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此講座由Johnnie Walker The Keep Walking Fund 夢想資助計畫所贊助

Youtube 影片翻譯由 蔡奇儒 Chiru Tsai 協助 責任編輯:陳彥妏 核稿編輯:林立麗

University Of Bristol 有機化學博士班 陳家雋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PART 1:關於就讀英國布里斯托大學有機化學系研究所博士班的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此講座於 2017 年底前錄製,拍攝畫質與講座架構較為精簡,建議也可至平台上觀看其他同校或同系講座
坎坷求學路

陳家雋畢業於布里斯托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有機化學博士班,曾有一段坎坷的學習歷程,國中受到升學主義的摧殘,被老師評價為「一輩子沒有出息」,聯考失利後,進入正修科大就讀五專,為了念原文書開始認真學英文,也將基礎科學的底子打得更紮實。家雋之後插大進入淡江化學系,在學風自由的大學校園中,學習跳脫框架的思考,也把握機會修習研究所的課程。出於對化學的興趣,他決定繼續升學,卻因為數學拉低整體成績,GPA 只有 2.7,於是他留在淡江就讀研究所,並考取學海飛颺獎學金,來到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CLA)研習一年,更堅定他出國求學的志向。

念研究所的動機

在報名研究所考試以前,家雋建議學弟妹要問問自己:「為什麼要念研究所?」求學動機是很重要的,如果沒有一個足以說服自己的理由,等你遇到困難時便會消極應對。研究所不該是因為父母想要你念就去念,也不該是因為周遭同學都考了研究所,自己就理應繼續升學。在英國,高中畢業後直接升大學的學生僅有 35 %,家雋直言:「英國有很多大學和研究所,但是英國人並不認為一定要念了大學,才可以工作。」比起盲目地追隨升學,對英國人來說,工作一段時間後發覺有所不足再回到學校,會更有目標。

選擇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原因

在英國,研究型大學都是公立學校,可以參考 RAE(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 的排名,了解該校在不同領域的表現,再決定要報考哪些學校。從英國到歐洲大陸的交通時間約一兩個小時,讓家雋很容易去體驗各種人文風景。早期布里斯托是倫敦的進出港口,距離倫敦約兩個半小時,布里斯托除了有著名的克利夫頓吊橋以外,熱氣球嘉年華也是不可錯過的年度盛事,在布里斯托大學的校園中,就算夜半獨自行走於街上也很安全。

布里斯托大學化學系研究所

布里斯托大學化學系曾出過兩個諾貝爾獎得主,號稱英國最大化學系之一。研究所分為傳統的師徒制及英國首創的 “Doctoral Training Centre for Synthetic Chemistry” 兩種教學模式,其中師徒制需花費三年半待在實驗室,新興的訓練中心則顯示出系上對「合成化學」的重視。

研究主題與課程

研究主題取決於教授和學生的討論結果,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開始全新的主題,另一種是接續前人未完成的研究計畫,家雋屬於後者,他認為這樣的訓練較為穩固紮實。系上必修有六門零學分課程,在幫助同學打穩基礎後,其餘選課皆很自由。每週的專題討論是讓學生報告研究計畫,了解彼此的研究內容、遇到的困難及解決方法,讓學生對不同類型化學的知識都紮根更深。

和指導教授的相處模式

家雋的指導教授 Aggarwal 是系上八位皇家院士之一,研究生每個禮拜都有固定一到兩次的約談,教授的辦公室大門隨時敞開,讓學生在遇到問題時都能去找他談談。每週一早上的團體會議包含各種研習,暑期的訓練方式則相對自由。每週五則有兩小時的進度報告,請至少兩位研究生報告自己目前研究的進行狀況。

比賽與深度進修

家雋參與過一年一度的布里斯托合成會議(Bristol Synthesis Meeting),這項活動邀請國際知名的五位講者,進行為期一天的會談,與會者達 500 到 800 人不等。他也曾獲得 ICIQ(Institut Català d’Investigació Química)夏季學校獎學金,得到機票和住宿補助,家雋很推薦學弟妹去申請這個暑期實習計畫。此外,他也參與了英國化學工業學會(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SCI)全國逆合成大賽(National Retrosynthesis Competition),和全英國來自業界、各大校人士一較高下,更得到前十名殊榮。

透過旅行拓展視野

瑞士著名藥廠羅氏(Roche)舉辦的 Roche Continents,每年邀請 100 位歐洲各國優秀學生,進行為期一週的交流,會聚集在奧地利薩爾斯堡享受音樂與藝術,這也是家雋生平第一次在古堡內聆聽音樂劇。除此之外,趁著在英國留學期間,他到歐洲旅遊超過 60 個城市,同樣的城市依著季節展現不同的迷人風貌,讓家雋享受到很多生活樂趣,所以他很鼓勵留學生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多多去旅行。

PART 1.5:針對觀眾的提問進行答覆家雋的教授眼中的他和教授想要給台灣學生們的話

此講座於 2017 年底前錄製,拍攝畫質與講座架構較為精簡,建議也可至平台上觀看其他同校或同系講座

我是 Aggarwal 教授,是家雋的博士指導老師。雖然他在台灣不被認為是最頂尖的學生,也沒有特別突出的學業成績。但我們錄取家雋來我們的博班學程,是因為我們認為,他在自己真正想做的事物上面有非常卓越的表現。 實際上,家雋是至今研究團隊當中最傑出的博士生之一,也是至今我所指導過的學生當中,最具有創新與創造力的一個。能夠指導像他一樣勤奮向學與認真工作的學生,真的令我感到雀躍不已。 家雋跨出他的舒適圈,為了尋找新的機會而選擇出國留學讀書,並且非常成功地適應全新的環境。在此我也想要鼓勵所有像家雋一樣的學生跨出這一步。 如同 50 年前我的父母自印度移民來到英國,他們向全然的未知跨出了一大步。現在我們都從這機會當中獲得了豐碩的回報。所以,各位在做未來生涯規劃時,請一定要把握這樣的機會!謝謝。

PART 2:關於考取英國布里斯托大學有機化學系研究所博士班的準備分享

此講座於 2017 年底前錄製,拍攝畫質與講座架構較為精簡,建議也可至平台上觀看其他同校或同系講座
S = M + A + R + T

家雋認為,成功(Success)需要幾項要素,包括動機(Motivation)、野心(Ambition)、結果(Result you have)與時間(Time)。念博士班是個漫長的過程,決定考博士班之前,最好先想清楚自己的動機是什麼,夠不夠強烈。此外,「結果」若不足可以用「時間」補足,由於博士是非常專精的學位,過往總 GPA 分數和往次領域進修的能力是兩件不同的事情,只要在專業領域上有相當的表現,就算大學時期總體成績不佳也不用妄自菲薄。

申請研究所策略

家雋是以非傳統方式申請,一般透過系所遞交申請資料,行政面的審核僅僅以成績作為參考標準,看不出一個人在該領域的潛力,家雋雖然專業能力十足,但大學時期的總 GPA 低落,英文能力又未達標準,然而他並不因此放棄,反而直接聯絡教授,思考教授想要什麼樣的學生,並投其所好,讓教授知道自己有能力就讀該校博士班。

主動去了解教授的研究內容

從念五專開始,家雋便對有機化學展現高度興趣,他每天閱讀相關學術期刊,也常到圖書館找相關資料,培養出深厚的實力。此外,家雋也上網查找教授們的研究內容,記錄自己的想法並寄信給教授討論,更試著自己撰寫研究計畫,透過信件一來一往,詢問教授申請系上學位的機會,並直接和教授討論獎學金的可能性。當教授想收你為學生,剩下最大的問題就是獎學金了,家雋申請當年適逢英國教育部取消海外研究獎學金,但最後仍獲得布里斯托大學百年紀念獎學金,一圓英國留學夢。

飛到英國去面試

在一切線上聯絡大致底定以後,家雋建議大家要主動詢問面試機會,透過當面聊天可以了解教授風格,和該校學生用餐可打聽不同實驗室的小道消息。家雋事先和不同教授約好,運用一兩週的時間見完教授、參觀實驗室,並用其餘時間體驗該城市的生活機能。面試過程是雙向的互動,通常教授會給你時間讓你問他問題,此時無論是關於他的研究內容,還是自己在申請過程遇到的問題都能藉機詢問。家雋便是利用面試來補足成績和語言能力的不足,他在面試後得到老師的許可,跳過系上官方的篩選標準,後續申請文件也都直接寄到教授辦公室,由教授親自審核。

申請自己來!沒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

除了請專業人士修改英文文法以外,家雋認為其餘申請資料無論如何要自己蒐集並寄送,因為只有自己才最了解個人優劣勢。可以列出所有申請的截止日期,藉此安排考試時程,並記錄和不同教授的聯繫進度,用 Excel、Word 製成表格,一目了然。

最重要的是專業能力

教授想要的學生是有專業研究能力且能獨當一面的。官方的 IELTS 分數標準至少要 6.5,儘管家雋只考了 5 分,卻因為在面試過程中順利溝通,所以最終還是被錄取。至於過往的在校成績,家雋大學時期的 GPA 雖然只有 2.7,碩士卻有 4.0,足以顯示其在專業領域上的實力,此外,從專科到大學期間他累積了三部著作,又針對不同教授寫了研究計畫,展示自己在理論與實作的相關經驗,都讓他的專業表現脫穎而出。

和台灣不同的衡量標準

相較於台灣成績至上的評選方式,英國高等教育看重的是學生的專業能力及實際經驗,家雋認為不要妄自菲薄,「機會是由人去走出來的。」他說別人沒做過的事,不代表不能嘗試。也因為英國學制下,篩選進來的學生多是具備一定程度,所以學校沒有太多修課要求,入門以後,修行便是在個人。

博士畢業後,挑戰才真正開始

博士口試是由一位校內教授、一到兩位校外教授來進行,通常不包含自己的指導教授,並且口試非公開,過程中是用黑板回答教授的提問。家雋說攻讀博士班只是個訓練過程,他經歷三年三個月完成研究,兩個月後又完成口試,嘗試之後才知道自己哪裡有所不足,而真正的挑戰其實是從畢業後才開始。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