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關於就讀清大外國語文學系研究所語言認知與教學組碩士班的經驗分享
清大外國語文學系研究所語言認知與教學組課程
林嶽峙畢業於清大外國語文學系研究所語言認知與教學組碩士班,她說在這裡讀書讓她學會了如何整合自己的能力,對於即將大四畢業的學生,她認為在報考之前要先思考自己人生的規劃究竟適不適合當老師再做決定。語言認知與教學組共有四門必修-研究方法與寫作、第二語言習得、語言教學專題、論文,「研究方法與寫作」會注重於如何進行一項研究,在做研究的過程中,每一個步驟都需要善用寫作技巧來呈現;「第二語言習得」則是學習運用語言習得理論來與自己的親身體驗相輔相成;「語言教學專題」會讓學生進行許多的小型實驗,並從中衍生出畢業論文的內容。
論文的寫作及拓展
清大外國語文學系研究所語言認知與教學組碩士班論文分成兩個部份,一種是會議論文,另一種則是畢業論文。嶽峙的會議論文是她在碩一時所寫的,內容是關於母語對外語學習的優點,而這篇論文受到教授的賞識之後,變成了她的畢業論文,內容也拓寬為如何使用電腦輔助語言教學,以提升學生的英文寫作能力,嶽峙提到,她發現很多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無法寫出精準的英文單字,因此她利用了語料庫作為輔助,除了能方便練習之外,亦能達到終生學習的目標。
多面向的選修課程
清大外國語文學系研究所語言認知與教學組碩士班課程還有語言教學技能、語言課程設計以及其他選修。「語言教學技能」主要是為了培養教師基本的能力,利用理論加上實務的方式教導教師如何讓英文的聽、說、讀、寫更容易吸收;「語言課程設計」則是需要教師練習規劃各種長度的課程,並要在其中完整包含聽、說、讀、寫,必要時還會利用電腦輔助以增進語言學習者的技能,是一門強調實際的演練的課程。其他選修還有像「神經語言學」這門課中,會教導大腦裡細胞是如何影響到人類的學習,並以理論來探討如何運用教學的方式治療失語症。
不只是拿著粉筆教書
清大外國語文學系研究所分為語言學、文學所教學組,前述課程都是歸類於教學組。報考此研究所的人如果大學本來就是讀外文、中文、教育等相關科系,準備起來會比跨考者來得簡單很多。進入研究所後,研究生能結合清大理工學系資源,例如學習科學所、資訊工程系所、生科所、教育學程等,讓自己不只侷限於文科思維,舉例來說,研究生可以利用資工系的資源創造出自己的教學錄影帶。在講座中,嶽峙提到,在清大,你可以依自身專長與興趣,融合教育、語言、科學,進一步達到多元發展,為自己量身打造多項專長,而不會只侷限於一個面向,在這裡,你能成為一個獨特、不是只拿著粉筆教書的老師。
獨特的課程內容
最令嶽峙難忘的課程是「身分認同與語言教學」、「視聽教學」課程。「身分認同與語言教學」的老師會帶大家回顧自己的興趣,運用過去的經驗並融合教學理論,這門課每週都會閱讀文獻期刊,可以大大增進學生的高階閱讀寫作能力;「視聽教學」則是運用多媒體教學教材來教導老師如何提升學生的聽力,主要的流程為發現聽力教學上的問題,從聽力教學理論尋找可以運用的部份,接著,老師們會開始書寫教案並自製研發教材,最後在課堂上呈現如何有效的教學。嶽峙當時所呈現的是比較偏向討論方式的課程,如果考試的內容是關於航廈裡頭的廣播,在進行聽力之前,她就會帶領學生一起討論航廈裡面會出現的廣播類型,接著先聽一次廣播之後,發下廣播內容,從中檢討單字,然後讓學生觀看一些與航廈有關的影片,最後在以分組的方式進行角色扮演,讓學生自由的設計劇情,把剛剛的教學內容融合在裡面。
肯定自己、修正自己,把更好的自己找回來
嶽峙曾在語言中心實習,她說在語言中心授課可以檢測自己的教學是不是符合需求,即便之前嶽峙也曾當過家教,但面對成人學生時,她還是備感壓力,每次下課之後,她一定會去網站上觀看學生對自己的教學評價,並從中修正自己的教學方式,因此即便是同一份講義,也會在多次教學之後變得更加精細完整。
嶽峙表示,碩士班有可能是人生中最後一個學位,所以要利用這段時間善用大學裡面的資源,畢竟能夠待在學校的時間是最寶貴的,除此之外,還要說好話做好事,從學生時代就培養這個好習慣,以後也比較容易看到別人好的一面。除此之外,她也勉勵大家要習慣去傳承自己的經驗,幫助別人撐過低潮,這樣自己以後有困難的時候才會遇到貴人。最後,她也期盼每一個學弟妹都能增加自己的附加價值,多嘗試,讓未來的生活更加豐富,她說,做研究的過程中一定會迷失自己,不知道未來的方向,會有跳不出來的情緒,這時候就要多去肯定自己,認同自己的每一步,這樣就能找到低潮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