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機、資工怎麼選?選出路廣的還是未來發展潛力高的?先進去再轉系你確定?!
IOH 平台根據 2022 年學測考試到分科測驗填志願登記期間(2022/1/21~8/2),針對「理工類科系」的大學求學講座觀察發現,最多學生與家長關注的熱門科系排行為 1. 資工系 2.電機系 3.材料系 4.機械系 5.電子系,編輯部也精挑熱門講座讓大家在選填志願時更有參考依據。
(Photo Credit: https://unsplash.com/photos/DuHKoV44prg)
寫程式跟人工智慧正夯、覺得唸資工系很賺錢,請想清楚再來!
資工系的學生,不是只會死讀書,需要動手把程式寫出來,真的有實作能力!另外畢業後也不能停止學習,可能又馬上有新的語言被開發出來。
中山資工系的方郁文領悟到「大學根本不是由你玩四年」,資工系的作業份量重,有時要做一、兩個禮拜以上;死線前大家常會一起熬夜寫 code 看日出、debug 到三更半夜。郁文呼籲,不喜歡數學、寫程式的同學確實不適合;對於不清楚自己適不適合的同學,推薦「App Inventor」這個網站,讓你能以圖形化介面設計一個 App,讓你體驗寫程式的感覺。
進入資工系從程式語言開始「你知道 C 語言跟 Python 的差別嗎?」郁文解釋,Python 為高階語言,人類較容易理解,但電腦理解、執行速度較慢,C 語言則反之。因此想要寫出分秒必爭的程式,通常就會採用執行速度較快的 C 語言。「大一剛開始,雖然先學比較難理解的 C、C++ 語言,非常挫折,但之後再學其他語言會覺得更容易!」
一體不只有兩面,資工系當然也能賣雞排!你可以寫軟體操縱機器手臂自行炸雞排,也可以用 Python 分析客戶種類與偏好口味。
北大資工系的袁浩期許自己以資工專長鋪路,用興趣找到未來方向。袁浩認為資工系傳授的是程式相關的軟、硬體理論,而不是培育「重灌達人」,培養的是邏輯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未來出路主要以軟體工程師為主,關注軟體開發、資訊安全維護或遊戲設計。若對硬體有興趣,也可進入電子業、IC 設計、半導體產業等。想往網頁製作領域發展,可成為前、後端工程師,前端工程師主要負責網頁的排版設計,後端則是資料傳輸管理、伺服器的架設與維護。
從沈迷網咖到愛上大數據,多參與競賽,是讓自己變強很有效的方法,想進步?就要多找自己麻煩啊!
近來大學開始設立資料科學系與大數據分系應用科系,東吳資料科學系的峮瑋解釋巨量資料到底是什麼?巨資人處理的資料需為 2TB以上、必須有即刻取得資料的能力、能交互分析包羅萬象的資料、也須懂得如何確保資料的品質與真實性。在臺灣除了少數龍頭大公司,絕大多數資料皆仍未達「巨量資料」的標準,而巨量的重點不在於「量」,而是「多元性」。相比於主力探討數學的統計系、以軟/韌體開發為主軸的資工與資管系,資料科學系更關注如何使用程式語言來應用資料,也讓峮瑋習得將資訊視覺化、看數據說故事的能力。
(Photo Credit: https://unsplash.com/photos/MECKPoKJYjM)
電機系薪水高,但賣肝換錢的工作長久嗎?找到喜歡的領域很重要!
從不愛唸書到重考,我用小小的晶片將自己打造為績優股!
北大電機系的吳俊緯不否認在臺灣這個「半導體王國」,電機系畢業生無論在就業機會、薪水及未來性都很有潛力;但是「賣肝換錢」這件事在各行各業都有可能發生。此外若想獲取高薪,也要有未來工作可能較乏味的心理準備。「雖然整天 debug 快要瘋掉了,但是這也可以鍛鍊不輕易放棄的心態;我們要有一種可以『將不可能化為可能』的想像力!」
而北大電機分成三個組,分別是「晶片設計與製造」、「電腦工程」及「系統工程」,總共有九個實驗室。俊緯說明:「『晶片設計與製造』組未來可能會擔任 IC 設計工程師去設計電腦、手機的 CPU,如大家熟知的台積電和聯發科;後面兩個組別可以朝韌體工程師與自動控制工程師的領域發展。」
決定踏入電資領域的契機,是在電視上看到人工智慧棋手 AlphaGo 戰勝韓國棋王的新聞,就此意識到科技確實能夠徹底改變人類的生活,也希望能成為改變世界的一份子。
大同電機系的莊孟凡說「我在高中的成績很差,爸爸擔心我讀了大學也找不到工作,希望我能有一技之長,就開始教我修理冷氣、冰箱。」原本想放棄升學但為了有個謀生技能,孟凡開始修家電、自組電腦,再靠著 Youtube 和 Google 大神,自學 C 語言、Arduino,發掘出對於電機的熱情。
孟凡在選系之際,看準物聯網、5G 網路、AIOT 的趨勢,選擇就讀電機系,並以通訊與訊號處理作為其專業,可應用於無人車必備的低延遲、高穩定度的網路連線,以及人工智慧(AI)與物聯網(IoT)的結合,即所謂 AIOT,系上亦開設相對應的課程,如「物聯網實作」就讓學生實際學習蒐集數據,著手設計智慧家庭。
工科人最需具備的特質是喜歡長期面對機器、做研究,且對數理感興趣,且對於失敗有更高的抗壓性,面對未知時積極找出解決辦法,要求自己凡事都要做到 100% 才算完成。
彰師大電機系的蕭淳寓用「鋼鐵人」來比喻電機電子資工三系的所學分工,電子系好比鋼鐵人胸前的核子反應爐,負責電子元件的開發;資工系則像其智能系統,重在軟體系統開發;機電系則是其盔甲,負責機械電子的整合應用;而電機系所學則是讓鋼鐵人能實際運作,扮演著讓物件可以商品化、系統化的角色。
電資學院學士班班讓我自由探索電機、資工領域課程,不會一開始就被限定在一個科系;工學院學士班讓我跨動力機械與資訊工程雙領域,協助我整合軟硬體知識。
如果你還是不知道選哪一個科系?可以看看各大學的學院學士班的跨域分流的課程規劃。
就讀清大電機資訊學院學士班的洪偉翔表示「我喜歡邏輯思考,特別是在物理世界中是用數學式來表達自然現象、在資工領域則能用寫程式來實現想法」,透過清大靈活的學制,偉翔得以在電機、資工領域盡情探索,不會一開始就被限定在一個科系,且畢業學分與一般科系相同,學生不論想全修電機(或資工)課程,或者兼修兩個領域,都是可以的,偉翔也因此更加確定自身對於寫程式的熱忱。
清大工學院學士班的 Mars 表示「這裡很適合喜歡工程、領域未定、想挑戰跨領域的人。」Mars 解釋,動力機械系比傳統機械更強調「電學」,在動機系的四個學程中,他主修「電控組」,學習機電系統、工廠自動化、怎麼做機器人等;第二專長的資工系中,他則學習如何寫程式和電腦溝通。另外,Mars 也提供小撇步給同樣想選擇動力機械為第一專長的同學們:「可以先修『工程圖學』與『機械製圖』,學習怎麼畫 2D 和 3D 的圖,這是機械工程師的必備技能。」
(Photo Credit:https://unsplash.com/photos/jbiIhRsQ_-0)
唸機械系只能去傳產工作?所學廣而不精?一定要唸研究所?
機械系可說是工業之母,所學比其他工學院科系來得全面,是在各產業中生存力滿點的「工業小強」,大至工廠、工地機具,小至日常文具,都與機械有關
文化機械系的駱紘緯認為,機械系學生容易面對「所學多而不專精」的難題,研究所的專題訓練會讓自己在就業時的薪水、職位、工作內容都來得比學士畢業更有優勢。至於研究所該如何選擇,紘緯建議應以自身特質與專長來考量,若是擁有分析能力者,適合「固力組、設計組」;擅長邏輯思考者,可以進入「熱流組、能源組」;喜歡手作者,則可以走入「自控組、電控組」。
紘緯在大學還雙主修法律系、申請到有「大陸麻省理工大學」之稱的哈爾濱工業大學交換,他一路走來的嘗試,為自己打開了更大的世界,甚至在跨領域的道路中磨練雙專長的利劍。從過去愛翹課的高中生,蛻變為一個「把高中當大學念」的大學生。
機械系的東西做完一翻兩瞪眼,組好要嘛能動,要嘛不能動!模擬的東西要嘛有結果,要嘛沒有結果,就不需要等待,馬上就可以修正。
進入長庚機械系的王昱文,面臨大一的工程圖學、工場實習課程,由於立體感、空間感較為薄弱,每週都難以完成進度,讓她不禁懷疑起自己「我是不是根本不適合讀機械系?」直到大二接觸到材料力學、工程數學、熱力學等專業科目後,昱文的學習逐漸上了軌道,大三就提前修完畢業學分,為延續專題研究的成果,昱文申請了「五年一貫」直升研究所,走的領域是半導體封裝,並繼續升讀博士班;她帶著自信說「我要成為替臺灣半導體盡一份心力的人」。
昱文提到大家對於機械系要選擇普大還是科大?她的觀察室兩者都會學到機械設計、製造與材料課程,但是大學更偏向理論分析與模擬,課程訓練以應用力學、電腦模擬與程式設計為主,科大則偏向加工、生產與製造,以證照考取、機械製圖與工廠實務為主。
(Photo Credit:https://unsplash.com/photos/nIEHqGSymRU )
想做人工智慧?軟硬通吃的電子系可能是你的首選
你會修電扇嗎?做實驗會不會有危險? 電子系擅長的是製作晶片而非修理大型電器,而實驗時所使用的皆為小電流、小電壓,完全無需擔心。
宜大電子系的高郁詠分享,電子系需接觸軟體與硬體的相關知識,內容從微小電流的控制、晶片設計、3C 產品到網路通訊等,基本上所有牽涉「電」的事物,都在電子系的所學範圍內。主要有三大領域,「積體電路設計」包含類比電路設計、數位電路設計、嵌入式系統與電路佈局;「通訊與信號處理」則與電信、網路、影像處理相關;「計算機與網路」常見的應用則如電玩、手機遊戲等。
郁詠以機器人為例解釋:電子系著重於晶片製作,而晶片就如同電子流的地圖,匯聚多張小地圖後便成為機器人的「器官」;電機系的職責是連接不同的晶片系統,組成機器人的「身體」;資工系則扮演機器人的「腦袋」,讓機器人依照程式的邏輯行動。近來人工智慧當道,許多人因而進入資工系,但郁詠提醒光有「腦袋」沒有「器官」也是枉然,電子系也是很好的選擇。
喜歡玩手機不代表適合電子系!比起玩手機,電子系更適合對手機背後運作機制感到好奇的同學;同時因為科技的日新月異,需要能夠即時掌握新技術與時事。
曾經在聯發科實習就讀明志科大電子系的李宜芳,提出電子系任務主要在設計、實作與測試,以紅綠燈為例,在設計階段,需要考量紅綠燈的造型,也必須思考燈號轉換的時間間隔,並在實作階段,以設計圖為基底,將紅綠燈各組零件拼裝在一塊。製作出成品後,便進入測試階段,檢測紅綠燈是否如設計圖預期。
電子系學生能依據專業選擇硬體、韌體與軟體,「硬體」著重於成品的實作,軟體負責下達指令,韌體則是硬體與軟體的溝通橋樑,要製作出日常所見的各類型電子產品,三者缺一不可。在未來出路方面,大致以軟體、硬體做區分,軟體是各種程式語言的翻譯官,以獨立作業為主,軟體工程師一手包辦程式碼的設計、撰寫、實作到測試;在硬體方面,則講求產品的開發,角色區分為設計、實作、測試。
(Photo Credit:https://unsplash.com/photos/ZPeXrWxOjRQ )
考不上電資才選材料系?半導體製程工程師或是研發工程師需要哪些技能?
材料工程師就像材料的醫生,看到症狀出現時,要想辦法治療它;看見材料不好的特性,就需思考改善的方法,並換成適合的材料。
清大材料系的陳亮心從高中就確立未來想鑽研生醫工程的目標,透過生醫工程去研發藥物、醫療器械更可以幫助到未來無數的病人,但是他卻選擇讀材料系?亮心先奠定好自己的材料專業,再透過系上實驗室跨足生醫領域,更前往美國哈佛大學與新加坡實驗機構交流,她想傳達大學要為了求知而學習,努力為自己尋找資源、爭取機會,才能開拓出更寬廣的未來。
在就業方面,除了進入半導體、金屬、電子、陶瓷業界,還可以到工研院、中研院機構做研究,或者進入大學任教。許多人常會好奇:「從材料系畢業後,是不是一定要先讀研究所?」亮心的看法是若未來想擔任材料工程師,研究所的訓練是必要的,因為材料領域廣,大學部訓練又偏重基礎理論,唯有讀研究所才能讓自己在一領域更加專精,並且累積更多實作經驗,提升自己數據分析的能力。
化材人畢業後往哪兒去?傳統、生技、高科技!
「化材系只能去工廠工作?到石化廠煉油嗎?」就讀長庚化材系的張文馨強調「高科技產業也需要化材系!」事實上,化工背景的學生重視大量生產、每一關生產品質的控制,實為「製程工程師」的首要人選;材料背景的學生懂得研發高科技材料,足以勝任「研發工程師」的職務。而同時擁有化工與材料背景者,懂生產(化工)也懂源頭(材料),透過材料知識輔助化工的大量生產,堪稱「製程整合工程師」的不二人選。
除了傳統產業的石化、民生用品(衣服、塑膠袋等),生技產業(醫療器材、保健或化妝品)需要知曉大量製造的「化工」與深諳原料特性的「材料」人才,半導體產業與電子材料也需要化材專業者的投入。
經過上述學長姐們的經驗分享,建議同學們可以先多了解每個系修習課程的差異,你喜歡做實驗嗎?要花幾天解bug的生活你坐得住嗎?數學物理好的人念哪些科系比較有優勢呢?你對動手實作長期面對機器有熱忱嗎?現在越來越多大學開設跨域學程或是雙專長學士班,會不會也是還在摸索方向的你可以考慮的呢?
當你選了一個自己真的沒有太多興趣的科系,其實是件很可怕的事,因為等你進了大學就會發現,當你對科系所學不感興趣時,你的成績一定不會好,通常你會想要轉系,但轉系又都看你的大一成績,所以你就轉不出去嘛,很多人最後就只能老死、爛死在這個科系,等著混畢業,如果你大學四年淪落到只是混畢業的話,真的是很可惜。
台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提醒:你在大學追求的不是成為正五角形,而是要找到自己這五角有哪一角是比其他同學更突出的,你的能力、天份就在這個地方,你要在大學四年把這個角越磨越尖、越突出,你以後出去,在江湖上跟人家廝殺就靠這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