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感謝藍鯨隔音門 林經理 以此講座鼓勵後輩:「人生定位以及努力一樣重要」

講座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與 IOH 合作產出,並由 IOH 幫手 林立麗、馬郁聰、蘇紫雯、施靜樺、李芳儒、張葳凡 協助 責任編輯:施靜樺

臺灣師範大學 物理系 朱恩德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PART 1:關於就讀台灣師範大學物理系的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此講座於 2017 年底前錄製,拍攝畫質與講座架構較為精簡,建議也可至平台上觀看其他同校或同系講座
失敗是常態,成功是例外

朱恩德從小在高雄長大,受到環境影響而變得開朗熱情。高中時參加國際科展,讓恩德確定了唸物理的志向;因此,他利用繁星資格申請上了師大物理系。恩德一直期許自己成為一名科學青年,除了推廣科學知識到社會上,也希望能利用科學的力量來解決社會問題。他在大學專題研究生活中,學到最寶貴的一課是:「失敗是常態,成功是例外」,唯有以平常心看待失敗,才能夠不斷進步。

師大簡介

師大總共有 9 個學院 61 個系所,分為本部、公館與林口校區。學校交通車連繫起不同的校區,頻率是一個小時一班,同時也有三條路線的公車可以搭乘。師大校園與台大、台科大很近,彼此共享教學資源。住宿方面,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學校宿舍,恩德建議物理系學生優先選擇分部宿舍,上課會比較方便。

讀師範大學 = 當老師?

「師大學生畢業就是當老師」是許多人一直有的迷思。其實,師大學生若想當老師,必須要主動去修教育學程,而且不是每個系所都有開設教程。教程申請過程分為兩個階段,會以成績作為篩選標準。恩德建議可以先取得資格,再評估自己合不合適。他當初便是因為決定專注在實驗室,而最後放棄了教程。

師大圖書館

恩德很推薦學弟妹要善用師大圖書館資源,館內分為數個不同的區域,「輕聲討論區」是提供同學討論報告的場地;「視聽資料區」提供了豐富的影片館藏;「電子資料庫」則有許多電子書、英文雜誌與科普雜誌,恩德常常利用這些資源訓練自己的英文能力。

師大的食與樂

學校裡面的「品大超商」很特別,學生只要反應需要什麼,老闆就會馬上進貨。若是在校外吃飯,公館水源市場提供了便宜實惠的飲食選擇;而師大分部附近的「三角冰」則是熱門店家,最好早點去排隊。休憩娛樂方面,福和河濱公園是一個運動、散心的好地方;寶藏巖則是有許多藝術家進駐,常會舉辦許多文化交流活動。

師大物理系:你管別人怎麼想

恩德之所以傾心於物理是因為物理跟生活緊密相關,許多有趣的玩具或是現象其實背後都有著物理原理。物理大師費曼曾說:「科學是不斷修正的過程」,像是宇宙觀從地心說到日心說,而後又逐漸推演出行星運動定律、萬有引力定律,都是一步一步修正前人的成果得到的。而物理在高中、大學主要的差異是大學會以原文書上課,並會將數學符號、限制條件加入高中所學的概念與現象,使其更趨近現實情況。什麼樣的人適合念物理系呢?恩德認為最重要的是好奇心與想像力,並且對數學不排斥。

師大物理系課程

師大物理系研究方向分成四大領域:光電與材料、高能與基本粒子、軟物質與生物物理、物理教育。在課程方面,大一基礎課程為微積分、普通物理、普通化學,大二開始則會有專業必修以及實驗課程;大三則會繼續延伸前兩年所學的課程,像是光學物理。大四則沒有必修,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愛的課程。

師大物理系的實習與出路

系上實習分成三種,學生必須自行申請。研究方面的實習是進入學校的實驗室做研究,物理系每年都會舉辦校內實驗室參訪活動,學生可以藉此了解各個實驗室的研究內容。企業方面的實習則是讓學生在暑假到科技公司學習,可以了解如何將物理知識應用在企業中。海外實習則是到國外交換,或是做移地研究。根據統計,師大物理系畢業生大約有 50% 會在業界發展、10% 在學界、20% 會轉往其他領域、20% 會留在教育界。學生畢業後的職業選擇極廣,例如教師、科技業,甚至還可以當魔術師。

印象深刻的課程

「實驗物理」為期三學期,是師大物理系極重要的課程,恩德認為課堂使用的實驗記錄本像是食譜,而實驗本身就像是煮一道菜。在這門課中,學生同時可以從向師生發表研究成果中,學習口語表達、書面報告能力。在「計算物理」中,學生則會學習 Python 程式語言來視覺化許多複雜的物理函數圖形,應用範圍很廣,像是可以用程式呈現出生態圈的交互作用。

Play Hard, Study Hard

啦啦隊比賽是師大的一大賽事,恩德很享受與系上同學齊心協力呼喊口號的團結氣氛。師大高屏會則是恩德參加的聯誼性社團,是他在台北的另一個家。在高屏會舉辦的眾多活動中, 恩德曾經在返鄉服務中擔任總籌,也參與過高屏文化週與高屏之夜。在這些活動之中,他磨練了開會討論、人際溝通的技巧,也因此接觸了跳舞、戲劇等活動。

專題經驗

恩德在大二下就開始做專題,對於不確定自己是否要做專題的同學,恩德建議可以先嘗試,探索看看自己適不適合做研究。一開始可以先瀏覽系所網頁,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實驗室後,再直接去找教授對談,更深入了解研究內容。恩德研究的領域是物質在奈米尺度的物理性質,在做研究的過程中,一開始會從各式論文與書籍建立基本概念,接著學習操作儀器、與實驗室團隊開會討論,最後恩德的努力讓他以第二作者的身份發表成果。

「如果可以簡單,誰想要複雜?」恩德做專題研究的收穫是培養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從有限資源中創造出最大效益;他也在閱讀英文論文中,越來越得心應手;由於實驗常常會歷經多次失敗,讓恩德學習到如何調適挫折。

資源就在身邊

「物理年會」是每年在不同大學舉辦的物理盛事,會有諾貝爾獎物理大師與其他領域的傑出學者演講,是很好的學習機會。恩德參加後發現就算和講者來自同一個領域,但不同實驗室做出來的研究也會很不一樣,讓他用新的眼光看待自身的領域。師大物理系也有提供「學碩五年連讀」計畫,讓學生可以提早進入研究所,並在進入大學的第五年取得碩士,恩德當初明瞭自己對專題有興趣,所以報名了這個計畫。系上也有跟日本學校合作,彼此用英文進行學術研討會,恩德在會議裡除了結交新朋友,同時也獲得了優秀壁報論文獎。

科學不是科學家的事情,而是大家的事情

在機器學習當道的現在,恩德認為跨領域學習是非常重要的事,因為這是人可以,但是人工智慧做不到的事情。同時,外語能力也很重要,因為學好外語就更易於取得最新研究成果或是書籍資訊,不用等待他人翻譯。「地球一直在轉,好奇心不要不見。」恩德給學弟妹的建議是多問問題,因為問到好的問題事情就解決了一半,而保持好奇心也會讓生活變得更加有趣,「科學家、藝術家、哲學家的本質都是一樣的,都是欣賞世界的美。」恩德鼓勵大家不要自我設限,只要不同領域的人互相幫助,就可以解決問題。

【選科系先搞懂】基礎科學是科技創新的關鍵!念理學院科系未來發展

【推薦觀看】基礎科學科系比較:物理系 vs 化學系 vs 數學系 vs 生科系,所學出路差異與適合特質?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