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感謝高雄呂媽媽以此講座鼓勵後輩:「孩子 記得爸爸媽媽永遠愛你噢 放膽去逐夢吧」

講座由高雄醫學大學與 IOH 合作產出,並由 IOH 幫手 薛家悅、唐千惠、楊育杰、游子瑩、王心瑋 協助 責任編輯:林立麗  

高雄醫學大學 性別研究所 李冠霈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PART 1:關於就讀高醫性別所碩士班的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此講座於 2017 年底前錄製,拍攝畫質與講座架構較為精簡,建議也可至平台上觀看其他同校或同系講座
別讓他人的聲音壓抑住你心中的渴望

「在做志工的過程中,我接觸到許多個案,他們的生命經驗跟我產生非常大的共鳴,也就是在這些共鳴之下,我看到了法律的限制。」冠霈因為在勵馨婦女基金會擔任志工的經驗,體認到自己原本的法律背景對個案的幫助其實有限,例如以申請保護令為例,雖然看似獲得保護,但大多數的受暴者卻因為感情、經濟因素,無法真正離開施暴者,「生活不是單一的面向,人有它的複雜性,多面向性在,因此我認為法律不是解決社會問題最適當的工具。」冠霈回想自己從小就十分關注日常生活中的女性權力結構,甚至在大學時修了性別通識學程,後來進入高醫性別所,對她而言,這就好比拾起自己在人生階段留下的每個碎片,一步步裝備自己,期盼以所學幫助到每位生活陷入困境的女性。

選擇高醫性別所的動機

全台目前僅有高醫、高師大、世新大學設有性別所,而冠霈選擇高醫性別所的理由有同儕背景五花八門,涵蓋醫學、人文社會科學、資訊工程學科,營造開放的討論空間;第二是師資多元,來自社會、外文、台文、醫學等領域;第三是高醫與高師大的地緣關係,能共享彼此的資源與機會;第四是因為冠霈從小到大都在台北生活,所以想換個環境,體驗不一樣的學習氛圍。說到高醫校園內外的特色景點,冠霈提及風雨籃球場,以及校園常見的反主流意識形態塗鴉和鄰近的三民公園。

高醫性別所簡介

高醫性別所隸屬在人文社會科學院之下,該學院的系所都位處濟世大樓的9、10樓,909圖書間內陳設了歷屆論文集與性別相關書籍,是高醫性別所學生討論交流、開會的空間。10樓則是高醫性別所、心理系、醫社系共用的開放空間,有許多電腦間供同學查資料使用。高醫性別所畢業門檻為修完24門必選修、完成論文與研討會發表(每年門檻會有些微變動),一般修業年限是二到三年,因為同學的學習目標、人生規劃而異。高醫性別所上課型態為由同學導讀課程,老師是從旁聽課與適時作補充解釋,由於同學需要分擔準備一學期的文本,所以大家常會相揪一起修同一門課,因為修課人數越多,每個人導讀的份量就越少。

高醫性別所課程

「性別研究導論」的授課老師為胡郁盈教授,她擅長以日常生活的現象為例,引領同學做抽象式思考,冠霈最印象深刻的莫過於教授在解釋瑪麗道格拉斯的《純潔與骯髒的界線》時,忽然把自己的鞋子脫掉後放上桌子的驚人舉動,藉此讓同學了解場域是如何影響了人對骯髒的認知,課程書單如《性別的世界觀》、《性別社會學導讀》、《台灣婦女處境白皮書》;「女性主義理論與實踐」是由李淑君教授開設,除了以教科書、英文文獻帶同學認識女性主義流派之外,還會有校外參訪行程,例如至地球公民基金會採訪,從中了解身處在不同環境、產業結構下女性所關注的議題;「陽剛氣質研究」由楊幸真教授開設,由於屬於新興學門,教材以英文文獻為主,冠霈當時將自己最喜愛的名偵探柯南作為課程期末報告主題,以理論去運用理論探討角色的性別氣質設定;「性別與文化研究」是由李淑君教授開授,課程中曾有觀展、參訪姐妹電台、性別書店的行程,在期末報告中,冠霈則是以街頭塗鴉為題,探討不同性別的塗鴉創作者之作品風格。

個人研究主題

冠霈起初的論文研究是想對柯南電視、電影版做文本分析,而後想到自己從小對台北市公園綠地、書店的認同歸屬感,促使她將研究方向轉為探討人與地方的關係,而她選定的研究範圍是FM105.7雲林姊妹電台,此電台為區域性,在台北、高雄皆收聽不到,除了做廣播,該電台定期會舉辦工作坊與讀書會,而冠霈研究的就是聽眾在這些活動中是如何互動的。

你的人生清單是什麼?

「對於課外活動,我只有一個宗旨是把人生清單中,想做卻還沒做的事項打勾!」冠霈除了參與系上女籃、同志大遊行、反恐同彩繪川堂、研討會之外,還曾做過許多有趣的嘗試,例如擺攤賣二手衣、畫明信片,以書店、柯南為主題規劃自己的旅遊行程。講座中,冠霈提及自己念高醫性別的目標就是累積能力為自己的未來鋪路,至於是累積哪些能力呢?她說是第一是加強社會科學寫作能力,為此,她曾寫評論文章去讀者投書、投稿性別期刊,以及從擔任研究助理中學習老師寫作論述的方式;第二是培養口說能力,因此她不論在課程導讀、當教學助理或聽研討會時都非常用心,仔細觀察他人的表達方式,在課外,她還到高雄婦女新知協會、酷兒影展擔任志工,跟著綠社盟掃街等,因而有了很多面對人群的機會,大大提升自己的膽量。

對待論文就好比對待愛人

「我一開始在學習性別的過程中,我從寫報告開始,連格式都是亂寫,我完全沒有一點概念,就更不用講我的論述能力,我想闡述一件性別不平等的現象,但引用的理論卻不是那麼貼合,就像小朋友坐大椅子很懵懂的狀態一步步地去學習。」冠霈回顧自己從法律轉換跑道至性別所的心路歷程,她說雖然起初路走得有些顛簸,但是她相信在接下來的碩士生活中,自己會越走越順、越來越有方向,最後能獨立地產出自己的論述。冠霈也形容做研究絕不是件輕鬆的事,甚至光是找方向都相當耗費心力:「這份困惑、鬼打牆、無力感最後得到一個選擇,這個過程不是線形的,得到選擇就會有產出,而是螺旋性地一直迴圈,得到一個階段性的選擇,後來還是可能困惑,又開始鬼打牆,這就是我和論文的關係。所以我覺得對待論文就像對待朋友、愛人一樣,你要學習如何取得和他的溝通方式」。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