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責任編輯:Bella Huang

長庚大學 生物醫學研究所教授 劉軒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長庚教授說給你聽系列:長庚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教授 劉軒 訪談

講座章節開關
拼接複雜的生命地圖,就是我們的工作

「基本上只要跟生命、醫學相關,從發育到疾病,從感染性、遺傳性疾病到癌症,都是生物醫學的研究領域。」現任長庚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生化暨分子生物學科副教授的劉軒,從臺大分子醫學研究所畢業後,致力於研究癌症功能性基因體學、轉錄體學、系統生物學⋯⋯,於長庚校內建立本土癌症基因體數據庫,將研究成果應用於精準醫療。作為一名生物醫學科學家,她將生物醫學的研究工作比喻為「拼起複雜的生命地圖」,而長庚生醫所所要培育的學生就是能夠拼起生命地圖的高手。

長庚生醫所分為哪幾個組?

長庚生醫所分為生化暨細胞分子生物學組、微生物學組、生理暨藥理學組、天然藥物組、生物技術組等五個組。以劉軒教授所在的生化暨細胞分子生物學組來說,教授的研究專業相當廣泛,涵蓋了發育生物學、生理、癌症及感染性疾病,甚至於藥物開發、再生醫學、工程醫學,都可以作為生物醫學的研究方向。

「生物醫學是一個沒有證照的科系。」不若醫學院其他科系多會要求考取證照,生醫所學生畢業後的出路通常會分為升學進修、就業、研究等三大面向。在升學進修方面,同學可繼續就讀國內外的研究所或學士後中醫,獲得更高的學歷;就業方面,可至公部門的衛生福利部、疾管局、農委會⋯⋯,或生技產業的生技公司、藥廠、臨床試驗中心等單位工作;在研究方面,國家級和大專院校的研究單位對於生醫領域人才也有其需求。

生醫所適合特質

「學生的態度決定了一切!你不一定要覺得自己一定要具備什麼樣的專業能力,只要你的態度正面積極,要學習任何事情都不會太困難。」在基本的生物知識以外,劉軒教授更重視的是學生的學習態度;她曾有位學生在考進生醫所之前,從來沒有過進實驗室的經驗,但在加入實驗室後非常主動積極地學習,追上其他同學的進度,最後在畢業時拿下了論文獎。

劉軒教授也表示,在考試或面試學生的當下,有時教授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是沒有標準答案的,為的是從學生的回答中察覺他們的學習態度。而長庚生醫所除了會培養學生專業的生物研究技術、實驗能力、邏輯性思維以外,基於生物醫學研究經常會以跨團隊的形式進行合作,也會訓練出良好的雙向溝通能力。

次世代定序(NGS)核心實驗室

「我們建立高通量定序實驗室的目的,是想要建立臺灣本土的癌症基因體資料庫,以助於癌症的研究。」2011 年,長庚大學建立次世代高通量定序核心實驗室,次世代定序(NGS)的技術當時在國外已發展多年,但在臺灣還只是初步階段,長庚大學投入相當多經費來建置這項技術,而劉軒教授正是實驗室的負責人。

「我們做生物的常常戴起手套來做實驗,但非常缺乏程式語言和數據分析的能力。」得到醫療上的大數據後,還必須仰賴生物資訊分析人員做數據分析,而生物人和資訊人之間又有溝通上的隔閡,於是劉軒教授乾脆自己開始學習生物資訊分析,讓數據具有真正的生物意義。她也開設轉錄體學課程,帶領學生實際操作高通量定序技術,「一片晶片要價十幾、二十萬,但長庚願意花經費讓學生操作這些實驗。」實驗做完後,接續著進行數據分析,讓學生同時具備 Wet Lab 的實驗能力及大數據的分析能力。

長庚生醫所的優勢及資源

「長庚最大的優勢,就是擁有從南到北的長庚醫療體系,以及長期與台塑企業的合作。」劉軒教授表示,長庚大學真正落實教育、醫療、產業三方面的結合,這正是長庚大學與其他醫學院最大的不同之處。長庚校內設有許多校級研究中心,如研究病毒與感染疾病的新興病毒研究中心、研究癌症標的與檢驗的分子醫學研究中心、老化中心、結合體學技術的人工智慧中心⋯⋯。在研發成果上,分子醫學研究中心的余兆松主任於近期開發出以唾液檢體檢測口腔癌的模組,已順利完成技轉,開始與國內外的機構合作檢測。

關於海外學習資源,長庚生醫所剛與美國南加大簽訂雙聯學制,碩士班學生可選修南加大的課程,並於其所選定的實驗室進行研究。碩士班學費比照公立大學,博士班學雜費全免,並分別提供碩士生和博士生一個月 8,000 元及 12,000 的助教費,另外還有教授研究室的補助,一個月最多可以拿到 35,000 元,為學生減輕經濟的負擔。

來自教授的備審面試建議

「我們希望看到學生提供的資料中,可以表現出較有特色的部分,也希望學生有研究的經驗。」劉軒教授認為,如果學生某一科成績較差,但在自傳裡提出於其他領域的特出之處,也可以達到加分的效果。

而在研究經驗方面,其實教授心裡也清楚,學生時期的研究結果未必能有正向結果的數據,但重點在於學生如何對這樣的結果做出一套具有思考邏輯的說明,並展現出做研究的技巧。劉軒教授也鼓勵學生,在學期間多參加研討會及競賽,透過實驗、寫論文及口頭報告,都能確實地累積研究能力與經驗;走出實驗室的同時,也能看見其他人的研究,重新思考自己的學習方向。

讀生物相關科系,畢業後該讀生醫所嗎?

劉軒教授表示,生技產業確實有人才的需要,但多要求碩士以上的學歷。為鼓勵學生就讀研究所,長庚大學推行五年一貫、七年一貫制度,協助學生更快地取得碩士及博士學位。大三下學期時,學生可申請五年一貫和七年一貫制度,五年內完成碩士學位,或最快於七年內,完成博士學位。

成為教授之前,我也曾是茫然的大學生

「媽媽,妳是一個科學家嗎?」女兒突如其來的一個問句,才讓劉軒教授回想自己成為一名科學家的旅程。她坦言,自己並沒有立定過成為科學家的志向,只是在考大學時,分數剛好落到生物系,就去讀了。

「生物系畢業的時候,我跟一般生物系的學生一樣,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就考了研究所。碩士班畢業後,我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於是繼續考了博士班。」因為茫然而繼續讀書,劉軒教授卻也慢慢訓練出興趣,最後成為專業的生物醫學科學家。而透過自己的研究,得以真正為人類社會做出貢獻,也帶來莫大的成就感。

「我希望讀生科系的同學們,不要因為看到那 90% 可能失敗的機率而裹足不前,喪失學習的機會,而是積極地看到那 10% 可能成功的機會,好好充實自己。」劉軒教授以自身經驗,勉勵生科系的學生們,即便迷惘,只要認真做好當下的事情,機會就會隨時到來。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