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感謝藍鯨隔音門 林經理 以此講座鼓勵後輩:「人生定位以及努力一樣重要」

責任編輯:IOH 編輯部

中興大學 物理學系 張凱甯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PART 1:關於就讀中興大學物理學系的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高中自學六年 我從物理探索人生本質

從小性格嚴謹、父母皆為國中老師,生長在重視教育的環境之下,並沒有讓張凱甯走上高中體制,他更常思考的是「優秀的本質是好成績,還是受到師長的認可?」而後選擇自學六年,因為知道自己有能力做更多。對物理始終不減的熱忱,也伴他走過了同等學力檢定、學測與個人申請之路,最終考上國立中興大學物理學系。入學後,除了年年領書卷獎,凱甯更於畢業後推甄上臺大研究所,渴望以研究員的身分,致力改善臺灣的高教與科研環境。

資源與樹木林立—中興大學介紹

中興大學位於台中市,校園清幽、生機盎然,擁有惠蓀、新化兩座林場。除了以農業聞名,更是一所綜合型大學,校內涵蓋了 12 個學院、95 個系所學程。因應課程需求,校內也設有貴重儀器中心,諸多實驗器材如表面分析顯微鏡、核磁共振儀,皆開放學生申請使用。校際交流部分,中興的海外姊妹校橫跨五大洲,包含德國柏林工業大學、慕尼黑大學、美國加州州立大學等,有分春季與秋季入學,交換機會眾多。

獎學金方面,則有理學院獎學金、赴外獎學金、論文獎勵等,其中,理學院獎學金包含興理優良獎、興理傑出獎和興理科學獎三種,凱甯就曾分別申請到五千、八千及兩萬五千元的金額。而校內工作機會除了課堂助教,也與各領域配合產學合作計畫,若有興趣皆可把握機會申請。(更多資訊請上興大國際事務處中興大學網站查詢)

物理好難?是世界不簡單

「物理是我追求真相的方法,它會以客觀、量化的角度,去思考萬物運作的原理。」凱甯分享,許多人覺得物理難,是因物理學家通常以數學為語言,他們會透過可量化的算式,來解釋這個鮮豔立體的世界。因此,讀物理不需要很聰明,但要有整合與領導研究過程的能力,也就是說,將實際情況簡化,利用抽象的思維和物理圖像,推導出正確公式,藉此探討萬物之本質,就是物理學的主要目標。根據此理,從物理系視角而言,世間萬物的本質和變化規則,也可簡化以質點、粒子描述,並透過量化運算及歸納,延伸至許多工程上的應用。在未來出路方面,除了繼續深造學術領域,也能前往科技業擔任廠務、製程工程師等職務,可說是目前的就業趨勢。

中興物理系四年學什麼?

中興物理系有分一般物理組與光電物理組,學測申請時即可進行選組,一般物理組較重視基礎物理,光電物理組則聚焦更多光電課程,兩者的共同點在於,四年課程皆圍繞理論力學、電磁學、量子物理與熱統計物理四大類力學,且於大一期間的必修多有重疊,包含初等物理數學、普通物理學、近代物理、微積分等,可以對應到 18 世紀牛頓等人發展的古典力學,其中,微積分是做研究時重要的深層推理基礎。到了大二,進入專業基礎知識,一般物理組的差異必修有理論力學、基礎物理實驗;光電物理組則有較多電磁、電路學、應用電子學等電類實驗,對應到 19~20 世紀初愛因斯坦等人發展出的相對論、量子觀念。凱甯表示,電磁學融合了向量、微積分和電物理,數學式頗複雜,建議搭配原文書學習效率更佳。

大三開始,是物理學最精華、卻最具挑戰性的階段,一般物理組有量子物理、熱統計物理等必修;光電物理組則新增更多光學相關的實驗課程,可對應到 20 世紀中後量子物理的盛行期。到了大四,逐漸接軌現代趨勢應用,課程也延伸至半導體、凝態固態材料、量子電腦等領域,課程包含星系天文物理、量子計算與資訊、半導體物理及量子力學等等,其中,星系天文物理可前往鹿林天文台觀星,是難得的體驗。綜觀四年課程,凱甯認為,從理論發展到實際應用,相同概念會重複出現,關鍵還是在於如何串聯所學。(想進一步了解課程內容,請點選「科系」章節鈕觀看)

這堂必上

「我推薦大二的近代物理、大三的量子物理,以及大四的量子計算與資訊。」凱甯說,這三堂課就像是量子物理的前導、基礎理論到實際應用。首先,近代物理會開始認識相對論,也就是無法超越的極限—光速,以及量子物理的開端—黑體輻射,算是初步脫離高中程度的物理;量子物理則較適合喜歡挑戰自我的學生,「這堂課是公認的大魔王關,會用非科普性的方程式、線性代數來解釋量子物理的領域。」而說到量子計算與資訊,凱甯分享,這堂課會使用 Python 軟體,進行數值運算與物理模擬,在物理系大量的實驗課中,是非常實用的分析工具,也有助於數學符號與程式語言之間的轉換邏輯訓練。

USR 大學社會責任、物理實驗助教

除了埋首於數學運算及實驗的象牙塔、加入天文研究室,凱甯還主動參與 USR 大學社會責任,擔任活動助教與隊輔,透過 mBot 機器人,教小朋友寫程式、一邊玩機器人,將所學應用於日常生活。此外,他也協助外系的普通物理實驗課,擔任隨堂助教,練習以較通俗、開放式的方法解釋複雜理論,對此,以研究員為志向的凱甯獲益良多,也從中學到如何因應不同年級程度,教授博大精深的物理知識。

天文研究室開啟意外的彎路

由於系上加研究室或實驗室的風氣蠻盛行的,凱甯本來想加入量子相關的研究室,卻被教授拒絕。「由於自學經驗,我知道有能力的人永遠不怕沒人要!」修了普通天文學後,他選擇加入天文研究室,教授是日本人,極具挑戰的全英語與多國籍的研究環境,主要研究在分析電波爆發成因與探索宇宙膨脹,工作內容以公式推導、程式作圖與數據分析為主,凱甯分享真的就是在探索人類知識的邊緣,卻也讓想做量子研究的他開啟其他未來的可能性。

自學不意味放棄 繞路的風景也很美

回首自學六年的經驗,凱甯沿路摸索龐大未知的物理領域,他分享,「科學真的不容易,我的研究僅是提供一個大哉問中,其中一種可能的解決方法而已。」臺灣科研的窘境,便是資源、經費少,在自學過程中,多少會被大環境侷限了個人選項。然而,繞路的風景也很美,凱甯認為,多虧這趟探索人生的課外經驗,加速了他的學習馬達,比起「應該做什麼」,為自己留點空白、思索「為何要做」,才是邁向終點的唯一路徑。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