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感謝藍鯨隔音門 林經理 以此講座鼓勵後輩:「人生定位以及努力一樣重要」

責任編輯:IOH 編輯部

長庚大學 工業設計學系 梁芷嫙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PART 1:關於就讀長庚大學工業設計學系的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零基礎學設計,不服輸性格成正取國手

好勝心強、常對事物追根究柢的梁芷嫙,曾與同學自製望遠鏡,實測網路影片的真實性。在選系考量上除了受父親所學影響,高中性向測驗,也以「空間關係」指數居高,埋下就讀長庚大學工業設計學系的小小種子。「當你想讓自己變得更好時,全世界都會站在你這邊。」起初設計天賦不足,讓芷嫙花費許多力氣追趕他人,她卻以不服輸的性格,自主到校外畫室學習,從中發覺工設熱情。後來,她更進一步報名全國技能競賽第 51 屆工業設計技術青年組,榮獲全國金牌與正取國手,助長她積極參與校外活動的熱情,期盼未來能跟上產業趨勢,成為不被 AI 取代的設計師。

鼓勵多元長才的「生態園區」—長庚大學介紹

位於新北與桃園的邊界,芷嫙指出長庚大學就宛如「生態園區」,擁有清幽環境與豐富的動植物生態,學生只要申請就可住校,每學期費用約介於 7,000 到 9,000 元,並有免費校車可搭乘。在學校資源方面,長庚學生除了可跨校修習明志科大、長庚科大的課,亦可跨域選修校內他系課程,並有每學期固定辦理的人文、藝術類深耕講座可參加。獎學金部分,則有大學部學生學業成績優良獎學金、研究生獎學金供學生申請,足可見校方鼓勵多元發展之精神。

從鉛筆到飛機,設計出「可量產的產品」

「讀工業設計,一定要會畫畫嗎?」芷嫙表示工設並不單純倚重「設計」,繪製 SKETCH 草圖僅是其中一個小環節,主要還是以設計「可量產的產品」為目標,因此也牽涉到造型美學、製程、成本效益等面向。此外,系上有醫療設計、跨領域創新創業二大學程,選擇「醫療設計學程」,學生可加入專屬實驗室、結合特定醫療課程進行學習;選擇「跨領域創新創業學程」,則可自由組隊參加育成中心的創新創業競賽。芷嫙分享,長庚工設系沒有課本、沒有考試,最好的教材來自於同學間的良性競爭,以及眾多跨領域的學習資源。

而提到大學四年需具備的技能,她認為可以「獨立完成產品設計專案」是重要關鍵。長庚工設系有四大核心領域,包含設計研究、構想展開、專案統整報告及產品細部設計,芷嫙覺得最有趣的部分是將草圖轉換成「3D 建模」的過程,透過盤點產品的功能特性,並加上顏色、材質、表面處理,才能讓產品穿上亮麗外衣。「所以美學涵養也是個必備技能。」她分享,最後一步是規劃展板與模型,實際說服他人這項產品的設計意義,若能實際走一趟文創特區、展覽,會對產品設計更有幫助。

長庚工設系四年學什麼?

大一開始,會有工廠實習、設計素描、平面基礎等實作課程,芷嫙建議要儘量從中多方探索,像是「社會關懷實作」會前往長庚養生村訪談高齡者,實際了解使用者的需求,「我認為,設計不應該只坐在書桌前進行。」進入大二,則是打穩設計基礎的最佳時刻,課程包含模型製作、基本工業設計、色彩學等。芷嫙分享,此階段也會第一次接觸到產品設計專案,可以多接觸一些輔助設計的工具;大三後,課程旨在讓設計專業化,且加入系上規定的暑期校外實習,讓專業接軌業界;到了大四,必修「專題設計」可說是大學最後一個作品,學生會以「新一代設計展」為目標,並依據自己未來想從事的方向,與系上或外系同學合作進行畢製,藉此媒合業界設計師。

在系上資源部分,長庚工設配給每位學生 24 小時的工作室座位,且可自由使用工廠機具,如車床、鑽床、砂磨機,也有各種影像後製、3D 列印等專業教室。此外,系上還有數位媒體、醫療設計、人因工程研究室,以及每學期定期開設的多元設計工作坊,充分體現從做中學的精神,也讓芷嫙養成開放性思維,主動察覺一個設計問題的多種解決面向。

芷嫙補充,讀工設系除了要具備空間概念、細膩的觀察力,在人工智慧趨勢下,若能練就精準指揮 AI,輔助設計構想生成,並培養篩選「好構想」的眼光,會更助於提升設計的決策能力與個人風格。

這堂必上

說到「工廠實習」這堂課,芷嫙認為透過認識模型的材料、製程與表面加工,可啟發「立體建構」的轉換能力,完成模型會以家具、自行設計的產品為主;而大二必修「基本工業設計」,是了解產品設計流程的最佳課程,像是腦力激盪、產品企劃或數位建模環節。課堂會先由老師進行講解,再以團體討論的方式,完成每兩週一次的專案報告;最後是系選修「電腦輔助工業設計」,芷嫙指出這堂課使用 Creo 建模軟體,會遵循步驟,練習曲面、實體等不同造型的建模,可說是「設計表現的重要關鍵」,也是感受產品細節魅力的絕佳時機。

全國技能競賽、WSI 國際技能競賽,啟程金牌國手之路

芷嫙分享當初參加全國技能競賽,是經學校提名,且需為當年度分區競賽各區辦理單位推薦職類的前 5 名。比賽時間長達三天共 18 小時,分成 4 小時設計研究、4 小時構想展開、6 小時細部設計,以及 4 小時的設計專案簡報與報告模組來進行。與校內專題相比,比賽需在更短時間,完成一個學期的產品設計提案報告,難度相對較高。「但我學到如何更有效率使用資源完成設計,而且金牌還有 12 萬獎金可領取!」她補充,競賽讓她獲得了國手資格,也休學進入 9 個月的選手訓練期,準備登上 WSI 國際技能競賽殿堂。雖不幸遇到賽事停辦,芷嫙遺憾之餘仍重整旗鼓,再度投入各項競賽活動擔任評審、老師,並爭取以觀察員身分,參與 2022 WSI 國際技能競賽法國場,以自己的方式圓滿未完的夢。

MSI 微星科技、臺灣日立、勞動力發展署實習,技能落地!

在休學的 9 個月內,芷嫙首先前往MSI 微星科技實習,進入筆記型電腦事業本部機構處工業設計一部,協助商用創新筆電的專案製作。「當時要在三天內完成提案、三個月內完成專案,對我來說真的不太可能。」但憑藉著比國手時那股士氣,芷嫙把一天當兩天用,縮減學用落差,也愛上了科技感的產品;在臺灣日立江森自控股份有限公司研發部的實習中,她則協助家電外觀的設計研發,期間也曾接觸商品企劃工作,藉此挖掘每項設計的價值所在;芷嫙的第三個實習地點,是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中彰投分署,以切片軟體、3D 列印為主要工作內容,並曾前往臺中職訓成果展擔任教學老師,收穫針對不同年齡的表達技巧。

不只逆境求生,她還長出十八般技能

雖較同學晚一年畢業,豐富的課外競賽、活動,卻讓芷嫙更清楚自己想去的方向。「也許是不服輸的個性,讓我能轉化困境、換位思考。」這份精神幫助她在國際技能競賽停辦後,開始用另一種角度探索世界,並利用長庚的海外交換資源,赴新加坡國立大學交流參訪。經過五年來多項產品設計專案,芷嫙認為,把自己當一張白紙,才能獲得更多。而未來她也會繼續往醫療、高齡產品領域深耕,希望能成為不被 AI 取代的設計師,挑戰自我的極限。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