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講座製作由 IOH 幫手 張鈞婷、劉大維 協助 責任編輯:林立麗

ALPHA Camp 創辦人 陳治平 Bernard

分享此講座

PART 1:關於創辦 ALPHA Camp 的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對亞洲的全盤理解

曾任職於全球前三大管理顧問公司貝恩策略顧問(Bain & Company, Bain & Co)、負責 YAHOO 亞太區數位廣告業務的運籌帷幄,並在 TMI 台灣創意工場擔任新創團隊導師,ALPHA Camp 創辦人陳治平 Bernard 的每一項經歷都是令大多數人欽羨不已的夢幻頭銜,究竟他每一次職涯轉換的契機是什麼?擁有多次創業經驗的 Bernard 最後又為何選擇在台灣開啟他嶄新的創業教育事業 ALPHA Camp 呢?Bernard 談到自己的學經歷背景,在加拿大滑鐵盧大學(University of Waterloo)拿的是電機工程與經濟學士,從事半導體設計工作的四年後,他選擇到麻省理工學院史隆商學院(MIT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攻讀 MBA,畢業後在 Bain&Co 擔任顧問的 Bernard 從未停止找尋個人志業的腳步,為此他曾在北京創業、開發手機軟體,從中發現到:「倘若核心用戶的行為不存在、或是難以改變,產品再好也沒有用」,於是他轉戰 YAHOO,藉廣告業務總監一職,四年裡奔波於香港、日本、韓國、澳洲等國家,累積起對亞洲用戶的全盤認識,更知曉網路行銷的奧秘,「這個工作的核心就是把產品、市場拉在一起,讓工程師知道用戶的使用需求、想要怎麼樣的產品,而業務人員也了解工程師是如何開發的。」Bernard 說明業務總監所扮演的溝通橋樑角色。

找尋自己的核心

帶著從 YAHOO 學到的數位行銷經驗,Bernard 和學妹創立連結時尚部落客與電子商務平台的社群,Bernard 認為該社群成功關鍵可歸納為兩大點:第一它加強了部落客文章的傳播與影響力,讓其能以寫文章營生,進而激勵部落客有動力產出品質良好的文章;第二它也讓部落客的追蹤者能更加了解時尚潮流。縱使事業經營得有聲有色,Bernard 卻無法從社群管理中獲得滿足,他發現這群部落客是將時尚作為表現自我的個人信仰,然而這是當時 Bernard 內心難以連結的:「我最核心的發現這不是我想做的。當你在幫助一群人解決問題,但這件事卻離你的核心非常遠時,這不是一件好事,會很難幫助你撐過創業裡大大小小的問題。」於是 Bernard 選擇出走,開始了 TMI 台灣創意工場的駐點創業家生涯。

教育的影響力

除了在 TMI 提供新創團隊建議,Bernard 也擔任 MIT-China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Forum 導師,從中他發現到亞洲、美洲創業家間很大的差別在於商業思維,他推斷這可能與亞洲人從小受到的教育有關,在 20 歲以前大多數人是往返於學校、補習班,生活體驗裡根本缺少對商業世界的了解。也因為擔任導師,Bernard 深刻體悟到教育著實能改變一個人,甚至影響到整個經濟社會,於是他開始猶疑了起來:教育能當作自己職涯的選項之一嗎?自己的下一步是什麼?直到在好友的推薦下,Bernard 接觸到 Starter League 的 Coding Bootcamp。

Starter League 的啟發

「每天起來的工作是去學習,是件多麼美好的事情。」Bernard 回想著自己在 Starter League 的感動與瘋狂體驗,光是三個禮拜的時間,讓他從全然不懂網路前端、後端的外行人,搖身一變成能參加 Hackathon、寫程式來解決問題的 Builder,喚起自己對 ”Learning, Creating, Building”  深厚的喜愛。因為確認自己對「以 Build thing 來解決問題」的熱愛、也看見教育足以讓人改頭換面的機會,Bernard 對 ALPHA Camp 的構想逐漸成形,但重點是該如何開始?又改從何處開始呢?

為何選擇台灣

不同於一般人為了創業就馬上放棄既有工作,Bernard 選擇先在台灣執行小規模專案,並遠距觀察成效,他認為與其奮不顧身地跳入創業,還不如給自己一點空間去體驗這件事是不是你真正想做的,雖然會為了兼顧兩者而忙得不可開交,但唯有把自己逼到極限,才能真正檢視個人熱情所在。而他選擇台灣當作據點的原因是第一台灣產業結構正面臨著變革,工程師將成為其中的搶手人才;第二台灣社會普遍敬重工程師一職;第三台灣網路新創團隊的崛起,提供了軟體開發人才的就業市場;第四台灣不論租金、各項服務費用都遠比香港便宜,故創業的起始成本、機會成本都較低;第五台灣消費者對採用新產品、服務的接受度高,電商市場也遠比香港、新加坡還大。不過,Bernard 也提及台灣市場的陷阱在於「不大也不小」,因此在新創團隊在發展中較容易卡關,但是這更彰顯了 ALPHA Camp 能提供給台灣新創團隊的幫助,透過 10 週課程,不僅培訓寫程式的實戰能力,更是擴展學員的思維(Mindset),做好面對全球化市場的挑戰。因此在歷經六年的專案準備,Bernard 決心放手一搏,創辦台灣首間創業學校 ALPHA Camp。

ALPHA Camp 實戰營

「因為我對教育的熱忱,我也看見市場是存在的,以後不管你是中小型、大型公司對科技人才、新創思維的需求只會越來越多。」以把人帶進未來產業為使命,ALPHA Camp 的課程設計包含程式、網路行銷實戰營、業界交流與專案實作,並規劃亞洲新創人才實煉計畫幫助學員在結業後迅速與職場接軌,近年更設立 Rising Stars 新鮮人助學計畫,鼓勵有潛力的年輕人投入新創事業。

成為 ALPHA Camp 的一份子

「教育最困難的是兩邊都需要同樣的投入。」Bernard 坦言 ALPHA Camp 不見得適合每一個人,為了招募到有足夠動機想做出一番改變、持之以恆又懂得團隊合作的學員,ALPHA Camp 的申請設有重重關卡,除了學費不斐、需繳交申請資料之外,更要經過線上測驗與面試的階段,Bernard 表示他不是希望每位申請者拿滿分,而是想藉此篩除很快就放棄的的人,讓每位申請者都認真思索過這樣的課程適不適合自己、做好「非努力不可」的心理準備,「如果你肯堅持努力,我可以把你放到對的地方。」Bernard 信心滿滿地暢談著把亞洲新創、人才、產業 know how 串連起來的願景展望。

最好也最壞的時代

當社會質疑著大學教育不足以追趕上業界日新月異的需求時,Bernard 認為傳統教育的設計本身就不是為了滿足企業需求而生,而教育也沒有所謂的對錯好壞,因為每個人的興趣、學習方式都不同,他深信在科技蓬勃發展的背景下,這對教育的未來,是一個最好也最壞的時代。因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教育必須要真正能做到因材施教、擁抱多元價值,人文社會才能繼續順利運轉下去,那麼究竟要如何達成因材施教的境界?Bernard 提出他個人的想法:「利用大數據來推斷每個人的特質,並以網路、科技來遞送適宜的教育服務。」乍聽之下,可能像是科幻小說的情節,但 Bernard 笑稱人們每天使用搜尋引擎、社群網站所看到的建議廣告,不正也是透過相似的方式達成的嗎?Bernard 也分享到他對「創新創業」的見解,常人認為創業與創新最大的差別在於「創業是為了解決問題」,他舉 iPhone 的發明為例,說明不論是創新或創業也好,最重要的其實是創造新價值,方能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找到自己在社會中的角色

走過多次創業經驗,Bernard 坦言:「創業是一件非常、非常辛苦的事,甚至我可以說 It’s the worst thing you can do to yourself」,他認為自己從創業中得到最寶貴的經驗就是重新認識自己,因為創業的路總是孤寂,起初你會發現有好多事情是必須自己跳下去處理,但卻有很多事你都無法做好,你會正視到個人的弱點,但也能從中發現自己真正的熱情所在,Bernard 滿足又熱切地說著:「40 歲,我真正找到自己在社會中想要扮演的角色,我可以做的事情 This is how I can participate in the world」,他也談到成為人父後心態的轉折:「Think beyond yourself, beyond your time. 你考慮的不是現在活著的幾十年,而是想他會活在什麼樣的世界,自己又能做些什麼影響,你怕的不是明年、後年,而是二十年。」

擇你所愛,愛你所選

針對現下世代的年輕人,Bernard 提出建言:「人生太短,浪費時間在你不喜歡的人事物上是無法倒流的。」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他認為當今青年面臨到的是選擇困境,出國深造、進入大公司、創業,每一條路都看似康莊大道,教人徬徨,Bernard 建議多嘗試無妨,但人生是一個減法,終究要做出取捨。而在不清楚自己的能耐有多少時,Bernard 笑談 ”Get Shit Done”,唯有真正試過,才可能找到讓你專注、堅持的熱情所在。

PART 2:針對觀眾的提問進行答覆

Q1. 為什麼 ALPHA Camp,未來沒有要往中國大陸發展?

Q2. 想給年輕人在時間管理、個人規劃上哪些建議?

Q3. 如何建立長久的 Network?

Q4. 比起亞洲其他國家,台灣的青年需要加強什麼?

Q5. 學員參與 ALPHA Camp 的實際投資報酬是什麼?

Q6. 對於工科背景申請 MBA 有什麼建議?

Q7. 用什麼樣的方式和兩歲的女兒談創業家精神?

Q8. 會讓自己的小孩接受台灣教育嗎?

Q9. 有沒有想讓創業家精神深入到國小教育?

Q10. 申請 MIT Sloan有什麼建議?

Q11. 什麼樣的社會環境願意分享最頂尖的知識?

Q12. ALPHA Camp 為什麼沒有教導策略面的技能?

Q13. 如何將創業家精神分享給身邊的人?

Q14. 如何讓自己能一直堅持個人的信念?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