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感謝藍鯨隔音門 林經理 以此講座鼓勵後輩:「人生定位以及努力一樣重要」

講座製作由 IOH 幫手 李效慈 協助 責任編輯:陳彥妏 核稿編輯:林立麗

中國醫藥大學 醫學系 黃碩焜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PART 1:關於就讀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的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此講座於 2017 年底前錄製,拍攝畫質與講座架構較為精簡,建議也可至平台上觀看其他同校或同系講座
大學給你的是追求夢想的機會

黃碩焜就讀於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除了擁有豐富的研究資源,學生都懷抱著各自追求的理想,並且樂於互助學習,讓大家得以在課餘時間發展自己的興趣。碩焜不僅代表台灣參加世界醫學生聯盟會議,也曾透過FlyingV募資,參與籌備全台第一場模擬世界衛生大會。他認為大學是一個全新的開始,在這裡最重要的是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如何完成想做的事。

中國醫藥大學簡介

中國醫藥大學校址位於台中的中心點,交通便利,且鄰近一中街、科博館等地,生活機能完善,校風自由開放,同學會互相分享共筆和考古題資源,這些資源對於準備大考很有幫助。無論是專責課程規劃的系辦,還是學校行政單位,都很樂於協助同學在校園的生活和學習發展,碩焜笑稱:「在這裡,還沒有人跟我說過什麼是不可能的。」學生會曾經促成游泳檢定和晚點名制度取消,以及改用 GPA 制呈現的成績等等,中國醫藥大學堪稱中部議題的集散地。

中國醫藥大學的軟硬體資源豐富,不僅擁有各式實驗室和 3D 列印中心等設備,同學還有很多機會參與專題研究、工作坊,產學合作相當緊密,學習不再僅限於課堂。然而,學校面臨和醫院資源配置的衝突,當醫院的佔地面積擴張,學生活動空間隨之壓縮,例如學校藥園的五分之一即被改建成醫院餐廳。期待四到五年後完工的水湳校區,未來或許能改善部分問題。碩焜認為,對喜歡四處參加活動、對研究工作感興趣,以及一心想讀中醫系的同學,中國醫藥大學會是不錯的選擇;但若志向非醫學領域,或是熱愛運動者,中國醫藥大學可能不太適合你。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共同學習,積極尋求資源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人數眾多,同學彼此會透過臉書社團和雲端共享筆記和考古題資料庫,讓學習變得更有效率,進而擁有更多自由運用的時間,發展其他興趣。碩焜形容班上是很「團結」的,不僅一起追蹤課程進度,更主動向系辦爭取權益,例如增加病理學實驗的助教,以及汰換老舊設備,改用電子玻片進行組織學實驗考試等等,碩焜認為:「不要為自己的環境感到理所當然,應該要爭取更好的學習資源」。

系學會不只辦活動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系學會除了積極舉辦諸如醫學之夜、醫學營等系上活動,也發展出研討醫療糾紛和醫療暴力的「醫法論壇」,以及留學美國的校友帶領的Journal Club,讓學弟妹從閱讀期刊掌握最新醫療科技發展,此外尚有工作坊的規劃,從數人的小活動發展為三天兩夜營期,最後甚至將模式輸出到其他學校。

翻轉課程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雙向翻轉課程讓以前無趣的醫學史大堂課,成為大二必須籌備給大一的課程,內容包括製作醫學史報紙、參訪博物館等等。此外,原先的服務學習課程內容主要為國小衛教、陪伴安養中心長者等等,如今同學能夠自己設計服務學習的內容,例如到大坑進行山難的心肺復甦術教學等。

提早開始的臨床見習

除了修習基礎醫學,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學生還有提早接觸臨床的機會,「與病為友」的活動是利用一二年級寒暑假到醫院見習一週,觀察不同科別的運作模式;「縫紉工作坊」讓學生到醫院外科部體驗縫豬皮;「Pre-Clerk」的臨床推理訓練,根據不同可能性一步步詢問病徵,讓同學練習理學檢查。在資源豐富的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碩焜認為積極進取的人能夠進步快速,想要多方發展的人也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路。

醫學系以外的課程

中國醫藥大學的特色在於中醫藥專業科目,包括中醫系、後中醫系和中藥學分學程等,課程如「針灸科學」親身體驗針灸,「中醫方劑學」讓同學認識與調配十全大補湯、萬金油、去火散等方劑。此外,醫學工程學分學程結合醫學和工程,舉凡心導管、3D 列印和 MRI 磁振造影等尖端醫療科技皆屬之,同學畢業後可以考取證照擔任醫學工程師。

雜事就是雜事,不會變成機會的

有別於高中準備升學考試的生活,大學是全新的開端。碩焜在大二轉進醫學系後,很積極地抓住每個表現機會:「遇到任何要求都說沒問題」,兩年下來累積了 20 幾場活動規劃的經驗,其中包括數百人的國際會議、Flying V 的募資、藝術季等等,然而在付出時間之後,相對也犧牲了部分學業和家庭生活。扛下的許多雜事,非但沒有發展成為機會,還讓他因為忙碌而錯過寶貴機會。

隨時準備好自己,抓住機會

適逢 AIESEC 和 IFMSA 的世界大會皆在台灣舉行,前者是致力於透過國際志工和企業實習培養青年正向領導力的組織,後者是隸屬於世界衛生組織的世界醫學生聯盟,面對這樣大好機會,碩焜因為忙於雜務,無暇認真準備甄選而落空。然而機會來臨的時候真的十分突然,後來碩焜偶然又看到 IFMSA 的台灣代表甄選資訊,再度嘗試便錄取了,還有一次是高中同學在籌辦 AIESEC 的過程中,邀請他擔任攝影,讓他得以一睹 AIESEC 的大會盛況。碩焜認為沒有人會知道機會將在什麼時間以什麼形式降臨,只能隨時準備好自己,在機會來臨時緊緊抓住它。

台灣小島的國際參與

碩焜曾有多次國際交流的經驗,從中他發現在國際場合上他國都是有備而來,而台灣人雖然有充沛的能力和熱情,卻缺乏「有組織的參與」和「發聲的舞台」,學長姐在國際場合努力經營,就怕台灣失去一席之地,其實在學生的場域中,能獲得相對政府官員更多發聲的機會。

模擬世界衛生大會

碩焜引余光中先生的話指出:「真正的影響力,是你究竟做了多少事,付出多少心力,貢獻了多少和成就了什麼。」擔任台灣醫學生聯合會國際事務部的設計行銷負責人期間,他籌備台灣第一屆模擬 WHO,在三天兩夜的會期中,以 WHA 世界衛生大會的實際討論模式,針對 2015 年到期的千禧年計劃,思考全球衛生健康計畫的下一步,提出台灣的目標。他也發現在會議現場,每個發言和決議都會影響討論風向和各國利益。

關心在地生活,就是一種國際參與

國際參與其實不只在國際會議,國際會議也不只是文化交流而已。台灣醫學生聯合會曾舉辦 MG147 醫學生國際參與講座,主題包含透過交換、志工與國際會議等國際參與形式。碩焜以陽明醫學院學生發起的"Active Aging Project"為例,他們致力於推廣高齡化的醫療資源,舉辦超過三百人次的工作坊,建立網站並培訓相關議題講師,碩焜認為「國際的參與就是在地的參與」,關注身旁議題,就是一種國際參與。

價值+技能+媒體=社會影響力

太陽花學運期間,碩焜看見不同背景的人們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訴求,例如製作標語貼紙及音樂創作等等,並且大量透過媒體傳達想法,讓他堅信:「每個人都應該要有能力為自己的想法發聲」。所以他籌辦「串門子創作媒體營」,用兩天營期帶領高中生認識媒體操作、創作技能、議題倡議三大面向,當時的部分學員後來成立蘋果樹公社,開啟反黑箱課綱的運動。此外,他也舉辦「醫點狂潮」,幫助同學了解醫學生涯、公費制度和面試,並且認識台灣醫療環境現狀,讓學員反思自己念醫學系的動機。在營隊的過程中,他們發現公費生的制度不全,並且公費生彼此間的聯繫不足,無法齊心協力解決公費生共同面臨的困境,於是聯合公費醫學生進行連署,並和衛福部協商修改契約條款,最後甚至組織「公費生事務委員會」,期能保障未來公費醫學生的權利。

同儕是彼此的榜樣,我們可以做出改變!

無論是向系辦溝通增聘助教、爭取以電子玻片應試,還是收集各校醫學生對學校課程的意見,又或者提出行動倡議,碩焜認為我們確實能夠對所處環境造成影響。身邊同儕有的舉辦「Break the Silence破靜重圓」,致力於讓醫學生認識聾啞人士的境遇;有的創辦「病態美學」,透過展覽圖像讓大眾更了解醫學;還有人籌劃新手講師培訓營,讓醫學生學習演說技巧和團隊領導……案例繁多不及備載,讓碩焜更深信:「我們可以推動社會進步」。

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碩焜身邊有許多優秀的同儕,有人是大二就在國防醫創立實驗室,還有人從大二開始跟研究,到大六時累計發表了六篇 SCI 論文,他們讓碩焜深深體認到大學生的無限可能性,讓他了解到進入大學就是一個全新的開始,面對未來的諸多挑戰,最重要的是多去思考:「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又會如何到達目的地?」

【推薦觀看】披上白袍的責任,你真的清楚嗎?先看看在醫院的實際工作樣貌分享吧!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