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感謝臺中張永瑞先生以此講座鼓勵後輩:「多熱心一點 哪怕窮熱心」

責任編輯:劉庭瑄

核稿編輯:張紹敏

臺灣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 周建愷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PART 1:關於就讀臺灣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的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從好奇心出發,成為能提供解方的人

「當我想成為能提出 Solution 的人,我就需要了解很多不同領域的知識,而資訊就是提出解方的技術。」具有好奇心和廣泛興趣的周建愷,在填大學志願時經歷了一番掙扎,最終憑著技能取向,從橫跨一、二、三類組的科系中,選擇了國立臺灣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為了在大學四年內成就解決問題的能力,建愷除了深耕系上課業,也參與了財金、資管的聯合工作坊,在 TED x NTU 中學習架設網站、做使用者分析,並進入「180 度學生顧問協會」累積與業界老師及公益組織合作的專案經驗。他期許未來的自己能從滿足好奇心出發,運用資訊的專業知識,對社會做出正向回饋。

我眼中的國立臺灣大學 

「臺大是一個資源非常豐富的地方,只要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想學習、參加活動、娛樂,在這裡都找得到。」作為一間完全大學,臺大科系相當多元,學生能自由選修外系課程及各式學程,如建愷就修過外系的刑法、政治學、社會學、貨幣銀行學、東亞現代史等等。除了實體課程,學生也可以到臺大的線上課程平台「臺大開放式課程」自學或重聽課程。建愷表示,臺大是一個輔系相對容易的學校,即便沒有申請到輔系資格,只要把學分修完,仍能獲得輔系認證,證明同學有跨域的能力。在休閒娛樂方面,臺大經常舉辦藝術季、音樂節及各式社團活動,每個人都可以找到符合興趣的社團!

認識臺大資管

建愷介紹道,臺大資管的課程有 70% 為學習資訊、30% 學習管理,政大資管的比例則約為一比一。資管的專業主要有三大塊:一是數學,包括微積分、統計、線性代數;其餘則分別是資訊、管理。大一和大二時,主要著重於基礎知識,如 R 語言、C++,當同學把基礎語言學起來,便能將概念應用在其他語言上;大三後,加入許多應用課程,同學需學寫資料庫、SQL、Python、HTML 等等;大三下到大四上另有畢業專題,四年所學皆會派上用場,也會接觸許多過去不曾有過的學習,例如自己找合作夥伴、教授、自訂主題等。

讀資管必備的是:自學力

「通常老師會在課堂中教授程式的原理、概念,但自己執行時會發現很多 bug,需要自己上網找解答,學會在 Google 以正確的關鍵字找到想要的資源,找出一套自己的解題方式。」建愷提醒,資訊管理注重邏輯抽象思考,也會用到數學原理,別忘了人際關係要保持好,遇到問題時才有人問!若同學正在面臨選系的考量,想知道自己對寫程式有無興趣,可到線上平臺 W3Schools、Codecademy 試試看。

資管、資工差在哪?資管系的未來出路有哪些?

建愷認為,若想開發較為複雜的人工智慧模型,同學比較適合讀資工系,但若是好奇資訊在商業上(如金融、零售、市調)的用途,則較適合資管系。至於企管、科管、資管三系,差別在於「商業」比重不同,企管系 100% 學習商業、科管的商業比重約是 50%~70%、資管則只有 30%。雖然資管過去被歸類為「二類」科系,但不一定是二類學生才適合讀資管系,「學習方法」反而是關鍵。

「老師不會告訴你什麼是最好的做法,要靠自己依原理探索解法。且投入時間跟成績並不成正比,有些人靈感一來,寫一小時就拿滿分,但有些人想很久,花八小時解題還是零分。」學習初期,建愷很常花兩、三個小時寫作業,卻得到 wrong answer。一次次的失敗常讓人感到挫折,更讓他體會到「有興趣」多麼重要。

在未來出路方面,大部分學生畢業後會擔任工程師。建愷說,各領域、各產業都需要工程師,要思考的是自己想在哪個產業服務。若不想成為純工程師,也可擔任商業顧問、專案經理、產品經理,這類職務不需寫程式,但相當擅長跟工程師溝通,能促進任務順利完成。

那些令我印象深刻的課程

建愷推薦的「程式設計」,一學期會扎實學習各式各樣的程式,奠定未來四年的基礎;「作業研究」課程,則是資訊跟管理最好的結合,會學習如何利用資訊技術,將管理面對的議題最佳化;系外的「東亞近代史」讓建愷了解不同時代的人,生活中會遇到什麼樣的問題、如何過生活;他也在「解決問題理論與實務」這門課中,學習如何解決陌生問題。

課堂之外:專業能力的實際應用

建愷曾協助舉辦資管營、大一迎新宿營,帶高中生認識資管系、參觀未來工作場域、成為學弟妹的引路人,也透過營隊更認識同班同學。除此之外,他也參與「財金資管聯合工作坊」,利用電腦程式語言,蒐集股票與財金資訊。起初兩系對彼此一無所知,於是同學們找了兩系老師來切磋,討論如何跨領域合作,建愷也從中觀察到不同系所的工作模式差異。

為了了解自己適不適合寫網頁,建愷參加 Ted x NTU,負責架設網站、使用者分析,自學 Google Analytics,了解網站的受眾,這個經驗也讓他體會到何謂「用自己的專業做喜歡的事」。「當大家都用自己的專業,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會讓這件喜歡的事,不只有理念跟熱情,還能發揮很大的價值。」

大二時,建愷發現自己很喜歡想解方,於是他參加「180 度學生顧問協會」,與他系大學生、業界老師與公益組織進行專案合作。幫助公益組織找到消費者並行銷產品。建愷在這裡學到許多產業知識、分析市場與溝通的能力。

最後,在課餘時間,建愷也從事家教的工作,他認為每個人都有追逐夢想的權利,自己過去遇到很好的老師,幫助他考到想要的科系,但有些人沒有找到適合的學習方式,因此希望能助這些孩子一臂之力。

探究事物本質,回頭檢視我的成長

在學習提出 solution 的過程中,建愷學到很多不同的思考方式,也提醒自己要「時時刻刻探究事物的本質」。他舉例,某次 Dcard 的創辦人回系上分享,提到自己的爸媽反對他去臺南念書,追問之下,才知道爸媽擔心小孩離開家裡,就沒有人協助他們使用電腦、手機,並非真的反對孩子的選擇。「只要追溯到根源,就能看清楚事物的本質,無論是學習知識、了解自己,都是很受用的方式。」

建愷認為,大學生不清楚自己的未來職涯是很正常的。學習過程中,獲得了一項項武器,但在尚未學會前,你很難知道這項武器能發揮什麼功效,做不同嘗試,才能知道自己喜歡、不喜歡什麼,而過程中遇到的每個夥伴都是一扇窗,將帶你認識各樣的領域。

建愷最後提到「目標、行動與檢視」是三個串在一起的概念,今天的目標是學好英文,行動就是背單字,但單字是背不完的,不能毫無止盡背下去,要設定檢視的方法,了解目前的成效。同樣地,要適時檢視過去的努力,以確定自己仍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

【選科系先搞懂】商管熱門科系怎麼選?跨領域跟數位轉型正夯!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