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感謝尚月實業有限公司 鄒品喬女士 以此講座鼓勵後輩:「分享與傳承」

講座製作由 IOH 幫手 陳繼芸、李效慈、江芷清、林蓉萍、張家彬 協助 責任編輯:謝明希 核稿編輯:林立麗

建國高級中學 Alan Tung 童聖驊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PART 1:關於就讀建國高級中學的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此講座於 2017 年底前錄製,拍攝畫質與講座架構較為精簡,建議也可至平台上觀看其他同校或同系講座
是榮耀亦是責任

畢業於建國高級中學的童聖驊目前即將前往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niversityofCaliforniaSanDiego,UCSanDiego)主修分子生物學系,在講座中,聖驊提到大眾眼中的建中常是一群擁有很高學業成就的人,但在聖驊眼中,建中是一塊招牌,是榮譽也是負擔,會讓人用更高的標準來看待你,所以自己就要更努力地去證明。聖驊認為在建中的同儕們都很有想法,敢於提出自己的意見,也有很多的學長資源,從前一兩屆到出社會的校友都常回學校給學弟們回饋,這些都促使聖驊更勇於挑戰普通高中生不會接觸的道路。

建中的分班模式

建中一個年級有29個班,特殊班級有科學班、體育班、數理資優班以及人文及社會資優班。科學班會在每年三月提前招生,一班30位同學,會跟大學、中研院合作進行一些特殊課程;數理資優班則是入學之後以考試來決定錄取名單。和其他高中不同的是,建中高一的時候會以第二外語的選擇分班,讓學生擁有基礎的第二外語能力,高二之後會分類組,大部分的建中生都會選擇三類。另外,建中可以免修課程,免修的方法是透過校外的競賽考試或是校內的免修考等。

重視實作的課程

建中極重視同學實作經驗的累積,故化學課程中完整的預報、實驗到結報過程,都會讓學生親自執行,聖驊自己就曾做過阿斯匹靈以及亭德爾效應(Tyndalleffect)等實驗。在建中,藝能科也強調實用性質,像是家政課中,他們要自己設計菜單,做出一套謝師宴料理,另外還會學習服裝穿搭、家庭關係處理等;音樂課則會專注於班級合唱團比賽,雖然並不是每個人都很會唱,但聖驊認為參與的過程才是最重要的;美術課除了有基礎的素描之外,文創產品的發想、3D列印則是比較新穎的授課內容;在生活科技課中,學生則會學到如何拍攝影片、繪製電腦立體圖像以及製作動畫等等。此外,建中每週會有兩節課以跑班形式來從事特殊課程,例如「永續的餐桌」是在校園的角落種植稻米,當然,還會有一些跨領域的選擇,例如當表演遇上文學、綠色遇上化學等等,聖驊說他選擇的則是「生物研究導論」,在這堂課中他學到了一些解剖及更加深入的生物知識。

當我們一起模擬聯合國

模擬聯合國則占了聖驊高中生活很重要的部分,學生們會模擬聯合國大會開會的方式去了解不同國家的思維以及顧慮的項目,他和夥伴也曾前往北京參加哈佛模聯大會。建中的模聯,是以課程方式進行,他們也曾和耶魯大學在台北的模擬聯合國組織協辦課程。在這當中,聖驊是擔任總召,他提到自己在模聯學到的可以用六個字概括-團隊、創新、思考。

外交小尖兵競賽

外交小尖兵是由外交部主辦的比賽,分為戲劇、演講、機智問答三個部分,聖驊在高一時便與四位夥伴組隊參賽,當時大家對自己很有信心,充滿銳氣不願意妥協,因此協調的過程帶給他很多的收穫。這項比賽從2004年舉辦以來,歷屆建中學長都有拿到前四名,因此校方還舉辦有外交小尖兵回娘家的活動,讓學長給予學弟們建議。聖驊經過四個月的準備,最後也如願拿到第一名,並和外交部官員一起出訪英國跟愛爾蘭,在這項活動中,他交到了很多的朋友,有了更遼闊的視野。

建中生在德國

和北一女一起舉辦的德國交流計畫則是另一個讓聖驊印象深刻的活動,因此,他獨自到德國巴登.符騰堡邦(Baden-Württemberg)生活了兩個禮拜,在期間還遇上了德國世界盃足球賽,他說,那真是一個瘋狂的夜晚,街上的汽車喇叭響徹了整晚。此外,聖驊也曾在台灣接待德國學伴,帶著學伴到台灣各地遊玩,從中聖驊理解到必須從外國人的角度想去設計遊程,這種換位思考讓他獲益良多。

不一樣,所以要咬緊牙關向前走

聖驊在高一暑假到國外大學參訪之後,就決定要選擇國外升學這條路,便從高一下就開始準備,高二下就考了ACT、SAT等考試,之後為了要參與更多課外活動來充實自己的履歷,讓聖驊與班上有點疏離,要去平衡國內外升學這兩條路,對當時的他來說,是相當艱辛的,所幸學校老師願意給予彈性,才讓他能夠堅持下去。聖驊也分享到在線上申請和校友面試之後,便會陸續收到通知,當初收到史丹佛的拒絕通知曾讓自己消沉很久,但在調整心態之後,咬緊牙關,他選擇繼續向前走。

不只有一個方向,讓別人的經驗照亮你生命中其他的路

在建中的三年洗鍊讓聖驊有了建中人的特質--更有個性、自己的想法,並勇於爭取機會。他說,不要想著自己一定要去到哪,人生不是一條單行道,適合自己的地方從來不是絕對的,而是你來到一個地方後,要不斷去思考:「自己可以做些什麼?」在最後,他也鼓勵大家將自身的經歷分享出來,他說:「如果一個人的經驗可以幫助一百個人,那他的力量就可以放大一百倍。」聖驊很感謝在自己的求的路上,有學長及老師給予了許多的幫助,因此,未來,他也希望能幫助到更多有志於海外升學的莘莘學子們!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