,要用心去對待你的病患、或整個社會,甚至更大到國家,這四個特質也是我們非常重視的教育目標,因為醫師是要面對人的,他要對生命負責,在做決定的時候要非常小心謹慎。

人工智慧的蓬勃發展,在臨床與研究上各有哪些幫助?

人工智慧是會對醫療產生衝擊,但也有很多貢獻,例如它能輔助教學、醫療,但不論醫療如何進展,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人文,也就是醫師本身。人工智慧的確能幫忙做影像診斷、或去尋找一些現有資料,但最後還是需要由醫師來判斷,而作為一名醫師不只醫病,更要用心對待病人,這種醫師、病人之間的互動是機器人難以取代的,現階段的科技頂多能扮演的是治療疾病的角色。

「成績好就是要唸醫學系嗎?」及早審視自己很重要

成績好不一定要唸醫學系,但你要讀醫學系一定要成績好,不然進不來,這是現實的狀況。我認為興趣對選科系是很重要的考量,很多家長會替學生決定未來要走哪個領域,會覺得:「你成績這麼好,怎麼不去唸醫學系?」這是見仁見智的看法,我覺得同學應及早去了解自己的興趣所在,而不是由別人來幫你決定一切。

但反過來說,興趣不在此就代表自己走錯路了呢?也不見得,因為興趣有時是漸漸培養出來的,有些人就是跟著典範老師學習,受老師的醫學生涯所感動而產生興趣,所以針對這件事是有很多的分析角度,當別人幫你做決定時,你可以審視這到底適不適合自己,或者在經過相關訓練後,再去思考適不適合,說不定你就算換到其他領域也不見得合適啊。

對未來想成為醫師的學生的建議

醫師是受很多人敬重的職業,但他背後是由許多辛苦的工作所支撐起來的,其工作常常是超時、無時無刻都要面對病人的要求,常常要對生命作很重要的決定,所以同學若能具備擁抱挑戰的心,相信未來都能成為很好的醫師,不過,這當然也是能慢慢培養的。

同學們進入大學後,就先把知識學習好,因為正確的知識才能產生正確的醫療成果,畢竟治療方向不對,你再怎麼認真也沒用啊。在擁有充分的知識之後,就會來到技能的訓練,同學會在進入醫院前先用假人來練習,而除了扎實的知識與技能,最核心的還是,你要有好的品德,我們希望培養的是好醫師,而不是騙人的醫師,不是只想賺錢的醫師,這很重要,最後就是從人文的角度來說,醫師應保持行善利他的心, 將病人的權益擺在第一位。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