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庚教授說給你聽系列:長庚大學數位金融科技學系教授 張森林 訪談
臺大電機系出身的財務博士,社會轉型引領他跨入商學領域
「我讀財務博士的時候,一開始是非常惶恐的,因為我前面只讀了一個財務碩士,覺得自己所受的訓練與同學相比較為不足。那時候我在思考要研究什麼主題,就發揮了經濟學的『比較利益』,把電機系的專業應用到財務工程,這也是我現在想要推廣金融科技的動機。」現任長庚大學數位金融科技學系主任的張森林教授,曾任臺大財金系主任,由臺大借調至長庚大學,負責創辦全國第一所以金融科技(FinTech)為主的科系。
回憶起求學階段,張森林教授說:「30 幾年前我讀臺中一中的時候,跟著潮流選了自然組,很幸運的聯考考得還不錯,就上了第一志願——臺大電機系。」適逢臺灣民主化轉型,社會大眾要求解嚴、萬年國會改選,也關注經濟快速發展所造成的社會問題;身處第一學府的臺灣大學,同學普遍具有知識份子的使命感,張森林教授也在關懷社會的同時,廣修人文社會、商管科系的課程,自電機系畢業後轉讀臺大商研所,再透過公費留學制度,赴英國蘭開斯特大學(Lancaster University)攻讀財務博士。
「每個學科都有跨領域的可能,在財金領域裡的『財務工程』,需要的工具有機率論、統計學、數值方法和程式語言,這些其實都不是傳統商管學院主要訓練的專業。」帶著在電機系累積的工程數學、數理模型推導能力,張森林教授在尚未有「π 型人」一說時,便已是整合工程、商學雙專長的跨領域人才;而後當人工智慧、大數據興起,其研究轉往機器人理財績效、機器學習的選股策略,成為國內培養金融科技人才的最佳推手。
AI、大數據、物聯網的發展,如何帶動 FinTech?
「受惠於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技術的突破,金融科技的發展可以說是水到渠成,銀行、券商提供的線上開戶服務,以及線上開戶時的人臉辨識便是金融科技的範例之一。」張森林教授說,他在臺大電機系時,便已接觸到早期的人工智慧,但運算仍有許多限制,當時的硬體設備也不足以支撐人工智慧的發展,唯有等到硬體、軟體都有了相當程度的進步,才能由資訊科技全面引領其他產業升級或轉型。
「『數位金融科技』就是把尖端的資訊科技、設備,應用到金融領域的各個應用。」談到 AI、大數據、物聯網如何應用於金融科技,張森林教授解釋道,「物聯網是透過設備,蒐集金融科技運用時所需要的數據,比如說人臉辨識需要先蒐集資料,然後才能做分類、特徵選取等等。」而大數據是將物聯網所蒐集的大量資訊做進一步的分類與整理,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則屬於大數據分析方法中較為新興的部分。
「機器人理財」的效益是?金融科技如何達成「普惠金融」?
「『機器人理財服務』是將理專服務的功能轉至線上,投資人完成包含理財目的、風險屬性的網路問卷後,『機器人理財』將自動化地配出最適合的投資組合。」張森林教授說,自動化的機器人理財還有一大好處,就是可以即時監控市場變化,當原本配置的投資組合已不適用,機器人理財會自動作出提醒,並進行「投資組合再平衡」的動作,再次將資產投資配置調整為最合適的組合。對金融業者來說,使用機器人理財可以省下高額的理專人力成本,提供客製化的服務;而民眾透過紀律化的投資,得以賺取長期、穩定的報酬,形成雙贏的局面,這正合乎聯合國、我國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金管會)都在提倡的「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淺白一點來講,就是提供民眾更方便、費用更低的金融服務,比如說很多民眾想要開證券戶,但是白天都要上班,不太可能請假去開戶,現在很多券商提供線上開戶的服務,你根本不用到營業據點去,這就是『普惠金融』的具體展現。」張森林教授表示,「普惠金融」是透過解決金融服務使用上的痛點,使得金融知識相對不足的民眾,或資源較匱乏的弱勢族群,也有機會透過理財服務,改善經濟條件。隨著金融科技蓬勃發展,行動支付、網路銀行、網路投保、網路下單交易股票等服務大大降低了理財的門檻,也就更有機會落實「普惠金融」。
數位金融科技學系、財金系、資管系、工管系的不同是?畢業後能做什麼?
「數位金融科技學系和財金系、資管系、工商管理學系的學習範疇其實是有部份重疊的,但是關懷的重點很不一樣!」張森林教授解釋,長庚大學數位金融科技學系欲培養兼具財務金融專業、資訊科技專長的跨領域人才,以提供民眾優質的數位金融科技服務為目標。而財金系主要學習個人與企業獲取資金、資金投資的管理知識,金融體系的貨幣、銀行、證券投資、資產、負債、保險皆涵蓋在內,培養的是金融領域的通才,對於資訊科技於金融的應用面不若數位金融科技學系來得精深。至於資管系與工商管理學系,前者著重將資訊科技應用於企業管理的各個層面,後者則以企業經營管理所涉及的生產、行銷、人力資源、研發、財務等管理知識相關,培養管理領域的通才。
「根據金融研訓院最新的銀行關鍵人力供需研究顯示,未來三年內,銀行業對於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是最大的,占比高達 30%。」張森林教授說,數位金融科技學系的畢業生除了擔任財金系對應的證券分析師、量化交易員、金融商品設計、基金經理人、財務風險管理師⋯⋯,更可從事智慧金融、數位金融的相關工作,就業前景與薪資水平都比一般商管科系更具優勢。
全國首創數位金融科技學系,大一到大四怎麼學?
「我們在大一、大二的課程以財金領域的基礎課程為主,包含經濟學、會計學、統計學,還有財務管理、投資學等課程,在大一、大二需要把基礎建立好。」除了傳統商管學院科系的必修科目,資訊科技能力也是數位金融科技學系的必備學能,學生在大一、大二就會開始接觸程式設計、資料結構,以銜接大三、大四的金融科技核心課程,如金融資料探勘與機器學習、理財機器與保險科技、財務金融深度學習、區塊鏈與智慧合約、程式交易演算法等等。張森林教授建議,學生可於大三、大四多多修習整合性的專題研究課程,以「金融科技 App 專題」為例,將會嘗試開發自己的金融 App,同時整合創新的金融服務功能。
在選修課程的部分,分為財務金融、財務數量、財務工程、金融科技等四大領域,「財務金融領域」主要學習財金進階課程,如投資銀行、基金管理⋯⋯,適合未來想至一般金融機構、企業財務部門工作的學生;「財務數量領域」著重計量、時間序列的學習,培養產業研究員、產業分析師、量化交易部門所需要的能力;「財務工程領域」適合對期貨選擇權、風險管理有興趣的學生,對應的工作為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部門、新金融商品部門、精算部門等等;而「金融科技領域」以智慧合約、區塊鏈的學習為主,未來可進入金融科技部門、金融科技新創公司,也很適合自行創業。
數位金融科技講求實務能力,我可以怎麼培養?
「我們特別設計了工作坊的微型課程,這是屬於一學分的課程,同學可以透過工作坊具體了解金融科技如何落實在各個面向。」張森林教授說,長庚大學數位金融科技學系規劃數位支付、證券型代幣發行、套利交易、監理沙盒等四大金融科技的重要應用面作為工作坊課程的主題,課堂上聘請來自證券、銀行、保險、投信、金控產業的業師指導,並以討論學習的方式進行。
談到系上提供學生哪些實務練習的軟、硬體設備,張森林教授這樣說,「我們目前成立的期貨人工智慧實驗室由臺灣期貨交易所捐贈先進的電腦設備及完整的交易資料,系上也會採購 OptionMetrics 的選擇權價格資料庫;在這麼完整的軟、硬體設備下,學生就有非常多練習的機會,去熟悉期貨市場的運作機制、交易風險和報酬的特性,把金融科技的方法運用於期貨市場。」未來將再規劃金融區塊鏈實驗室、量子金融實驗室⋯⋯,學生著手專題研究的面向也會更廣泛。。
實習、海外交換、獎學金,不可錯過的學習資源
「作為國內第一所數位金融科技的新設科系,本身就有所謂的先進者優勢((First-mover Advantage)),除了結合長庚大學資工系、資管系、智慧運算學院的資源之外,長庚大學是台塑企業支持的學校,課程設計非常重視企業實習和實作的部分。」張森林教授表示,台塑企業提供長庚大學管理學院學生至國內台塑相關企業、美國台塑實習的機會,加上系上教授與產業互動頻繁,以張森林教授自身為例,便擔任臺灣期貨交易所的監察人,透過教授的人脈,可為學生爭取到證券業、期貨業、銀行業、保險業的實習機會,同學也可申請至金融科技新創公司實習。
除了海外實習,長庚大學數位金融科技學系也預計與國外大學簽訂出國交換計畫,加上校務基金健全,系上正在研議效法美國大學提撥校務基金供學生投資實作的可能性,同時設置包含成績優異、弱勢、清寒、低收入戶、原住民等獎助學金,減輕學生求學階段的經濟負擔。
給高中生的備審面試、學習歷程檔案的建議
「數位金融科技學系希望培養金融科技的跨領域人才,我們非常歡迎不管是自然組或是社會組的學生來報考,所以我們在學測、分科測驗都是採取分組招生的方式。」張森林教授直言,適合就讀數位金融科技學系的學生首要具備的特質為「兼具理性與感性」,理性面上要有科學思維,感性面上要關懷社會人文、重視人文素養,才能成為跨領域的人才,同時還得不排斥數學及程式語言;張森林教授說,金融科技與資訊科技能力密切相關,課程包含數學、邏輯思考、程式語言的紮實訓練,即使不是非常擅長數學一科,但也至少不能排斥學習。
「藉由學生的學習歷程檔案和面試,我們會希望可以了解學生的個人特質、興趣、職涯願景是否與數位金融科技學系相符;學生對於金融科技運用的理解和興趣,也會是教授評估的重要標準。」張森林教授建議有志於就讀數位金融科技學系的學生,務必展現足夠的就讀動機、認識「普惠金融」與人文關懷之間的連結,且由於金融科技尚處於發展階段,這樣的新創產業更需要擁有創新思維、勇於嘗試、不自我設限的人才。
理財是要帶給人幸福的!數位金融科技的社會共好使命
「理財是要帶給人幸福的,我對學生的期許第一個就是要善盡專業,要從客戶的角度出發,而非金融機構獲利的角度出發,金融從業人員應該以客戶的最大利益為優先。」由臺大電機系跨域商學、財務領域,張森林教授自學生時期便謹記自己作為知識份子的使命——我們要幫忙解決社會問題,也從與金錢、經濟最息息相關的金融產業,看見改善大眾經濟條件的可能性。「整個社會要共好,就是要拉弱勢族群一把,如果你可以透過提供好的金融理財服務,讓弱勢族群賺取穩健、較高的報酬,對於改善他們的經濟條件是非常有幫助的,所以我也期待數位金融科技學系的學生可以成為『普惠金融』的尖兵。」
當年憑著聯考分數選填科系,張森林教授坦言在電機系讀得有些「水土不服」,透過廣修外系課程、參與服務性社團,逐漸摸索出整合電資工程與財務金融的跨域專業。或許大眾多將財務金融、金融科技領域視為「最賺錢的行業之一」,但從張森林教授的言談當中可以確信——只要抱有人文關懷的素養,便能找到能以自身專業貢獻這片土地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