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感謝 HPX 社群創辦人 蔡明哲先生 以此講座鼓勵後輩:「面對多變的未來,記得要保持好奇與勇氣,這會讓你獲得更多的樂趣!」

講座由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與 IOH 合作產出

小幫手:李孟蓉、姚昀、丁巧蘋、廖玟怡、江芷清

責任編輯:林立麗

馬來西亞赴台升學 臺北教育大學 自然科學教育學系 李沁蔚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PART 1:馬來西亞赴台就讀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的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面對大學裡的各種機會,勇敢爭取就對了!

李沁蔚來自馬來西亞,在中學時期,因為遇到生物老師出了一項有趣的研究作業,讓她開始對生物學科產生興趣,於是來到臺灣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讀書。然而,沁蔚最初以為系名中的「自然」就等同於「生物」,殊不知在臺灣「自然」是涵蓋了生物、物理、化學、地球科學這四科的總合。

因此,沁蔚在學習系上多元的課程時,內心曾有過一些迷惘,再加上不確定自己未來是否真的想擔任國小教師,促使了她重新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不只是很早就加入系上實驗室、積極做跨領域修課,更活躍於校內外的志工服務,多方的嘗試讓沁蔚漸漸找到自身的價值,於是在畢業後,她選擇繼續留在北教大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研究所進修,鑽研自己最愛的海洋生物研究主題,透過自身的經驗分享,沁蔚想傳達給學弟妹的是,上大學後,面對各種機會,別怕辛苦別怕麻煩,只要勇於嘗試,你肯定能從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北教大簡介

北教大位於臺北市大安區,不只鄰近科技大樓捷運站,在此要借 UBike、搭公車都相當方便,且校園離臺大、臺師大、北醫都很近,有助於學生跨校選課、參與社團。在生活機能方面,北教大校園附近有 118 巷、公館商圈、大安運動中心提供了學生多樣的飲食娛樂選擇,而學校宿舍房型為六人一間,並保障僑生四年校內住宿權益,一學期費用僅 9,450 元(含網路費與保證金),相較在校外租屋便宜很多。

北教大特色資源

北教大不只時常邀請各領域名人來演講,緊鄰校園的北師美術館更舉辦了多樣化的展覽。北教大也為了鼓勵學生自主性學習,所以只要學生能提出一研究主題來形成學習社群,就會給予補助津貼。值得注意的是,北教大科系分為師培系、非師培系兩類,師培系學生一入學即具有修教育學程資格,畢業後可以選擇去考國小老師教職,而非師培系學生若想當老師,則需自行向系上申請教程,不論是哪一種學生,若在修教程過程中,發覺得自己對此不感興趣的話,也可以申請退教程。而說到北教大年度盛事,就不得不提各系、各社團都會舉辦的寒暑假梯隊,以及全校性的運動會、體育系舉辦的體育表演會。

北教大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特色

北教大自然科學教育學系是全臺唯一「一條龍」的自然科學教育系所,開設有從學士、碩士、博士與夜間進修部各種學制,系上課程不只包含理論、實驗、教學方法,更提供學生很多演練教學的機會。系上硬體設備則包括了高互動教室、生物技術實驗室、真菌分子演化實驗室、磁性材料及固態元件實驗室、高真空鍍膜實驗室、地球科學實驗室與天文臺。沁蔚特別推薦學弟妹把握系上舉辦的專業講座,以及獎學金資源,系上獎學金申請時間通常是在每學期開學後的一個月內,申請詳情可至系上官網查詢。

北教大自然科學教育學系課程必修 26 學分都集中在大一上下學期,共有化學、物理、生物、地球科學課程以及微積分,學生也會修習英文、閱讀與寫作課,前者是按學院分班上課,而僑生在修閱讀與寫作課時,則能按照個人中文程度選擇修僑生班或普通班。升上大二後,學生可以從化學、物理、生物、地球科學四大專長領域課程做選修(共 44 學分),另外就是要修 30 學分的彈性課程,彈性課程可以是選系上精進課程、學程課程,或者到外系、外校修課。到了大三、大四,則是繼續修三大專長領域課程,未來想當老師的同學則還會要修完教程課程,並在大四到國小實習、以及準備教師資格檢定考試,

北教大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畢業出路

整體來說,系上同學畢業後,有一半的人都會去考教檢,要在臺灣取得公立國小老師正式教職,會要通過教檢、半年實習與教師甄試,但沁蔚特別提醒到,臺灣目前雖然開放僑生能考教檢、實習,但並沒有開放考教甄,故僑生畢業後若想在臺灣當老師,目前只能當代理老師。除了教職以外,北教大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畢業生也可以擔任分子生物學、海洋生物、天文教育等領域研究人員。沁蔚則是因為想讓自己在生物領域研究更為專精,發展出無可取代的專業,而選擇畢業後繼續攻讀系上研究所。

印象深刻的課程

由於輔修心理與諮商學系,沁蔚接觸到「社會心理學」,從中除了了解社會目光對個人行為的影響,也和課程小組成員以很嚴謹的研究流程完成了「月暈效應」的主題研究,能實際走過設計問卷、訪問路人、分析問卷結果的流程讓沁蔚覺得相當有成就感。沁蔚也修習過一些教程課程,從中最印象深刻的就是「多元文化導論」,因為她的家鄉馬來西亞是很多元種族的國家,國內各族群都是互相尊重,所以她是在修過這門課才了解到臺灣存在的外籍勞工、新住民議題,益發感覺到同理包容的重要性。

在系外課程方面,沁蔚很推薦由教育系開設的 「創造力」課程,授課老師除了會讓學生透過「棉花糖挑戰賽」來激發創意與訓練團隊合作,更會要求學生分組拍攝出一支實踐生活創意的影片。而通識課「文學與愛情」是會讓學生分析散文、小說、電影各種文本,許多同學在課堂觀影時常會因入戲太深而屢屢落淚,對沁蔚是相當難忘的修課經驗,完全打破以往她認為文學很呆板無趣的印象。「生物、演化與人」則是沁蔚去跨修的臺大課程,課程主軸為探討生物以及人類發展文化、文字的歷程,授課老師還會推薦不少相關讀物,沁蔚建議有興趣的學弟妹能多多閱讀。

講座章節開關
從國際志工中的體悟

「國北小泰陽」是北教大在泰北深耕 10 年的志工服務,沁蔚分別在大一暑假、大三暑假前往泰北服務,服務內容除了在泰北光復高中進行教學、物資發送、建立圖書館之外,也會拜訪當地村民。由於沁蔚從小學中文是學簡體字,但在對孩童教學中,必須要使用繁體字,所以她為此做了相當多的課前準備,而在實際教學中,沁蔚也深刻感受到老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影響力,「教育是要幫助孩子了解到世界很大,並看見更多的可能性。」在未來,沁蔚也期許自己能重返泰北,提供給當地更適切的幫助。

在大二暑假,我做了一場美夢

沁蔚由於爭取到「跨國多元文化體驗學習」的機會,而隨著印尼新住民家庭以及一群國小老師,來到印尼生活兩週,在此期間,他們除了體驗當地文化,更參訪當地中學中來了解印尼在華語教育上的困境,沁蔚是因此才了解到當地教學資源的缺乏以及繁體字教學的重要性,進而感慨起以前應更珍惜自己所擁有的每個學習資源。

從校內外活動參與中找到自我價值

在校內,沁蔚參與了福智青年社,除了和夥伴籌備教師節卡片傳恩情、蔬食展、淨灘活動,也從中學習到團隊合作中不能只是一心想把事情做好,而是要多去關心共事者的狀況,彼此互相協助。在校外,沁蔚不只加入臺北藝穗節劇團,從演戲中發現自身更多可能性,也加入了寶島淨鄉團,希望自己能奉獻一些力量喚起大眾對環境議題的關注。

講座章節開關
馬來西亞同學來臺求學須知

馬來西亞同學來臺求學身份有外籍生、僑生兩種選擇,選擇以外籍生入學的話,學雜費會比本地生貴上很多,而僑生學雜費則是和本地生相同。入學管道有聯合分發、個人申請、獨招三種,關於聯合分發、個人申請的詳細資訊與時程可至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網站查詢,至於獨招是依各間有開名額的大學之網站公告而定。不論採取何種入學管道,沁蔚強調,最重要的還是選到適合自己的科系,除了可以透過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網站了解臺灣各個校系,在瀏覽系所官網時,更要仔細看過四年課程規劃,以及查詢系上教授擅長的研究領域,如此更能確保自己是選到感興趣的專業。關於來臺前的準備,沁蔚特別提醒要在馬來西亞申請清寒證明,以利之後來臺申請獎學金。來臺後,則要辦好居留證、工作證、郵局帳戶,她笑談完全不用擔心來臺後遇到困難會無人可問,因為僑生學長姐、校方都會盡全力協助同學適應在臺灣的生活。若學弟妹想要獲得一些經濟上的補貼,可以至學校國際交流處或生輔組網站查詢獎學金資訊,若是想靠打工來賺取生活費,沁蔚則提醒應注意雇主是否有替自己保勞健保、以及時薪是否有達到最低基本工資,也切記別為了打工而耽誤到學業。

臺灣 VS 馬來西亞

相較於馬來西亞,沁蔚認為臺灣交通更便利,特別是在臺北,只要憑著悠遊卡就能搭公車、捷運以及騎 UBike 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另一個讓沁蔚印象深刻的點就是臺灣開放自由的風氣,尤其是對性別平權的重視, 打開了她的新視野。而關於來臺後有過哪些不適應,沁蔚提到,雖然自己身為馬來西亞華人從小是有學中文的,但在進入大學後,才發覺自己和本地生的中文書寫能力仍是有差距,故建議學弟妹來臺前能透過多閱讀來加強中文能力,至於獨自來臺求學難免會有想家的時候,沁蔚對此的看法是,不用壓抑自己的情緒,可以向朋友聊聊,或者打電話給家人。

每個經歷都會是讓你成長的養分

「穩住!讓現在的辛苦成為未來說嘴的力量。」沁蔚認為上大學後就應把握機會來充實自我,千萬不要覺得爭取機會是辛苦麻煩的事,因為每個經歷都會是讓自己成長的養分。經過大學四年後,沁蔚感謝曾幫助過自己的每個人,在未來,她希望也能以一己之力回饋社會,讓善的漣漪繼續傳遞下去。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