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責任編輯:Bella Huang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心臟內科主治醫師 蘇峻弘

分享此講座

關於在中山附醫擔任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的工作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人生中超過 20 年,都是在中山醫學大學度過

「我是一個道道地地的中山醫人,從求學到畢業後 20 年的工作,都在母校跟附設醫院完成。」現任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的蘇峻弘,自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後,就進入附設醫院的內科擔任住院醫師,三年內通過三個專科醫師的考試,並在博士班畢業後,接下醫學系的教職,傳授臨床經驗和醫學知識給母校的學弟妹們。「很多長輩給我們的既定觀念就是,要賺錢,第一賣冰,第二做醫生。」蘇醫師選擇走上醫師這條路,但他沒有忽略自己心底對於教學的熱忱,也因為中山醫學大學及其附設醫院的環境,讓蘇醫師得以同時圓滿成為醫生與教授的夢想。 

我是臨床醫師,也是醫學系副教授

「以前以為讀了醫學系,就只能當醫生了;現在發現我可以身兼多個角色,我可以當醫生,當學者,還可以當一個好的老師。」連續三年得到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優良教師的榮譽,在附設醫院也榮獲四屆教學優良主治醫師,蘇醫師說,當醫師最好的出路未必是自行開業,在醫學中心、教學醫院工作其實更是「進可攻,退可守」的選擇。「想學特殊技術,通常只有在醫學中心才做得到,臨床上的發揮更是無可限量。」在醫學中心執業,能夠和學校的教授合作研究,參與國際級的大型會議,院方也十分鼓勵專任醫師參與教學。「把一個學生教好,讓他成為一名好醫師,去醫療成千上萬個患者,那比起我每天把 5、60 個病人看好,可以影響更多人。」身兼數職,雖然忙碌,但蘇醫師透過教學工作,確實獲得專屬於老師的成就感。 

心臟專科醫師與重症專科醫師資格

會同時考取心臟專科醫師和重症專科醫師,蘇醫師表示,當時是基於初任主治醫師時現實狀況的考量,也是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對於新進醫師的照顧制度。為幫助剛升主治醫師的年輕醫師渡過還沒有太多病人的過渡期,院方會安排年輕醫師擔任加護病房的專責主治醫師,或是 PGY 的指導醫師,配給相對應的薪水。蘇醫師便選擇先到加護病房,擔任專責主治醫師,同時考取重症專科醫師執照,他形容這段經歷對於醫療技術的歷練是個很好的過程。 

中山醫學大學及附設醫院

「中山醫學大學與其他學校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是一個有人情味的地方。」在中山醫學大學待了超過 20 年,蘇醫師眼中的校園,洋溢著像家庭一樣的溫暖氛圍,而附設醫院也給予醫師們完善的保障制度。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部早已提早實施每週 80 工時的標準,也徹底執行 PM off 的制度,在 24 小時的值班後,隔天上午上班到 12 點,就必須下班。「有一點辛苦,但又不要爆肝,這是作為一名醫師該求得的平衡點。如果沒辦法讓自己成熟,就只會辛苦更久。」 

這是個能讓你有足夠表現的舞台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屬於醫學中心,不論是臨床醫師,兼任教學及研究的醫師,都能自行決定工作的步調。「有人會說中山附醫會不會是一個舒適圈,造成大家不夠積極努力?我覺得並不是這樣,中山附醫雖然舒適,卻是可以隨時突破的舞台。」事實上,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非常支持醫師們參與國際會議及競賽,同時編列足夠的預算,讓同仁能夠短期出國進修。蘇醫師便曾經到韓國參加 TCTAP 競賽,並連續兩年獲得優勝,完成了自認並不是太舒適的全新突破。他想告訴有志於加入中山附醫的同事及學弟妹們:「要怎麼達成成就與目標,還是取決於自己,中山醫學大學及附設醫院絕對是一個能讓你發揮想做的事情的舞台,它是一個能讓你有足夠表現的舞台。」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 PGY 制度

說到 PGY 該如何選擇醫院,身為 PGY 指導醫師的蘇醫師說:「這家醫院一定要有辦法讓你學到足夠的醫療知識,不能是太小的醫院,也不能是患者多樣性不夠的醫院,所以醫學中心確實是比較適合的選擇。」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 PGY 平均照顧 8 到 10 位患者,蘇醫師認為這樣的工作量不至於讓 PGY 忙到沒有時間思考患者的病情,而能有餘力專注於學習臨床經驗,熟悉基本處理原則和轉診的單位。而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亦設有完整的內招制度,所有熱門科別都會優先錄取曾經在中山附醫當過 PGY 的醫師,必須經由開會決議沒有 PGY 醫師達到錄取標準,才會進行外招。 

PGY 不可不知的心態建議

「醫學的學習,是絕對需要時間的一件事。PGY1 的這一年,最重要的是經驗的累積;PGY2 的這一年則好好觀察醫師的生活型態,思考未來要當哪一科醫師。」多次擔任 PGY 面試考官,蘇醫師也透露自己會青睞的 PGY 類型,「個性正向,不會以生活品質為最大考量的態度,是擔任一位醫師的基本態度。」在學習階段,先要認定所選擇的醫院就是適合受訓的單位,著重於如何累積經驗和成熟度,而不是只想追求熱門科別與輕鬆工作。「到醫院學習時,記得一定要是以病人為中心的學習,不要躲在會議室裡看書,也不要再要求老師開很多課來講課,這都是沒有用的。以病人為中心的學習才會真正學到東西,也才是一輩子不會忘記的東西。」 

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的日常職務

在醫學中心擔任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日常職務大致可分為門診、教學、研究三個範疇。「絕大部分在醫學中心等級的次專科醫師,一週最多就是看四節門診。」四節門診以外,蘇醫師會安排兩到三個時段,做介入性的心導管手術、心律不整的治療等等。在教學方面,有教學固定開會、心電圖教學時間,參與內科部既定的會議、心臟內科的晨會;此外,蘇醫師也負責 PGY 和住院醫師的教學,偶爾到學校上大堂課。看診與教學以外,才是自己做研究的時間。蘇醫師特別提到,當一名心臟內科醫師,一定會輪值緊急心導管的班,值班當週必須 24 小時 on call,有些辛苦,卻是真正地在救回一條條人命。「解決緊急狀況,救活病人的命,就是心臟內科醫師的本職。」 

你適合心臟內科嗎?

心臟內科經常面對病人生死交關之際,但只要第一時間做出適當的處置,也能讓病人彷彿起死回生般地迅速好轉。「當心臟科醫師的成就感,就是在鬼門關的前面把患者拉回來。」蘇醫師認為,有耐心、行事有效率,善於立刻做出判斷的人,就很適合選擇心臟內科。而心臟內科中不乏許多優秀的女性醫師,表現得比男醫師還要好,除了正值懷孕期間的女醫師在治療上會稍微吃力一些,平時完全沒有任何性別上的差異。 

醫人者,也是病人的老師

「學了很多知識後,你可能覺得有些問題很笨,但你可能也忘記當初花了多久的時間才搞懂這些問題。」身為第一線面對病人的醫生,每天都會接收到許多來自病患的疑問,醫生必須具備足夠的耐心,日復一日地回答重複的問題。蘇醫師表示,從病人的角度來思考,病人之所以大老遠地來到醫院掛號、看病,就是希望能從醫生端得到該吃的藥和對於自己病痛的解惑。「醫生,也是病人在醫學方面的老師。」以耐心和同理心,去感受病人的心情,把你學到的醫學知識傳達給病人,這是當醫生最重要的事。 

充滿無限可能的心臟內科

「心臟內科醫師是不可能被 AI 人工智慧所取代的,不但不會被機器人取代,我們還會去取代別人。」蘇醫師十分有自信於自己的專業,從心臟科最基本的心電圖判讀,到侵入性的心導管技術,這些工作都只有經驗老道的心臟科醫師才足以勝任。而心臟內科現今的技術,也已經發展到可以取代部分傳統的心臟外科技術了。「心臟內科在未來還是充滿無限的可能!不諱言的,它相對來說比較辛苦,但也經常是真正救人命的一個科別,我從不後悔我選擇了心臟內科這條路。」成功救治人命的成就感、突破舒適圈的研究成果、師友及學生對其教學的肯定,回首一望,20 年來的成果竟已如此豐碩。蘇峻弘醫師確實在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心臟內科,找到一展長才的人生舞台。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