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教授說給你聽系列:財務金融學系教授 陳明賢 訪談
選擇大學校系志願時,該考量哪些層面?
其實在高中階段選擇的校系跟畢業之後所從事的行業不見得會非常有關聯,所以學生跟家長現在要思考的只是一個方向的問題,尤其不是每個人都能考上自己想要的科系,所以我會建議學生跟家長:首先,學校很重要,因為它與學習資源有關,比如對於資工系的同學,交大、清大就在科學園區附近,也有很多專業教授,機會相對多;而絕大部份的外商銀行、投資銀行都在台北附近,如果你未來想走金融業,就要將此納入考量。
接著要考量的是未來性,我們現在對科系的了解都是根據目前或是過去的狀況,但是現在是一個變化比較大的時代,比如說人工智慧、資料科學、大數據分析、智慧車等等,所以也要考量到未來性。
其實家長的想法不見得會比學生的更好,任何人可能都沒預料到自己最後會從事的職業,所以在決定科系時,要有一點點的彈性,比如台大財金系大概有 20 幾位教授,其實只有一位是台大財金系畢業的,其它的教授是從管理、工、理學院來的。你大學讀的科系跟最後的專長常常是有很大的距離,所以最重要的是學生要積極地探索,不斷地自我檢討與找資源,好的大學應該要有足夠多的資源,讓學生去轉變方向,或是增加專長。
掌握三大備審內容準備方向
我們想看的東西跟你念過的科系或參與過的活動,其實都不見得會直接相關,我們比較注重的是,第一,你有沒有具備來修我這個科系所需要的知識背景,以財金系為例,你除了要表現出自己對高中基礎科目的掌握,也要對財務金融有了解,並且想辦法把這些知識背景融入在你的備審資料中。
第二,你有沒有具備這個行業所需要的技能,像我們定位財務金融是一個服務業,要面對客戶,所以溝通、協調,甚至團隊合作的能力都很重要,所以學生可以著墨在社團活動表現,如果曾經有領導、團隊合作,甚至有踏出舒適圈的經驗,都很重要。
第三是態度,各行各業都會有基礎的價值觀跟態度,比如財金系學生有可能管理到非常多的金錢,所以道德操守與謹慎的特質就非常重要,教授會藉著備審資料,或是口試的過程當中,來看看你是不是符合這一行業的工作。
我們是歡迎不同類組的學生來報考,其實所有的大學科系都應該如此,不用因為高中如何分組,就自己對號入座,限縮科系能找的學生。高中的分組是非常大方向的分組,可是有非常多的大學科系是歡迎不同領域的人。
在備審資料中最常見的錯誤
學生在寫專業領域上犯錯是可以被寬容的,像是講未來的期許時,雖然我們都知道他寫的可能不適合,但是我們會原諒,但有些錯誤是不太可以原諒的。第一,不要把科系的名字寫錯,像是「財金系」寫成「財經系」就是一件很疏忽的事情。第二,考生可能會修改同一份備審資料,投到不同的系所,我們常看到兩種錯誤,首先是備審資料沒有修改完成,我曾經看到某位學生用英文、中文寫自傳,中文那一份是台大財金系,可是英文那份是寫台大電機系。
教授雖然不至於會把這點小疏失大作文章,但是這代表你需要花更多心力檢查,再來我們比較害怕當某位學生申請很多個不同類型的科系,可是又不想花很多心血,所以就會把很多事情都寫得模稜兩可,希望同一份資料可以用在所有科系,但是如果你的備審資料真的像瑞士刀一樣什麼都可以用的話,那非常有可能每一個教授都會覺得你沒有寫到他想看到的東西。
學生有時候需要去揣測一下教授可能想看到什麼東西,備審資料有點像是化妝的過程,有些學生會在自己的經歷上做出言過其實的修飾,教授會覺得這是警訊。雖然每個人都會做一些修飾動作,但這很可能會讓老師們覺得你不誠實,所以你要適當表達,不要過度表達,你一定要有自覺,當教授們問到你任何備審資料上的東西,一定要能自圓其說,一旦你沒有滿足教授原先的期望,反而是更不好的。
關於面試的準備注意事項
不同科系的面試進行方式都滿不一樣的,所以建議考生在口試之前,去系辦問一下,或是問去年學長姐一些事前準備。再來,申請入學是「你挑我,我也挑你」,所以你不能說我今天挑了台大財金系,然後卻告訴我你對台大財金系一無所知。 如果你現在是高一高二的話,我們會勸你平常就要累積看財經報紙、節目的習慣,也可以去找一些行業前輩、專家或老師們,去了解這行業所需要的人格特質,這些東西都會讓你在準備備審或是口試過程中能夠言之有物,更符合教授的期望。
口才的練習遲早會用到的,有非常多的高中會幫考生安排模擬口試,可是千萬不要認為這個模擬口試一次兩次就夠了,你自己在家可能要訓練十幾次,爸爸媽媽是幫助你訓練的好幫手。當你練習自我介紹 20 次,難道你到時候還會講不好嗎?當我問你:「未來想要做什麼?為什麼想讀台大財金系?」你事前練習個 20 次,當然也會講得很好,所以有很多事情是必須累積的。
在專業的部分,大家都講的不是很好,但所有的教授都會注意你有沒有聆聽、有沒有專注的看著他、有沒有面帶微笑、以及禮貌跟談吐,如果你有顧到這些,教授對你的印象應該不會太差。
其實考生都能知道他會被問到哪些問題,因為到面試現場時,都會填一張個人資料表,那有點像是履歷,裡頭要寫你做過的事情、參加過的競賽、你的報考動機等等,這就是面試時唯一會在老師手邊的資料,跟職場上一樣,教授會看著你的履歷表問你問題,所以你填在個人資料表的資料都有可能會當作問題素材。
比如說教授會問你,既然你參加過科展,那當初是怎麼決定科展的題目?你用怎麼樣的方法得到你的研究成果?教授們會針對他覺得有趣的問題來發問,我們希望當學生參與交流活動時,他是會有一些省思的過程,這就是我們在找的可塑之才。
在面試中,教授希望能從同學身上觀察到哪些特質或能力?
其實我們不希望這一群學生全部都只會念書,每位教授都想要找到一群很多元化的學生群體,比如說領導方面的人才,或是一個非常會表演的人。我有一個學生,他最後被花旗招募為儲備幹部,原因是他歌唱比賽得過非常好的名次,當然他專業方面要有足夠實力,但是偶爾你會發現,就是這些才華變成臨門一腳。
當然不見得所有令人印象深刻的考生都是可以模仿的,比如說我們常常會問考生,如果你四月份就知道你會進台大財金系,那到九月份開學之前你會做怎麼樣的安排?99% 學生都會說要加強財金方面知識,或是加強語文能力等等,可是我們遇到一位學生說她要去減肥,因為如果她有機會進入夢寐以求的台大,她當然希望可以瘦一點、漂亮一點。教授們都覺得這位同學很有趣,她的幽默感讓教授留下很好的印象,為她自己大大加分。
大學升學過程的核心價值
很多人想把備審、口試的過程改掉,因為太辛苦了,也有人說太主觀了。其實千萬不要怕讓學生吃苦,任何辛苦都是學習。而且今天藉著備審和口試,學生能知道如何去呈現自己的優點、如何從教授身上揣摩他們想看到的東西,這種能力在求職、申請研究所的過程都用得上。
再來,本來所有事情都是有主觀性的,如果完全追求客觀,那也不公平,就像以前的年代就是只靠聯考決定,那也不是最公平的。我是希望在現在這個制度下,學生要盡力做出正確的決策,像是今天很多人考上醫科,卻發現根本不喜歡,你不覺得這些人被放在不對的棋盤上面是一種浪費嗎?從來不是制度不好,只是總有一些人認為自己在這個制度上面沒有佔到便宜,他就會說:「是不是要修改遊戲規則讓我比較容易被選上?」
升學考試只是決定你進入哪個科系,大學教育才更重要的。有許多人在大學裡面轉變科系、轉變專長,得到一個非常好的結果,這樣的人比比皆是。所以制度本身設計好了就好,然後教育要做更實質的內容,這才是我們要做的事情。
進入大學前可以做的事前準備建議
在日常空暇時間,要規劃一些時間讓你自己去探索科系,如果你對管理顧問公司、投資銀行不是很了解,可以 google 找一些資料來看,看看能不能引起你的共鳴,然後再進一步搜尋,看看一個管理顧問,他在大學裡面應該學什麼、那些東西是不是你也想學的。
現在學生花太多時間在準備讀書跟考試,但高一高二的學生還有一些空檔,你必須去抉擇,看你願不願意把手機關下來,用一個小時的時間去找找資料,如果看到一些有價值的資料,把文章留著,這些東西都會讓你之後的備審資料言之有物。
關於選填志願的親子溝通
我會覺得當學生的朋友會比當他的父母親更重要,因為從父母親的角度就會對孩子有一種期待,好像是你必須成功,不然我就要繼續養你,但是這樣只會把學生逼到家長的對立面,就沒有機會幫助他,他有困難也不會來找你,這才是最糟的狀況。
其實今天孩子如果說他做了一個決定,你去當他的幫手與朋友,當他遭遇到困難的時候,就會找你商量。和諧的親子關係可能是最好的策略,因為不論是家長要小孩走的方向、或孩子自己想走的方向,都有可能是錯的,我們都是不斷在探索,不斷在修正,在這個過程當中,我相信如果小孩子可以多一些朋友,不只是家長,學校教授也很好,或是已經畢業的學長姐,都能夠成為心靈導師,唯有這樣,不管時代怎麼改變、世界怎麼改變,他都知道支持他的力量在那裡,其實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