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責任編輯:李欣怡

核稿編輯:張紹敏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 | University Assessment and Testing | Dr. Ryan Chung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 | University Assessment and Testing | Dr. Ryan Chung 訪談

那股突破框架的決心,是出走的契機

「最大的改變是專科那兩年,聽到游泳隊教練分享在海外求學與生活的經驗,當時覺得是很新鮮特別的體驗」。目前在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 擔任 The Director of University Assessment and Testing 的鍾教授,從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畢業後,在師長的建議下前往 Springfield College 攻讀 Sport Management 和 Teaching and Administration 領域,並拿到先後拿到了碩士與博士學位,而這一切都要感謝當時自己一股勇敢改變的心聲。

當兵退伍時,鍾老師開始反思自己一路走來都是按照既有升學體制、遵循父母所願而走。想起當時游泳隊教練和他們分享自海外生活與求學的故事,勾起他想改變的決心。雖然在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畢業,得到當時被認為能很容易找到工作的管理學位,卻因無法忽視內心想轉換環境、找尋更多可能的渴望,在師丈提及出國唸書這個選項後,毅然決然地接受這項提議。於是抱持試試看的心情跨出這一步,不管成功與否都不留下遺憾地走出舒適圈去嘗試與突破。

美國最吸引我的,是褪去包袱的自在感

「美國最吸引自己的地方是 Freedom! 」鍾博士笑說在美國是沒有包袱的,能自由地發揮創意並且恣意地做自己,展現所擁有的能力。人們不會因為家世背景、成績好壞而決定一個人,你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在這裡機會攤開在每個人眼前,正因如此每個人都很積極爭取。在美國的同儕競爭還是很激烈,唯有迫使自己成長、突破框架並且 be yourself and sell yourself 才能讓人注意你。然而這一切並非為了要踩著誰的屍體往上走,學會凸顯和包裝自己,才能讓他人更認識你、進而協助你往更明確的方向前進。

當初如何選學校與主修?最後又怎麼會走向高教領域?

回想當時選擇 Springfield College 的原因,除了從師丈的分享中得知 Springfield College 擁有優良的師資和學習氛圍外,當年亞洲人在美國東部還是少數族群的生活環境,也是吸引鍾老師選擇這所學校的原因之一,鍾老師說在被外國人包圍的環境生活與學習,更能幫助海外同學快速融入當地生活。除了環境與師資,Springfield College 重視師生互動、鼓勵同學學習而非營造高壓競爭氛圍的校園文化,對鍾老師來說更是一股難以抵擋的拉力。

正如前面提及的,學校教授們非常鼓勵鼓勵同學多方探索的原因,在研究所第一年鍾老師接觸了研究法和統計相關的課程,發現這應用在教育領域會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因此最後選擇往 teaching and administration 研究和發展,這個方向融合了教學、統計、研究與管理。看似是職涯方向的轉彎,但鍾老師說這些都是過往經歷中不斷的累積後所產生的連結與融合。

從勇於轉變的美國高教中反思臺灣高教環境

目前在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 的 University Assessment and Testing 擔任負責人的鍾教授,負責協助各系所制定教學與發展方向;除了以學校本身發展目標作為制定各系教學方針的大方向,所有的政策皆是以學生為本位,課程、資源的安排方向,都是在確保同學們完整吸收該領域知識、在探索和學習過程中找到未來發展目標。

不只政策制定圍繞著學生,教學亦是如此。鍾老師說到相比當時他在臺灣學習的方式,就是跟著老師將課本中的知識一字不漏地念完,屬於較於填鴨式的教育模式,在美國老師更喜歡用問題引導同學思考與學習。「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after you graduate?」「Why do you want to do this? Help me to understand this.」這是美國的老師在學生入學的第一天就會問學生的話,為的就是讓學生能夠提前思考、規劃,同時也讓老師們能夠針對每個學生的狀況引導與協助。

談到從自身工作經驗中對美國高教體系的觀察,『勇於轉變』是美國高教很大的特色。「當十年前的政策不再適用,就會有人提出來討論,大家一起找出更好、更適合現在的方法。」然而反觀臺灣現在高教體制的問題,不管是從在臺灣的大學任職的朋友口中分享所了解的情形或是從文獻中看來,教授發現了一個在臺灣各校教育政策中很大的問題就是「以學生為本這件事情,在臺灣的教育政策中式微」鍾老師感嘆,當學校與老師存在的目的,不再是以教導學生為主要目的,而更重視研究與取得更多校務資金、資源為目標,那我們真的該思考大學存在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呢?

回想在美國求學時是否有遇到什麼困難?

「知道問題在哪裡、要找什麼資源、人脈解決問題,是我在當國際學生時最大的收穫。」鍾教授笑說自己其實是個很幸運的人,一路碰到很多貴人的幫忙。但同時也觀察其他同學在適應上遇到很大的障礙。許多海外求學的學生在異地生活,因為感覺沒有人了解自己而感到沮喪或失落,然而鍾老師卻從另一個方向思考,是否是因為我們不擅於、不曾嘗試表達自己的感受,而造成的結果?因此每當觀察到同學遭遇這樣的困難,鍾教授總是鼓勵他們要學著和人溝通,因為唯有試著把自己的感受、處境、面臨的狀況與周遭的朋友分享,別人才有機會更了解你,進而協助你。也只有在自己願意跨出這一步,才能讓自信心一定會提升。

在美國生活與工作 15 年的鍾老師對美國學生的觀察,他說:「美國人其實很愛 show off,他們很有自信也喜歡和有自信的人做朋友,因此在課堂上美國同學很愛發言,雖然很多時候是錯的,但從中學著表達想法,老師也因此能更了解每位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狀況。」這和他在臺灣求學時,鼓勵同學先想出正確答案再舉手發言、同學也因為怕出錯而不敢分享的狀況很不同。回頭看這兩種不同教育方式,鍾老師認為就算同學的發言錯了又何妨?這也是一種很好的溝通與學習方式!

學校排名、地點,真的是選學校時最重要的嗎?

「最終你還是要回歸自己,你想要的是什麼?學生應該要花時間去了解,這間學校可以提供什麼樣的資源讓你可以達成自己的目標。」鍾博士分享自己當初選 Springfield College 也是因為了解這間學校的風氣、文化是符合自己想要的、需要的。與其一味追求學校名氣,不如靜下心來好好思考究竟自己想要的是什麼?這間學校是否真的提供足夠的資源輔助你朝目標邁進。回歸初衷遠比學校的排名來得更重要,否則很容易迷失在名氣的假象,甚至停滯成長的步伐。

想在美國找工作,該具備怎樣的條件?

在美國工作多年、身為主管的鍾教授在分享海外工作經驗時提及,「You have to make sure that you can do multiple things, so no one can compete with you.」他常常鼓勵同學在深耕專業的同時也將觸角往外身去學習不同的東西,讓自己成為不容易被取代的人才,同時也能開闢更多不同的道路與學習機會。以學校的工作來說,除非真的很有信心自己所教的領域只有你能做,否則學校聘雇老師的條件除了教學以外,能流利的和學生、同事溝通,以及擁有管理背景等,皆為不可或缺的基本條件。

另外鍾教授提及,call for reference 是美國很常見的文化,卻也是國際學生在求學和找工作時很常忽略的。因此和教授們保持良好互動關係,會在找工作面試時發揮很大的加分作用。承接前面所分享的嘗試和他人溝通與分享關於自己的心境感受,是讓人更了解你的重要方式。多和教授們互動學習,甚至分享自己對未來規劃與想法,更能讓老師們深入了解你給予更適當的協助與指引。鍾老師認為比起學校的名氣,讓教授們了解你不只能協助同學們更準確地朝目標前進,更是在求職時的一大助益呢。

訪談最後,鍾老師再次提醒同學們,不管學校的排名如何,永遠不要安逸於現有環境,只有不停地跨出舒適圈挑戰自我,才能不斷成長、前進。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