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關於就讀長庚生醫所的經驗分享
大二出國到 MIT 比賽成了他翻轉人生的起點
縱使陳永瓅從國高中就確立自己對生物的興趣,但在長庚生醫系求學的前兩年,他也礙於台灣生技產業現況,而對畢業出路感到迷惘,雖然未來充滿不確定性,永瓅總是告訴自己,與其怨天尤人,還不如做好當下的每件事。起初,他原以為自己會是平平淡淡地度過大學四年,後來卻在朋友邀請下,共同組織起第一屆國際合成生物學競賽長庚代表隊(iGEM CGU),前往美國波士頓比賽,因而走訪了哈佛大學、MIT 校園,永瓅當時受到外國大學學術討論的盛行風氣所震懾不已,更親眼目睹到當地生技業如火如荼的發展,這都無疑為他打下了繼續朝生物領域鑽研的強心針,因此,他透過系上五年一貫制度,繼續在長庚生醫所進修,更從中找到對癌症研究及分子生物學的研究興趣,預計將來想往海外攻讀博士班,持續朝自己的夢想直線奔跑。
長庚大學簡介
長庚大學位於桃園市龜山區、新北市林口區交界處,離校園最近的商圈為林口長庚醫院院區,從學校騎機車過去會花上 15 分鐘的車程,搭校車則要 20 分鐘左右,學生若想前往台北市區,則可以善用機場捷運。在食宿方面,校園內就設有學生餐廳,缺點是選擇較有限,若要到校外用餐,永瓅最推薦的是去長庚醫院院區,商圈內有百貨公司、拉麵店和長庚學生必知的飲料街,選擇相當多樣。長庚大學更保障學生在學期間校內住宿權益,最新的宿舍明德樓是特別提供給大學新生、研究生申請,房型為兩人房,每學期費用為 12,000 元,相較外宿租屋便宜很多。在永瓅眼中,長庚大學好比是有著豐沛研究資源的大金庫,背後不只有台塑企業支持著校園硬體設備的建設與更新,長庚醫院更提供了醫學院科系豐富的臨床資源與經費,校內儀器、專業技術團隊更給予了學生最強大有力的後盾。
長庚生醫所其實跟你想像的很不一樣
關於大眾對生醫所常有的誤解,永瓅也在影片中一一破解,第一,生醫所不等於醫學系,畢業生是不能考取醫師執照的;第二,生醫領域不同於單純的生命科學研究,不研究植物、生態,僅從事致病微生物或醫學相關的研究。
一窺長庚生醫所三大組別
長庚生醫所分成生化暨細胞分子生物學、生理暨藥理學、微生物學三大組,申請者在錄取時就會得知自己的組別,其中生化暨細胞分子生物學組探究的是 DNA、RNA、蛋白質在細胞扮演的角色與運作機制;生理暨藥理學組是以宏觀角度研究神經科學、心血管與動物行為;微生物學組主要探究病毒、細菌致病原因,其中也有部分實驗室探討人體受微生物影響所產生的免疫反應。在申請上,永瓅強調若大學非生命科學背景出身的人會很需要多研讀生醫期刊論文來補足理論基礎,而五年一貫制度保留給長庚生醫系學生的名額為18位,由於五年一貫的學生是從大四開始修研究所課程,能藉此縮短取得碩士班學位所需的時間。
長庚生醫所特色
長庚生醫所不只實驗室主題多元、老師們都很認真教學,研究經費更是充裕,對於添購儀器和耗材、儀器保養都相當大手筆,讓學生能實際操作儀器,在做研究時更可以免去後顧之憂。又因為長庚生醫所與醫院有著緊密連結,研究生不只易於取得實驗材料(如腫瘤切片、尿液檢體),還能從和醫師的交流中,了解臨床上遇到的困難,藉此作為研究題目。值得注意的還有,長庚生醫學所每學期學雜費僅32,000元,幾乎等同於公立大學費用。
長庚生醫所未來發展
在畢業出路上,長庚生醫所學生可以擔任生技產業的研發人員、行銷人員或臨床試驗員,所謂生技產業類型通常有藥物開發、基因檢測、細胞療法等,永瓅也提到除了進入私人企業之外,也可以選擇繼續攻讀博士班,將來成為大學教授、研究助理,或者到中研院當研究員。
申請長庚生醫所前你該知道的事
在申請研究所時,永瓅建議學弟妹不要太拘泥於系所的名字,而是要從自己喜歡的研究領域去挑選,換言之,應了解過該研究所提供了哪些實驗主題,確認其中有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後,進而提出申請,方能藉此避免實際就讀後才驚覺不如預期的憾恨。
至於有哪些系所和長庚生醫所相似呢?永瓅舉愛滋病研究為例,生化分生所是探討宿主受感染後細胞內蛋白質、DNA、RNA 的改變與與致病機轉;生理藥理所則從病理症狀的宏觀角度,去探討愛滋病感染對人體影響,並從事藥物的研發和精進:而微生物及免疫所是專注研究 HIV 病毒結構、感染機制,以及人體的免疫反應。
過來人的建議
關於研究所生活的規劃,永瓅強調研究所和大學最大的差別在於,因為必修課少、修課彈性較高,研究生是擁有更多自主時間,但多半還是花在實驗研究上,最常往來的對象也多是同個實驗室的學長姐與指導教授,故他建議,學弟妹不妨在碩一時完成所有畢業學分修習,並多選技術性課程,讓自己能對做實驗更上手,也為碩二保留更完整的時間能進行實驗研究。
印象深刻的課程
在「書報討論」中,學生會輪流報告期刊論文,並在老師帶領下討論論文架構,從中除了學習怎麼做研究,也要針對研究內容、邏輯提出質疑,很有助於批判思考的訓練;「碩士論文研究」則好比研究生兩年的心血結晶,須通過三次口試審核,才符合畢業門檻,永瓅的主題為「利用 CRISPR/Cas9 技術重啟鼻咽癌中抑癌基因」,是運用基因編輯讓抑癌基因能恢復原本的功能,解決過往癌症治療常會遇到的抗藥性難題。值得注意的是,長庚生醫所在碩二會舉辦壁報競賽,讓研究生有機會整理自己現階段的研究於海報上,並將海報公開讓各系師生瀏覽,此時便大大考驗著研究生的科普表達能力。
與其安安穩穩度過大學四年,我選擇為自己創造機會!
在朋友的邀請下,永瓅在大二時投入了第一屆 iGEM CGU,起初團隊曾受限於高昂的報名費而卻步,所幸在校方的資助下,最後得以順利出國比賽。雖然比賽主題為基因工程,但由於其中會牽涉到儀器設計、問卷調查等內容,故永瓅團隊中也網羅了來自工學院、管理學院的同儕,能和各領域的夥伴協力達成目標是讓他覺得很難能可貴的經驗,而在全球最高學府哈佛大學、MIT 的所見所聞更是深深烙印在他的心裡,促使他立下將來要出國進修的志向。
讀研究所的意義
每個人讀研究所的動機都不同,有些人圖的是進入職場後能有更好的待遇、更多的升遷機會,但對永瓅而言,他覺得研究所帶給自己的不僅僅是對於一領域專精,更寶貴的是獨立思考和自學能力,當他面對前所未有的難題時,更懂得從不同角度切入,另闢新徑。在講座最後,永瓅感謝一路以來支持著自己的實驗室夥伴、指導老師、家人與女友,讓他能順利過關斬將,持續朝夢想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