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選填影響的不只是你未來四年的大學生活,在某種程度上,也影響了畢業後的職涯發展。 IOH 針對熱門的工程學系,蒐集資工、電機、機械系的常見迷思,幫助同學釐清其中的差異。(同場加映-相似科系比較:電機系 vs 資工系 vs 機械系 vs 材料系,聽聽學長姐比較科系所學差異,怎樣特質的人比較適合念呢?)
1. 資工系畢業就是進竹科當科技新貴?資工人一定很懂程式吧?
「就目前世界趨勢來說,資工系畢業要找工作不難,不只是科技業,金融業、物流業也需要資工人,但薪水多少要靠自己努力。」
成大資工系友陳自泓認為資工系好比語言系,面對生活中數不清的程式語言,資工系學生其實也只會懂其中幾種。資工系課程涵蓋寫 App、網頁所需的程式語言,但學生要自己選擇去精深哪一領域。
特別是大學課程常較著重於理論部分,同學若想累積實作經驗,除了把握畢業專題的機會之外,最好能多參加相關競賽。要學會寫程式其實很簡單,但寫出好程式則是另一回事。
「企業在聘請工程師時,不會找什麼都會,但什麼都不強的工程師。」自泓認為在資工系求精比求廣重要,你要先成為一領域的專家,至於其他的語言則是要大略了解個三成五成,這樣不但有助於和他人協作,未來若想轉換領域也比較容易。
然而,科技日新月異,要如何確保自己能成為一領域的專家呢?他提醒學弟妹求知慾和興趣是想讀資工系或學寫程式的人最需要的特質。有求知慾才能讓你有動力不斷去思考如何把程式寫得更好,有興趣才讓你不會厭倦學習新知。
「Coding 是資工系必備技能沒錯,但對我而言就只是其中一種謀生工具。」自泓不認為唸資工系就等同於未來要當工程師,資工系帶給自己的絕不只有程式專業,更多的是不斷去探究問題的邏輯思維,而人生這麼漫長,何必馬上把自己侷限於某種職業呢?
在大學就培養出自己的專業是很好,但如果只埋首於技術,忽略了跨領域學習的大好機會,難道不也是種浪費嗎?「大學四年才不是讓你學技術、或成為頂尖的工程師,是讓你知道自己是誰,當個不一樣的人,人生才不會太無聊嘛!」
2. 電機系畢業後都是當工程師嗎?跟資工系到底哪裡不一樣?
資工系偏向處理軟體,電機系研究軟、硬體的整合。例如人們之所以能透過手機聊天,是聲音經過手機編碼後,轉換成另一種資料形式,而對方的手機再接收資料、進行了解碼之後,才變回聲音的形式;如何讓手機能順利編碼、解碼聲音,就是電機系專業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之一。
國內電機系還有大、小之分,在大電機系中,學生會修較多基礎學科,廣泛學習電機系各大領域內容,到研究所才會選擇專業領域進修,成大電機系便是一例。
而小電機系通常在大學部課程就會針對特定領域作深入探討,在高年級時選組,決定了大三、大四的課表內容,而到了研究所則是繼續專精於一領域。
整體來說,大電機系適合對電機有興趣、但還在找方向的學生;小電機系則比較適合在高中時做過科展、已經很清楚自己對某個電機領域有興趣的同學就讀。
「電機系畢業後只能當工程師嗎?」也是許多學生常好奇的事。台大電機系的陳奕慈觀察到,有些學長姐在擔任工程師幾年後,也能晉身管理職。而工程師的種類也很多元,以下僅就硬體、軟體、韌體這三類工程師做說明。
硬體工程師多半是處理像電視面板、電腦等實體內部的精密設計,以電腦來講,就可能是設計主機板、中央處理器、顯示卡等等,像 Intel、Qualcomm、SONY、NVIDIA 這些公司都對硬體工程師有很大的需求。
而軟體工程師則是寫手機 APP、電腦程式,大家熟知的 Google、Facebook 裡便有許多傑出的軟體工程師,而像是國內晶片大廠聯發科(MediaTek)也會需要軟體工程師運用演算法來製作晶片。
韌體工程師則負責把軟體功能寫入硬體,也可以想像成把電子裝置的硬體與軟體作結合,讓裝置能真正發揮功能,所以不論是硬體大廠或軟體公司都會需要韌體工程師人才。
「不管你現在知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科系、未來想要怎麼樣的生活,那都沒有關係,我只希望大家能記得心裡面那件你最純粹、最喜歡、最熱愛的事情,屏除身邊一切綑綁你的壓力,然後當你找到出口的時候,能夠讓心裡的熱愛綻放出來!」
奕慈建議學弟妹若對現下的選擇感到迷惘,不妨時時思考自己的熱情所在,不論你後來的選擇是什麼,都不該輕易放棄這些熱情,堅持下去,或許有一天,它將能開花結果。
3. 機械系是在學當黑手嗎?跟電機系又有什麼差別?
「機械系才不只是做黑手那麼簡單呢!修理機具只是機械系內非常小的一個子領域。」同為二類組熱門科系,機械系以力學為本,電機系則有所謂的「三電一工」,即電磁學、電子學、電路學與工程數學。這兩個科系的畢業出路多是擔任工程師,但機械系偏向設備製程,電機系則多專注於半導體、晶片研發。
以成大機械系為例,課程分為五大領域,「固體力學」分析結構受力後變形、振動之情形,「熱流科學與能源」為研究流體流動與熱傳遞,「機械設計」透過機構設計達到預期的目標,「機械製造與材料」則會加工塑膠、鋼鐵等材料,「機械系統自動控制」為機械與電子的結合,該領域最知名的便是「機器人學」。(推薦講座:聽聽 Jimmy 用一台跑車帶你認識成大機械系課程)
相較於大學部不分組的機械系,有些機械系是分組招生,各組成績門檻不同,往後課程更是大相逕庭。如中央機械系分成光機電工程、先進材料與精密製造、設計與分析三組,光機電工程組課程著重在光電整合系統的自動化系統設計;先進材料與精密製造組則偏向機械材料製造與傳統加工;設計與分析組則是透過問題思考、施力分析,進行機構設計。
這種分組科系的優點在於四年課程專精而連貫,缺點是組別若非同學所好,讀起來會有些辛苦。雖說系上一般會提供學生轉組的機會,但同學若想少走冤枉路,千萬不要僅按分數來排志願序,一看到有分組的科系,先好好了解各組課程差異,擇己所愛吧!
別馬馬虎虎選志願!
看完這些學長們的介紹,有讓你更了解這三個系的差別嗎?同學若有更多的疑問,不妨先到 IOH 台灣各校系學群總覽查看其他校系學長姊的分享,畢竟同樣的系在不同學校還是可能有所差異,再者,也能到大學科系與升學經驗交流平台向學長姐發問,期盼同學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理想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