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關於就讀柏克萊加州大學國際發展學系的經驗分享
被貼上的無數標籤
「很多時候只是誤會與曲解,老師不聽解釋,就因此被貼上問題學生的標籤。」卓亭均自2015年畢業於柏克萊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在名校光環的加持下,讓人難以想像過去她在台灣因為沉迷電玩,被老師視為問題學生。她在高中時被家人送到美國唸書,畢業後到拉斯維加斯就讀內華達大學飯店管理系。然而,平時就有翻譯文章習慣的她,因為學校的標籤,使她分享學術性資訊時屢屢為眾人質疑,於是她離開內華達大學,在三年內換了三所學校,最後來到柏克萊加州大學。
進入柏克萊加州大學
柏克萊加州大學傍山面海,從地鐵站出來後只要走三分鐘,即可抵達學校西門。而學校南門的電報街承襲了60年代的嬉皮風格,路上隨處可見異國小店,此處也是遊民的集散地,不少外地人會被大量遊民嚇到,事實上柏克萊加州大學的學生皆與遊民和諧相處。柏克萊加州大學擁有 32 間不同主題的圖書館,共享資源讓學生能輕鬆借閱 UC 系統大學的書籍。另外,來到柏克萊加州大學,就不得不提到位於學校後山的景點 BIGC,BIGC為學校的榮譽標誌,每年與史丹佛大學進行校園競賽(College Rivalry)時,都有學生在此處守著,以防 BIGC 被漆成史丹佛大學的代表色。除此之外,校園亦有不少處可看見兩校的競爭趣味。
國際發展學簡介
亭均在柏克萊加州大學雙主修國際發展學(Development Studies)與政治學(Political Science)。國際發展學為歐美國家常見的學科,研究領域橫跨社會、經濟、政治、城市規劃等,著重國際發展的理論分析與反思,特別關心 15 世紀後的政策如何影響國際局勢。她認為國際發展學能使學生思考長期為社會大眾所接受,卻不去質疑的事實。國際發展學系同時也試著理性批判非營利組織的做法,學生畢業後多進入非營利組織工作。因為學科的學習領域是如此廣泛,常會被人們認為是無用之學,她卻答道:「有沒有用從來就不是科系的問題,而是你在讀這門學科的心態問題」。
雙主修政治學系
「因為對政治反感,所以我學政治。」由於國際發展學與政治學有極大關連,亭均在大三時決定雙主修政治學,她認為,權力之所以由少數人掌握,是因為多數人不願關心政治,若想透徹問題的根本,不讀政治不行。柏克萊加州大學政治系分五大支系:美國政治、政治理論、政治研究方法、比較政治、國際關係,學生需擇一支專攻。雖然她專攻國際關係,但修了比較政治的課程後,發現自己更偏好由各地區的角度分析政治,勝過以宏觀角度分析國際情勢。而比較政治的課程,主要使用基本政治理論分析各地區的國家政治,也著重從歷史、民生角度了解政治狀態。
柏克萊加州大學特殊課程
亭均對於現今社會議題抱持許多疑惑,卻始終得不到可靠的解答,譬如媒體長期以來對非洲以及中東的形象塑造,為何在得到國際援助後,仍沒有改善?又或者生活中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事情,是如何被塑造出來的?於是她修讀了 "DS10: Introduction to Development Studies" 課程,老師會透過大量的發問來引起學生思考,也經常藉由互相矛盾的資料閱讀,提醒學生事情的多面性。柏克萊加州大學還設有 "DeCal Course",是由學生授課,鼓勵同儕互相學習,課程內容包羅萬象,像是射箭、電機入門等等,由於可以算作實際學分,內容又很扎實,每學期都有不少人搶著選修。
課外的休閒活動
「在柏克萊,最大的活動應該就是抗議吧!」亭均開玩笑道,卻也不是沒有來由,柏克萊加州大學承襲著左派、嬉皮的傳統,擁有反抗精神,過去學生還為約聘員工及助教發聲。她在課餘時間則參加巴洛克室內樂團,這號稱全世界唯一「用真的巴洛克樂器演奏音樂」的學生樂團,不僅是由學校提供大量資源,還會為樂團學生提供一對一的音樂家教。除此之外,她更抓住機會到南非動物保育園、舊金山非營利組織實習,然而,她提醒許多實習都表明僅供美國國籍學生,因此身為國際學生在實習機會上較為吃虧。
內向的人同樣能活得精采
勇於發言、活潑外向⋯⋯大家常認為這是在國外求學必備的特質,但從小就內向的亭均並不以此為意。初時,怕生、內向的性格使她課堂討論的成績不佳,然而她逐漸抓到訣竅,透過與教授、助教的郵件往來,或者提前準備下堂課的資料,在每次閱讀中挖掘自己獨特的見解,並且在課堂上抓住時機表達意見,不必每個話題都急著參與。只要你的見解獨特,話不必多,一兩句就足以讓大家印象深刻,讓教授感覺到你的用心。其實,無論外向、內向都好,只要努力展現自己就對了!
PART 2:關於考取柏克萊加州大學國際發展學系的準備分享
考試準備
準備出國留學的同學,時常會不知道該考 TOEFL 還是 IELTS。過去北美多間學校,都只接受 TOEFL 成績,但近幾年許多學校也開始接受 IELTS 成績。就兩者相比,亭均認為,IELTS的成績換算起來,對學生更有利。至於究竟該考 SAT 還是 ACT,由於每個人考試習慣不同,同學們可以上網找歷屆試題練習看看,再做抉擇。
大學部選校
「比起世界排名,你還有更多重要因素要考量。」亭均指出,多數國際學生會以排名來選擇學校,卻忽略了學校風氣與位置。同學們與其注重世界排名,不如花點時間了解各校風格及歷史,才能選出最適合你的學校。另外,國際學生在申請大學時,多以研究型大學、藝術音樂學院為主,但如果同學們英文程度不錯,也可以考慮申請文理學院,錄取率雖比研究型大學低,教學質量卻是極好,對未來申請研究所也很有利。
公立還是私立?
對非美國公民、沒有綠卡的學生來說,公私立學校的學費都很貴,想爭取獎學金也很難。如果同學有考慮唸研究所,公立、私立大學的選擇就極為重要,因為申請研究所看重的是 GPA,而非學校排名,若是大學教授給的 GPA 偏低,就會對申請研究所有影響。「美國沒有百分之百會錄取的學校。」亭均說即便成績高於目標大學的標準,同學也不該掉以輕心,如果太隨意準備備審資料,就算那所大學的錄取率極高,也是有可能被刷掉。
別聽信網路傳言
「與其誤信謠言,不如直接問校方。」許多人會輕信網路留言,對於申請美國大學的流程有所誤解,亭均認為與其花時間去分辨網路資訊真假,最快的方法就是直接詢問校方。她提醒大家,若想要在明年秋季入學,最好能提前一年暑假取得所有考科成績,到高三上開始申請大學。申請時,無論是內容、標題,用字遣詞都要多加琢磨,魔鬼藏在細節裡,花多一點時間準備,才能有最完美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