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關於在哈佛設計學院就讀都市設計研究所的經驗分享
從零開始,摸索建築
Tim Wong 黃駿賢,畢業於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 UM)建築系,2002 年進入哈佛大學設計研究學院(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GSD),2005 年畢業後在舊金山(San Francisco)工作,2008 年回到亞洲,現任職於淡江大學 Architectural studio。Tim 介紹 MU 前兩年可自由選課、不限定科系,像他選修資工領域(Computer Program)、藝術史(Art History)、建築歷史(Architecture history)等課程,這兩年的緩衝期(buffer area)可以考慮自己是否適合建築,後兩年則會有較密集的課程訓練,除了建築概念,還有關於 building control system 議題。
當都市設計遇上建築
GSD 比起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等學校,課程內容更加多采多姿,而 Tim 選擇 GSD 還有另一個原因:在 GSD 求學時,也能在 MIT、Government school 就讀其他課程。Tim 分享他自身的經歷,原先以 M.Arch 1申請入學,因為本身對於研究大規模的建築模式有興趣,第二年選擇加修城市設計(Master of Architecture in Urban Design, MAUD)。他所就讀的雙聯學制(concurrent degree),原先 MAUD 需要兩年,但和建築一起就讀,則只需三年就能得到雙學位。
在 GSD 最大的收穫
Tim 分享進入 GSD 後,真正的對手並非同班同學,而是自我激勵(self–motivation)所促成的進步,學習在環境中生存,不能等老師來教你、也不要等老師幫助解決問題,而是靠自己去找尋答案,老師扮演溝通、討論的角色,老師認為 GSD 學生都具有自我約束(self-discipline)的能力,由自身產生動力去執行作品。Tim 分享 GSD 教會他最重要的三件事:自我激勵、自我要求和獨立思考(independent thinking)。
PART 2:關於申請研究所的準備分享
學院介紹
Tim 介紹 GSD 分為:Master of Architecture(M.Arch I & II)、Master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MLA)、Master of Urban Planning(MUP)、Master of Architecture in Urban Design(MAUD)、Master of Design Studies(MDes),Tim 就讀 M.Arch1 和 MAUD 。
申請標準
國際學生需看 TOEFL、GRE、Essay、Portfolio 和 Referral letters;TOEFL 基本要求為 92 分,而 preferred 為 104 分;GRE 的詞彙部分(Verbal section)為 157 分,計量部分(Quantitative section)為 155 分,而分析性寫作(Analytical Writing sections)則為四到六分。
申請資料
另外學校相當重視 essay,Tim 認為這不僅是訴說生平故事,更要展現自己就讀學校的熱忱,像他分享「建築之於你的意義」;而申請學校時也可加入自己本身如何和學校做連結、配合學習,他分享研究所時,並非期望老師和學校的教導,而是自己找到研究題目,所以闡述想法、思考邏輯和找到連結相當重要。Tim 給予製作 Portfolio(作品集)的建議:平時養成習慣,在完成一份作品時,就先將它整理歸檔,最後申請研究所時就能快速集結、彙整;且 “Portfolio is also part of the design”,Tim 再三強調作品集也是設計的一環,無論是申請學校或是工作,有好的概念,若缺少排版設計,也只是枉然,應將視覺呈現(Visual presentation)和概念合而為一,他提醒申請 GSD 的學生須留心注意。
補助減免
Harvard 目前所提供於國際學生的補助共有五類:GSD 補助(need-based grant)、符合特殊條件(Specific Grant)、Restricted Grant、Outside Scholarship、Alternative Education Loans。
PART 3:針對觀眾的提問進行答覆
藉由對談回答一般學生對於是否出國讀書有的困惑。談出國的原因,經由方瑋老師出國工作的經驗和Tim的留學經驗對照,釐清到底出國的理由是什麼和文化衝擊的影響。再談為什麼回到臺灣?在專業方面,建築設計和相關設計領域上,兩位老師將各自的想法實際執行在工作中,分享出國經驗對他們當前所做的事情或未來計劃的影響,並給有出國計畫的朋友們一些建議。
Q1.請問老師以一個12歲就出國的留學生要如何和臺灣的(大)學生談出國留學?(00:56)
Q2.臺灣留學生面對即使學成歸國卻沒有相對的環境可以發揮,還必須負擔留學的成本。兩位老師的看法如何?(04:54)
Q3.兩位老師目前都在臺灣,想請問在出國之後,是什麼原因選擇(回)來臺灣?(12:07)
Q4.能否跟大家分享剛剛提到的想法該如何落實?如何對應兩位目前正在做的事情?(20:25)
Q5.依老師的說法,出國其實不再那麼必要嗎?(3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