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此講座由Johnnie Walker The Keep Walking Fund 夢想資助計畫所贊助

講座製作由 IOH 幫手陳禹秀協助 責任編輯:林立麗

UCL 建築系 李冠毅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PART 1:關於在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就讀巴特雷建築環境學院的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此講座於 2017 年底前錄製,拍攝畫質與講座架構較為精簡,建議也可至平台上觀看其他同校或同系講座
最前衛的建築學院

與建築聯盟學院(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School, AA)同樣位於倫敦、擁有世界頂尖建築學院的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UCL)究竟有何出眾特色與資源?講座中,冠毅首先介紹了 UCL 周邊鄰近倫敦各大博物館、美術館的地理位置,提供了學生許多思考設計、激發創作的刺激,以及 UCL 涵蓋人文藝術、法律、建築、工程、數理、生命科學等眾多學院之特色,因此校內跨系合作、學習交流的風氣相當盛行。接著,冠毅提到 UCL 巴特雷建築環境學院(The Bartlett School of Architecture)分為:Architecture(RIBA Pt2)、Graduate Architectural Design(GAD)、Urban Design、Architectural History 四大類碩士班學程。冠毅說明到 RIBA Pt2 為兩年制學位,其每年舉辦的 Summer Show 更是建築界矚目的一大焦點,為 UCL 的金字招牌,冠毅特別建議未來若想取得皇家建築師執照、在英國就業的同學修習此學程。他也提及了自己修習的 GAD 之特色為三學期、一年制學位,課程偏向前衛、實驗性的設計,例如運用 grasshopper 插件來處理數位參數指令、以 Processing 程式語言去控制參數分布與撰寫 Maya、Max 等程式,其中又在「互動式建築」(Interactive Installation)投注最多研究心力,更結合機械系、媒體應用學系師資擔任客座教授,打造從電腦 3D 建模到實體機械結構運作的全方位教學模式。

打破你對建築設計的想像

在三學期的課程規劃方面,第一學期初教授將要求同學在兩到三週內完成快速設計作業,並以同學於該作業中呈現的設計取向分為八組,再來由各組導師(tutor)帶領同學探索自身感興趣的設計議題,冠毅也分享了自己當時對 BMW 輕量化概念車曲線設計的研究;第二學期則是團隊合作完成導師指定的設計專案,冠毅也提到當時和 13 位組員協力執行 ”Chimera” (源自希臘神話中的混身獸)專案的過程,他認為這項專案訓練的不只是與人溝通協調的能力,更令冠毅體悟最深的是電腦建模與實體產出的差距,他發現到很多時候即使是電腦運算裡合理可行的設計,但實際組裝時依舊會遇到許多問題,例如卡榫間的容許度、構材的韌度、交界的處理。此外,第二學期的另一大重頭戲則是為期兩週的建築參訪,冠毅回憶到當時因為 ”Chimera” 團隊將至奧地利(Austria)的 Kunsthaus Graz 美術館參展,於是導師突發奇想決定利用倫敦到奧地利的旅途間來進行各地建築參訪,而這段造訪法國、義大利、瑞士、德國、比利時等地名勝古蹟與現代建築的旅程也拓展了冠毅對建築設計的想像與思考,是他體悟最深又難忘不已的美好回憶。第三學期則到了壓力最大的求學階段,不僅要將自身一、二學期的研究成果統整為設計理念論文,更要奠基於論文來發展自己的畢業作品設計。

磨利視野

除了課程之外,冠毅也和大家分享了在 UCL 絕不容錯過的寶貴機會,例如校內定期舉辦的建築大師演講、工作坊、 RIBA Pt2 的年度盛事 Summer Show,而其中最令他印象深刻的就是結合 Maya 與時尚設計的 Daniel Widrig 講座,以及校方邀請 MIT 教授 Skylar Tibbts 帶領的 ”Self-Assembling Units” 工作坊。在求學期間的收穫部分,冠毅總結「善用學校資源、東西方的設計思維、突破慣性設計模式與重新思考參數化設計的實踐性」四點,他認為所謂的「資源」不限於校園硬體,而是你身旁的教授與同儕才是最珍貴的資產,所以冠毅鼓勵大家多去和不同領域的人交流、增廣見聞,他也以自身和同儕的互動經歷來告訴學子們:在處理設計主題時,亞洲人採取的減法式思考與歐美的加法式思考間存在著多大的不同。而在 UCL 兼具數位與實務的建築教育下,也讓冠毅學習到以更多樣的角度去切入設計,同時考量到更多實際層面。最後,他則以「打開心胸,磨利視野」勉勵學子都能找到自己看待世界、分析事物的獨特視角。

PART 2:關於申請研究所的準備分享

此講座於 2017 年底前錄製,拍攝畫質與講座架構較為精簡,建議也可至平台上觀看其他同校或同系講座
申請資料

在 PART 2 講座中,冠毅則提醒同學們申請學校時務必先查詢各校標準與重要時程。一般來說,美國學校申請時間集中在年底與年初,英國則為二到五月間,他更建議同學們在確認時程後,便可以更妥善規劃自己 GRE、TOEFL 與作品集的準備進度。此外,冠毅強調了語言能力對海外留學的重要性,他認為同學不該把檢定考僅當成入學門檻,因為英文能力對同學在課程的理解、評圖討論上都非常重要。冠毅更分享了自己有別於一般入學方式的申請經驗,藉此提點同學們好好把握住留學教育展的機會,在會場上向教授展現自己的專長與對設計的思考邏輯,留下鮮明印象。

作品集準備

在作品集內容上,冠毅認為重在「凸顯個人特色,展現多樣性發展」,不管是都市規劃、建築模型或裝置藝術作品皆可列入其中,以呈現出自己具備處理不同設計的潛力。在整體排版方面,冠毅則建議大家省去點綴性的標頁設計,因為多餘的小標只會分散教授評選作品集時的注意力,他認為同學可採取「大圖配少許文字」的簡潔排版,方便教授一目了然。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