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感謝高雄 呂媽媽 以此講座鼓勵後輩:「孩子 記得爸爸媽媽永遠愛你噢 放膽去逐夢吧」

講座製作由私立高雄醫學大學與 IOH 合作產出,並由 IOH 幫手 周明怡、李婉瑄、辛丞鈞 協助 責任編輯:林立麗

高雄醫學大學 口腔衛生學系 林宜靜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PART 1:關於在高雄醫學大學就讀口腔衛生學系的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此講座於 2017 年底前錄製,拍攝畫質與講座架構較為精簡,建議也可至平台上觀看其他同校或同系講座
教刷牙的系?才不是!

「Smile 是我的座右銘,微笑是我生命中最大的成分,很多事笑一笑都沒什麼大不了,能從錯誤中學習是最大的收穫!」林宜靜笑談著在高雄醫學大學口腔衛生學系四年的成長體悟,目前攻讀口衛所的宜靜將分享系上的課程規劃,以及她為何在大學期間就決定自己未來的方向,選擇走進社區作研究,深入各式各樣的人群裡,身體力行”ALOHA”(Always Love Oral Health Activities)精神。

高雄醫學大學口腔衛生學系為全台首創學系,至今僅有中國醫藥大學、台北醫學大學也設有口衛系,由於系名之故,常有人將口腔衛生系、公共衛生系與牙醫系有所混淆,宜靜則認為相對於公衛系在衛生政策、醫療環境的廣泛教學,口衛系則專精於口腔疾病預防與健康促進,畢業後不是當牙醫師,而是能成為專業的牙科輔助人員,這之間的關係好比醫師與護理師,唯有牙醫與牙科輔助人員的通力合作,方能為大眾的口腔保健做好把關。

自我探索的一、二年級

宜靜形容口腔衛生系一年級是「探索期」,建議學弟妹可以趁此時機多嘗試課外活動與選修通識,系上則會有「口腔衛生導論」課程為你奠定基礎知識,大致了解口衛的各種研究領域,「牙體形態學」則是口衛系和牙醫系的共同必修,除了介紹牙齒構造理論,更設有「牙體實驗」,要求學生用石膏刻出牙齒模型,宜靜笑稱:「我剛開始進去是個沒有美術細胞的人,想說『天啊這根本是上美術課!』但老師總鼓勵大家刻斷刻醜沒關係,多刻幾次、勤能補拙總會成功」;大二則是跨領域階段,課程與公衛系有些重疊,如介紹疾病發展的「流行病學」、能產生醫療數據、辨別數字真假的「生物統計學」,以及讓宜靜印象深刻的「衛生教育與健康促進」,是藉由評估人的習性與生活、社會環境之關係後,擬定其最適合的個別衛生教育。

做好時間管理的大三生活

大三則是課業繁重、決定能否實習的關鍵期,著重在臨床技能照護專業知識的培訓,課程如兒童齒顎矯正學、口腔外科學、牙周病學、牙科補綴學,內容囊括牙科基本流程、蛀牙填補、用藥、抽神經到口腔癌與相關手術,此外,同學也將接觸到醫務行政管理、職場溝通與應對、口腔衛生研究實務研討等課程,雖然三年級是被臨床管理、實務訓練所盤據的忙碌期,但宜靜建議未來想繼續進修的學弟妹要趁此階段準備研究所申請,因為透過實務研討,你已經能漸漸確立自己的興趣究竟是在社區工作、牙材或細胞培養,而且在大四一整年的實習時光中,恐怕也是很難抽出時間準備考試。

不受限的未來之路

在驗收學習成果的四年級,同學將前往牙醫診所、醫院等口腔臨床醫療單位實習,不只會與牙醫師以四手操作完成療程,學習器械的清洗與滅菌,還有機會為病人設計個別的口腔衛生教育。至於系上的畢業出路,宜靜認為雖然台灣目前尚無口腔衛生相關執照,但也可以朝社區口腔照護、牙科產業行銷、衛生行政或學術領域發展,所以何必用證照設限自己未來的發展?

此外,她建議學弟妹除了能藉由導生聚、與直屬學長姊的討論,了解臨床的實況,也可以透過系上跟韓國、日本姊妹校的交流,掌握國外的趨勢,或者利用高雄醫學大學與中山大學合作的特色課程資源,秉持多看多學的精神,她相信大家肯定能在大學四年找到興趣,活用系上專業於跨領域嘗試。

印象深刻的課程

「刻牙、洗牙、印牙模樣樣來,同學是你最佳的練習者!」宜靜笑談在口腔衛生系實驗課趣事,例如同學會為彼此洗牙,以演練實習中可能發生的狀況,在體驗病人在療程裡的感受後,也令宜靜深深體悟到同理心的重要;也因為修習「兒童發展與早期療育學程」,讓她發現所有疾病都不是由單一因素造成,因此是需要跨領域的團隊合作,從各面向下手,方能達成好的療效。

「實習」更是宜靜大學生活重要的一環,她曾前往早療機構,以有趣的教案、海報教導孩童認識口腔保健,也透過臨床單位的機會,幫幼稚園小孩塗氟,更來到長期照護機構,突破語言的障礙,帶領外籍照護者了解口腔衛生議題,林林總總的經歷不僅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也是宜靜寶貴的回憶。

那些陪伴孩子成長的日子

宜靜也活躍於系上活動,例如在前往國小宣導衛生教育中,因為小朋友的熱烈回饋,進一步增強對自己的信心;她也擔任系學會秘書長,在籌辦口衛週等大小活動裡,精進自己的領導能力與作決策必須的思辨力。在系所之外,宜靜更主辦第一屆全國口腔衛生學系聯合衛教競賽,從與外校溝通、擬定題目和接洽評審的過程中,有了莫大的收穫;大四那年,她還參加了綠巨龍夏令營,聯合各校夥伴之力,回到自己的家鄉,以隊輔長的身分帶領國小孩童度過一個美好的暑假。

走入人群的契機

「原來研究不只有在實驗室弄細胞,我選擇的是走入社區。」不同於其他同學大三才開始實務研討,宜靜在大二就開始跟隨系上老師作研究,確立自身對從事社區實務的喜愛,她第一個接觸到的族群為越南籍的新住民媽媽,一想起這群媽媽起初因語言、文化風俗和台灣的不同,而有生活適應的困難,但為了孩子的健康,其努力學習口腔保健知識的精神,實在讓宜靜覺得佩服、感動不已,也促使她選擇攻讀口衛研究所。由於提早打下研究基礎,使宜靜在口腔衛生科學學術報告發表、台北醫學大學國際學術週口腔衛生學系衛教競賽中都名列前茅,也讓她在碩一便有機會遠赴美國,發表新住民計畫的研究成果。

用努力讓別人看見自己的存在

「我沒有比別人聰明,只是我願意給自己更多機會,所以能比別人看見更多。」大學四年,宜靜善用各種資源,開拓自己的視野,她相信只要你勇於站出來就是一種挑戰,你一定會有所成長。在學生、臨床實習、地方輔導委員等角色的轉換中,她發現「態度」的重要,學習在面對不一樣的大眾時,如何待人處事、有自信地展現自己的專業知識。

「我想生活中都需要多一點小目標,會讓自己更有戰鬥力、更有毅力去完成每件事!」在能自由運用時間的大學生活中,宜靜鼓勵青年學子只要你想,就去嘗試吧!也歡迎每個敢於展現自我、熱愛人群的你加入口腔衛生系的大家庭。

【推薦觀看】高醫口衛系校友告訴你:從口衛系到牙醫博士,我加入新創醫療器材公司團隊

PART 3:針對觀眾的提問進行答覆

此講座於 2017 年底前錄製,拍攝畫質與講座架構較為精簡,建議也可至平台上觀看其他同校或同系講座

此講座於 2017 年底前錄製,拍攝畫質與講座架構較為精簡,建議也可至平台上觀看其他同校或同系講座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