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關於就讀美國南加大電影製作研究所碩士班的經驗分享
始終放不下的電影夢
趙暄 Diana 於 2007 年自政大英文系畢業,後來赴美國南加州大學(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USC )攻讀電影製作藝術碩士( MFA in Film Production ),現為一名獨立電影工作者。Diana 從小到大對於電影一直懷抱憧憬,但當初考量到畢業後的出路,她選擇尊重家人意見進入英文系就讀,過程中 Diana 藉由修課,希望能找到電影之外的興趣,但在大學畢業之後,她依舊無法放下心中的電影夢,所以嘗試與家人溝通,決定出國留學,很幸運地,在 2010 年,Diana 第一次申請就錄取南加大電影製作研究所,自2013年畢業後,她至今仍活躍於電影製作圈。
南加大電影藝術學院
南加大位於美國加州洛杉磯市中心,鄰近電影重鎮好萊塢,至今已有上百年的歷史,龐大的校友遍佈全世界,而Diana所就讀的電影藝術學院(School of Cinematic Arts 簡稱 SCA)在全球享譽盛名,為全美頂尖25所電影學院中的第一名,其硬體設備出色的程度更不在話下。Diana 表示南加大的華人雖然多,但電影藝術學院一屆120位學生中,卻只有二到三位華人,在學生背景方面,她透露有一半的學生在大學時都非本科專業,但他們未來的發展潛力可不容小覷。
南加大的日常生活
南加大電影藝術學院的課程設計是按照學分收費,學生須修滿 52 學分方能畢業,修業年限則視自己修課與畢業製作的進度而定,時間從兩年半到四年都有,Diana 本身即是修業四年畢業。電影藝術學院的科系並不如外界印象中以攝影、美術、導演分類,而是分為編劇、製片與製作,Diana 以自己所就讀的電影製作為例,她解釋:「所謂的製作( Production )即是一部電影從無到有的過程」,其中也會涉獵到劇本與製片。第一年的課程以必修課為主,學生會從拍攝短片開始對電影製作有基本認識,並藉由輪流擔任導演、拍攝、製片等角色,深入了解電影製作中的每個職位,同時挖掘自己的可能性。南加大電影藝術學院學生在大二時會選擇一至二項有興趣的領域作為第二專長,而 Diana 選擇的是編劇和電影攝影。整體而言,她認為在南加大電影藝術學院學生平日常常忙於討論劇本、找演員、試鏡、租器材和申請拍攝許可,假日則是用來拍片,所以比較少有機會與外系學生互動。
導演的養成之路
「視覺傳達( Visual Expression )」是 Diana 很推薦的課程,她形容這門課是「幫助導演能夠與攝影師、美術師擁有共同溝通的語言」,為電影工作者的入門基礎,因為攝影跟美術掌管了電影的視覺呈現,所以學生在課程的拍攝作業中,將練習如何調整電影畫面元素,如色彩、線條、人物等,從中了解視覺設計的規則。不過,若要成為一名導演,導演專業課程自然少不了,所以在「中階導演課( Intermediate Directing )」裡,學生會開始跟演員溝通,並設計演員的走位,學會捕捉到劇本的訊息及對話中的情緒,養成導演的覺察力,Diana 在講座中也引用老師Jeremy Kagan的話:“In this course, you gonna see better, hear better, get the performance you want, and know when you get it.“
如果說「中階導演課」是學習指導演員,那「導演技術( Directing Techniques )」就是學習如何指導攝影機,學生會在架設有六台攝影機與大螢幕的攝影棚,直接排戲與討論換位,同時現場剪輯,與同學一起分析電影的效果,從中學習攝影知識,以利未來能有效地與攝影師溝通。在「綠幕課( Directing in a Virtual World )」,每位學生都會被指派設計大約 30 到 60 秒的情節,以便學習製作電影特效,而授課的老師還是阿凡達的特效師,Diana 非常推薦學弟妹去修這門課!
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電影學校
Diana 以自己的經驗比較美國東、西岸的電影學校,她表示洛杉磯是電影拍攝重鎮,在法規的限制較嚴格,因此相對東岸的學校,南加大對電影拍攝流程的訓練更為紮實完整,甚至可以說是比照業界的規制,而電影風格方面,南加大的訓練與美國電影學院( American Film Institute, AFI )類似,以好萊塢的拍片方式為主,其故事線有明確的起承轉合,但 Diana 表示雖然有部分校友是在好萊塢工作,但還是有許多人走獨立製片的路。另一方面,由於南加大屬於私立大學,學費昂貴生活費也高,故 Diana 說:「我覺得南加大並不是適合每一個人唸的。」因為成為導演會受到許多外在因素的影響,若學弟妹除了導演之外有其他清楚的目標,像是未來想從事美術或是攝影的工作,她建議可以選擇分科細緻的學校,直接進行專業的深入學習會是比較有效的投資。
創意與技術不可偏廢
「唯有接觸技術性的工作,你才會知道一個電影的製作流程是什麼,也唯有知道技術性的工作細節才會讓製作變得順暢。」Diana 說電影的工作項目繁瑣,就其性質可分為創意面與技術面,舉例來說,導演以創意面為主;攝影師助理以技術面為主;攝影師則是兩者各半,除了靠藝術美感的工作外,也需要隨時跟進最新的攝影技術、器材;剪輯與音控雖然表面上屬於創意面,但達成創意的方式卻是透過技術,所以說創意與技術不可偏廢,Diana 建議學弟妹求學期間可以多接觸技術性工作,因為她認為導演必須清楚知道製作中的每個細節,才能真正地領導團隊。另外,Diana 提到南加大電影學院雖然為專業學校,以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為目標,器材設備也是全球數一數二的先進,但南加大也很重視培養學生的藝術涵養,希望透過由內而外的完整訓練,讓每位學生都能成為優秀的電影工作者。
電影是一門學習做人的藝術
「我覺得它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於你可以跟各式各樣的人合作,所以我一直覺得拍電影是一門學習做人的藝術。」Diana 原本覺得要成就一部好電影就是有好的劇本加上好的演員,但實際上,其中更需要團隊溝通與合作,她認為在製作電影之中,技術性工作者和從事創作者是同等重要的,故擁有強大的人脈網絡,可以幫助自己找到合適的夥伴,組織一個完整的製作團隊,而這體現的正是南加大電影藝術學院的教育理念--電影不是個人所有物,而是團隊合作下的結晶。同時,由於南加大校友體系強大的關係,校園的社交氛圍顯得特別濃厚,因此,Diana 建議學弟妹在求學期間可以透過研討會、聯誼等方式建立人脈關係,學習如何介紹自己,訓練自己不管是在電梯中的30秒或是在會議室的30分鐘,都能有效率地闡述作品的構想,以利開啟未來工作的大門。
電影以外的收穫
「在異地的求學生活可以改變很多東西,我本來只是想來美國追求自己的電影夢,但卻是到了這裡,我才變成心智比較成熟的大人,而洛杉磯也已成為我的第二個家。」Diana 在出國前以為自己會有嚴重的思鄉病,但或許是英語系的大學背景,使她能夠快速地適應當地,甚至改變過去的生活習慣,不但學會做菜,還喜歡上爬山、攀岩,這些都是她始料未及的。自南加大畢業之後,Diana 因為過去累積的人脈,馬上有工作自動找上門,她說:「學校給你一個理由建立親密感,但真的人脈會在畢業後才顯現」,目前 Diana 打算繼續留在美國發展,但她表示這樣的規劃不是絕對,希望學弟妹應在考量文化、環境、市場等因素後,找出屬於自己的電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