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關於就讀屏東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產業研究所的經驗分享
跨領域,讓溫暖回饋社會
「我一直以來啟許自己成為有溫度的人。」劉智文目前就讀於屏東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產業研究所,本身是一位出生於美濃的客家人,不過他過去其實是鑽研於理工領域,直到大學畢業之際,面臨就業與升學的分歧點,他開始對未來的方向猶豫,在聽從家人的建議後,他最終決定跨領域申請研究所,希望能拓展自己的職業選擇,而現在的智文也正在創業,與朋友努力地籌備旅人雜誌,要將溫暖回饋給社會。
屏東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產業研究所
「客家文化產業是什麼呢?」「要是客家人才能讀嗎?」智文說屏東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產業研究所並沒有入學身份的限制,歡迎不同背景的學生就讀,課程內容聚焦於客家文化的資源與產業發展,從建築、民俗、信仰、飲食到傳統產業皆有涉獵,學習範圍很多元。另外,屏東科技大學憑藉著鄰近客家族群的在地優勢,擁有豐富的客家產業資源,像智文在研究所期間就曾在老師的帶領下,實際到墓園做田野調查,打破傳統禁忌重建新思維,深入了解墓葬文化,這次的經驗也讓他對於死亡有更深一層的體悟。關於畢業後的出路,他表示可以投入相關政府機關,或是從事客家文化的行銷人才,而客語老師也是種選擇,未來發展其實很多元。
研究所教會我的事
屏東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產業研究所的學生組成以在職生居多,舉凡上班族、退休老師、客家產業業者,優點在於同儕間可以彼此分享職場中的實務經驗,且有別於理工科研究所,屏東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產業研究所並不需要做實驗,學生可以在碩一時自由修課來接觸各個領域,之後再選擇指導教授,而智文自己的研究主題為:「從家族的世代變化看待活動的傳承與重要性」,探討家族不同世代對傳統文化想法上的差異。同時,研究所的訓練也讓智文對學習很有感觸,尤其是感受到自學能力的重要性,他說讀研究所凡事都要靠自己,不管是資料的搜集或研究問題的解決,另外,課業與生活的平衡更是一大考驗,因此智文提醒學弟妹要做好時間管理。
堅持到底才是最完美的演出
雖然智文的專業是客家文化產業,但他卻有個創業夢,與朋友有鑑於社會充斥著負面新聞,他們希望能出版專屬旅人的雜誌,報導默默做事的小人物,以及台灣小城的故事,希望減少旅人事前調查的時間,並帶給社會更多溫暖。回首過去,智文比表示自己在跨領域的路上遇到許多困境與挫折,但適應的過程讓他學會用不同的思維做事,他說:「沒有做不到的事,要做一定要做到最好」,鼓勵學弟妹要擇己所愛,愛己所擇,即便不滿意現狀也要勇於承擔,然後堅持到底,最終必會發現每一段經歷所帶來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