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關於就讀高雄餐旅大學飲食文化暨餐飲創新研究所的經驗分享
從拒絕升學到拚入高餐,重新定位我的教育路
「我高中讀的是以就業為導向的實用技能班,從不想升學到拚上高餐,老師的鼓勵對我影響很大。」 林本修從小不愛讀書,高三時被同學帶到補習班試聽,竟意外對升學產生憧憬。然而,就讀實用技能班每週得花三天半進行實作訓練,一不做、二不休的他卯足全力,把握時間補足共同科目,考前從未放棄拿起紙筆、拚命練習,苦讀拚入高餐中廚系。進入大學後,沈重的課業曾令他難以適應,但憑著跨系選修、多元接觸,他重新定位自己的路,在畢業後進入各種職場磨練,最終決定返回母校進修。如今的本修已有 5 張乙級、8 張丙級及 1 張華語導遊證照,更得到「技職之光」的肯定,一步步朝著成為教育者的理想前進。
我眼中的國立高雄餐旅大學
「高餐規矩雖多,卻孕育出很多有專業涵養的人才,不管在校園或廚房裡,處處可見餐旅業嚴謹的精神和道德規範。」本修形容高餐為一間餐旅專校,特殊的制度如大一強制住宿、制服、勞作教育、全國首創的拜師典禮與三明治教學(大三全年於校外實習)等,成功培養許多餐旅界最愛用的畢業生。學校專業教室眾多,如芳香辨識品評室、日本情境教室、法國藍帶廚藝學院分校等等,給予同學精進專業、與業界和國際接軌的滿滿資源。本修曾為高餐中廚系的學生,因著母校一流的師資和教育學程的開辦,他選擇進入飲食文化暨餐飲創新所(簡稱「食創所」),在此開啟正式教師的修行之路。
高餐食創所:能文能武的學問
「我阿嬤也會煮飯,為什麼還要讀研究所?」本修笑著說,高餐食創所旨在訓練人以不同的角度來看待食材的特性,例如茄紅素加熱後會釋放更多營養、滷肉的焦糖色來自砂糖加熱後的化學反應等等。若用一句話形容食創所,本修認為是「能文能武、兼具感性與理性」,同學們能透過採訪寫出貼近人心的故事,也知道如何呈現客觀的量化研究結果,同時能換上廚師服進入廚房戰鬥!進入高餐食創所後,同學可依興趣分流至「飲食文化組」或「餐飲創新組」,前者著重文化產業探究,了解飲食文化傳播、飲食產業等;後者則著重品評開發,透過實作及專業諮詢來進行創新研發、烹調科學研究等。
高餐食創所兩年課程安排與畢業門檻
所上課程分為共同必修、共同選修、所定選修。「共同必修」為奠定同學就讀研究所需具備的基本知識,課程如專題討論、餐飲創新研究、餐飲文化產業專題、專案管理;「共同選修」如質性研究、數量方法等,同學可依論文所需進行選修,方能理解如何執行研究;「所定選修」則可依組別和個人需求修課,本修的研究與高齡者的飲食營養相關,因此他選擇健康餐飲研究、餐飲採訪寫作專題等課程(完整課程解說請點選「科系」章節觀看)。高餐食創所的畢業門檻包含 TOEIC 達 500 分以上、修滿 36 學分(含畢業論文 6 學分)、參與 3 場校內外研討會(且需於至少一場中發表)、在口考前一學期提出「預口考」等。因著到各校參與研討會,本修不再是井底之蛙,發現料理也能科學化,更能將創意應用於日常的菜餚中。
你做什麼研究?食創所適合我嗎?
「也許因為自己隔代教養的背景,我認為與長輩們相處是一門重要的功課。」因應高齡化趨勢,本修希望能探討高齡者在飲食行為上的健康狀況,因此針對 65 歲以上的健康年長者,到全國各地進行質性訪談,搜集訪談對象的社交圈、學經歷、每日活動量、飲食觀念來源等資訊,並對照國民健康署發行的營養手冊,試圖了解其內容是否符合效益。本修介紹道,食創所除了相關科系畢業的學生之外,也不乏來自音樂系、休閒系、財經系的同學,但無論如何,求新、求問、有熱忱是最關鍵的要素。「如果讀了大學還沒有目標,不建議急著直升研究所,先到外面的社會流浪吧,只有你可以尋找你想成為的自己。」研究所是學習獨立研究、統整資料、培養創新思維的殿堂,本修笑說,若從這裡離開後還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可得重讀一遍!
我推薦這堂必上
所上必修課「飲品科技開發研究」令本修印象十分深刻,這門課請到統一企業的高階主管授課,與同學分享在業界觀察到的開發過程與技法,鼓勵同學懷抱實驗家精神、求新求真,再把精心創作的成果進行商品化開發;所上選修「餐飲採訪寫作」讓本修有機會採訪餐飲界令人敬佩的職人,學習將自己有興趣的題材深度發揮;因著對自助旅行的喜愛,本修在系外選修「遊程規劃與設計」這門課,嘗試完成一趟長程的旅遊規劃;「教育心理學」則是他在教育學程中相當喜歡的課程,幫助他進一步了解如何陪伴學生面對成長過程中的各項困難,能夠強化、調整自己在教育現場扮演的角色。
那些讓我更靠近教育的課外活動
笑說自己是「不怕做事代表」,本修在大學和研究所期間皆積極參與課外活動與競賽。「回首過往,原來這些都在儲備我進入教育界的養分啊!」他曾擔任班代、信望愛社社長、系學會公關長等職,也參與師培學會,體認到「領袖」必須把別人不要的扛起來做,學會放低姿態、謙卑處事。除此之外,為了精進專業,本修從大學便開始參加各項比賽,更在碩一時挑戰新加坡廚藝競賽,動用過去人脈和所學,終於抱得大獎。在返回高餐進修前,本修曾從事活動企劃、餐飲研發、餐廳主管等職,也時常回到母校與高職學弟妹分享選系心得與讀書技巧。「教育需要的是領導能力、精進技能和實務經驗,這些課外經驗都造就了我的視野,也讓我再次體會經驗傳承的重要性。」
君悅實習:從被臭罵到高分結業
本修說道,頂著高餐的光環,在大三時進入實習場域,師傅多半認定自己什麼都會,「但是高餐生真的什麼都會嗎?我就是一開始被臭罵的那一位。」本修當時選擇進入鼎鼎大名的臺北君悅酒店實習,最初以為只要努力就能獲得肯定,事實上,主管對高餐同學的期許相當高,他甚至曾在公眾場合被師傅狠狠修理。「實習場域真的很危險又很忙碌,但經過一段時間後,我發現努力做事、認真負責的態度,主廚和培訓員都看在眼裡,其實『做人』比『做事』更困難。」沒有沉溺於受到責罵的挫折中,本修更加謙卑受教,最終高分通過在君悅的實習,更與廚房中的夥伴培養出深厚的情誼。「我想鼓勵其他在實習中受挫的同學,千萬不要放棄,一切都會有最美好的安排。」
我相信「成就」是為了拿來祝福他人
本修曾代表高餐參選 2019 總統教育獎選拔,也累積了多張跨領域的乙級、丙級證照,更在碩一時得到「技職之光」的榮譽。「多年走在技職這條路上,終於有了一番成就,看到不愛讀書的我也能在舞台上發光發熱,我感到非常感恩與知足。」想起高中就讀實用技能班的自己,多麼努力苦讀拚上高餐,成為跌破大家眼鏡的黑馬,他深信「成就」就是要拿來祝福他人的,期許自己在未來仍不輕易向現實低頭,成為有影響力的熱血教師。懷抱著分享的熱忱,他希望看到這支講座的同學們能相信自己,帶著愛心、盼望與自信,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向著標竿直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