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關於就讀高醫醫研所神經暨精神科學組碩士班的經驗分享
生物科學家是我從小的夢想
「我想要造福人群,造福世界!」大學時就讀東海大學畜產系的亮恩,從沒忘記過小時候發芽的夢想,在求學期間發現神經科學在畜產的領域裡並不被重視,舉狂牛症為例,當狂牛病發生在人類身上,人們會想找出病因並且治療,但在畜產產業裡,僅是將得病的牛隻淘汰處理,在見識過畜產產業的現實層面後,亮恩沒有因此忽視掉神經科學的重要性及對其的熱忱,因此選擇攻讀高醫醫研所神經暨精神科學組碩士。
高醫簡介
高醫校園是出了名的「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以校內環境來看,除了提供完善的運動設施外,教學設備也相當齊全,談到做實驗不可或缺的就是器材,有些實驗所需要用到儀器甚至是連教授都無法負擔的,故很多實驗儀器都能在學校的研究資源整合發展中心以及臨床醫學研究部的貴重儀器中心找到,提供學生做排隊登記使用。學生在唸書之外,當然也需要放鬆身心的時候,而高醫週邊有夜市、電影院,無論是精神糧食抑或填飽肚子都不成問題,「唯一需要擔心的就是變胖了!」 亮恩笑著說道。
善用所學,創造新價值
談到畜產系,是否會讓你想到養殖動物?但其實蛋品、乳品加工以及飼料工業等等都是畜產系會接觸到的,而亮恩本身則是專攻實驗室的研究,將新的技術應用在畜產產業,從畜產系到醫研所,兩者的相關性也許會讓人覺得大學四年的所學是否變得一無用處?但亮恩說:「不要放棄任何所學的東西,運用你的資料庫,創造出嶄新的價值!」無論是做報告的技巧或是專業知識都是能靈活應用在未來所學上的。
當我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大學四年也許更像是在摸索自己,從中找到了自己的熱情,確立自己想要的、不想要的是什麼,「熱情在哪你就該在哪裡」,於是亮恩決定考取高醫醫研所往神經科學領域去鑽精,唸了研究所後,亮恩發現研究生必須比大學生更懂得主動學習,因為不再會有人來告訴你該去學甚麼,當老師的教導是有限的,很多時候你都得靠自己,「自學為主,多方接觸,積極主動的態度去學習。」是亮恩這一路走來的學習模式,在這模式下的學習歷程也讓他意識到自己所接觸及學習到的早已遠遠超越了本來所需的而已,更豐富了自己的知識及視野。
誰適合能唸高醫醫研所?
「醫生才能念醫研所嗎?唸了醫研所後就擁有醫生資格了嗎?」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只要是醫學、生命或自然科學背景的學生都擁有報考資格,高醫醫研所共分為九組,包括生物化學暨分子生物學組、藥理暨臨床藥理學組、生理暨分子醫學組、微生物免疫暨寄生蟲學組、基因流病學組、解剖組織暨病理學組、轉譯醫學組、熱帶醫學暨全球衛生學組以及亮恩本身就讀的神經暨精神科學組,在這樣的分組新體制之下,每組除了深入自己所學的領域外,更能彼此交流,無處不是跨領域學習。
高醫醫研所課程規劃
高醫醫研所碩士班課程規劃主要分為必修課程、核心課程、選修課程,畢業門檻的必選修為30學分(包含畢業論文6學分),核心課程是指每一組有各自的核心課,這部分是學校為了加強同學對自身專業知識的深度,選修課程則不受阻別限制,可以跨修各組課程。
研究所要怎麼選?
知道了自己的熱情後,便要開始選擇往哪裡發展自己的熱忱,每個研究所都會有各自擅長的領域,需要靠自己去做功課,選擇一個自己覺得最適合的來就讀,另外,資源的提供也是考量之一,比如說住宿費用、獎助獎學金等等,都能讓你在未來的就讀期間內免去許多負擔。
選完課以後還要懂得選教授
身為研究生,兩年來的重頭戲無非就是畢業論文,而做實驗研究都需要選擇指導教授,選擇上可以從兩個層面來分析,首先在學術方面,自己能先上網搜索各教授所擅長的領域,閱讀他們的論文或著作進而了解是否契合自己研究所需,再來,則是個性和領導風格了,若你自認是較為被動學習的人,也許你會希望有個能鞭策自己的教授,反之,你若希望有更多的空間來發揮,選擇一個自由領導的教授會讓你的研究生活自在許多,這方面的考據只能靠自己多多和學長姐打聽,選一個最好的不如選一個適合自己的。
唸碩士,學生活
碩士生活基本上只有兩年時間,要做的事情卻多到不行,亮恩因此在碩一時安排以修課為主,但同時也開始了畢業論文所需的實驗,他鼓勵大家無論在碩一碩二時都要把握住高醫多元的領域資源,多去旁聽、選修課程充實自己,到了碩二時也就是時候為自己的畢業論文做衝刺,在這一路上其實你是學著做時間的主人,學會時間管理和獨立自主是這兩年來的最大的磨練,責任感就像一盞明燈引領你通往自己想要的成果,但一路上也難免遇到黑暗和波折,亮恩說他很感謝一路走來的貴人相助,讓他有動力能夠努力且堅持的走下去,細數這兩年碩士實驗生活所遇到的挫折,亮恩說:「也許有些人繞了很多路,轉了很多彎才找到自己的熱情,但就算老早就找到了熱情,並不代表就是順遂,走直線的自己其實一路都像是在撞牆。」做實驗會遇到很多因素的干擾,導致實驗成果失敗,甚至面臨更換題目延畢的可能,實驗失敗可能是儀器的問題,但也可能是自己手不巧,而唯一能克服失敗的方法就是學會去尋找問題的根本,不要輕易用失敗澆熄了你的熱情,當成果出來後,回過頭來看,那樣的成就感會讓你知道原來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個人研究主題
亮恩的畢業題目是研究陰電性低密度子蛋白在微小膠細胞活化中所扮演的角色。低密度子蛋白就是所謂不太好的膽固醇,而當它帶有陰電性的時候,將會活化周圍的微小膠細胞。亮恩說試著想像微小膠細胞平時在腦中所扮演的角色就像是社會中猶如人民保母的善良警察,但當他一活化後,將搖身一變為鎮暴警察,繼而產生的惡性循環會導致神經的死亡,亮恩的研究便是去了解細胞內的反應後,去截段它的路徑,抑制其效果。
穩紮穩打又多元的課程學習
碩一的「神經生物學特論」為亮恩打下在神經科學的良好基礎,無論上下課時間,老師都很熱心於指導學生,所以亮恩強調同學即使是跨領域,也不必擔心自己的基礎不夠;而「典範學習」則是高醫獨特的課程,是全校必修,會請到各領域各界成功人士來做演講,讓學生的視野更為寬廣,而亮恩選修的「老年精神醫學」則讓身為研究人員的他有機會接觸臨床,更深入了解病人的需求,讓他未來能結合這些經驗去更準確地設計研究實驗。
研討會經驗分享
要能在研討會上發表自己的海報,必須先註冊報名成為學會會員以及繳年費,國內外研討會體制基本上相同,但金額卻大大不同,國內一般約200元,但美國便是台灣的30倍,去國外發表當然也會需要支出交通、住宿等費用,但參加國外研討會同時也是將自己置身在集結世界人才之地,光聽每個人的海報發表就足以把所有費用賺回來了。
跨領域學習的收穫
對於跨領域學習,亮恩覺得最重要的是去找交集點,沒人做的組合不如你來試試看,從已知的範圍去做外圍的探索,你將會發現更多未知的新領域。亮恩也強調找資料的重要,建立根本的資料庫才有機會去分析各領域是如何做連結與整合的,在高醫的環境下,讓亮恩得以了解醫師的觀點,讓他能以更多元的方式去設計研究和應用。在講座最後,亮恩鼓勵學弟妹們即便在大學、甚至念到研究所,你都還沒有進入自己最喜歡的領域時,千萬不要放棄任何所學,這些嘗試跟練習都從來不會是浪費,它們將成為你的寶藏,用更豐富的自己去探索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