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感謝高雄呂媽媽以此講座鼓勵後輩:「孩子 記得爸爸媽媽永遠愛你噢 放膽去逐夢吧」

講座製作由 IOH 幫手 廖于欣 協助 責任編輯:林立麗

早稻田大學 運動科學系 林子郁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PART 1:關於就讀日本早稻田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博士班的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此講座於 2017 年底前錄製,拍攝畫質與講座架構較為精簡,建議也可至平台上觀看其他同校或同系講座
早稻田大學之豐厚資源

「去日本留學、做研究」相信是許多人夢寐以求之事,然而其中會遇到哪些現實層面難題?面臨風俗大不同的社會氛圍、高物價的生活壓力,熱情與理想之間該如何權衡?畢業於早稻田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博士班的林子郁 Emily 將娓娓道來自己三年來的研究生涯與異國生活體驗。擁有台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班背景的她一直深信「運動能帶來全人類健康和幸福感」,而在校方獎學金幫助下,順利來到早稻田攻讀博士班。初來乍到,Emily 最印象深刻於早稻田的第一點是 OB 人脈之強,自 1888 年大隈重信創校以來,現已培育了日本法商政各界的傑出人才;第二是標榜西式大學,不僅設備新穎,研究資源豐富,更有將近 4,000 到 5,000 名來自世界各國的學生都在此學習交流,此外,早稻田的棒球風氣更是興盛,與六大聯盟中慶應義塾大學難分高下的早慶之戰也是眾人皆知,甚至在早稻田棒球隊傳出捷報時,社區居民都會歡騰慶祝。

解析運動科學

運動科學到底是一門怎麼樣的學問?Emily 提到該所的研究領域分為運動機能學(Kinesiology)、人文學(Humanities)、管理學(Management)三大塊,運動機能學旨在透過運動處方搭配、儀器監測來提升選手、一般大眾在運動或生理狀況上的表現;人文學專在探討的是運動社會學,藉由不同階層民眾對運動媒介的喜好來一窺整個社會結構制度;管理學則會牽涉到運動產業的經營、行銷、財務等層面。講座中,Emily 也特別介紹系上的「研究方法」課程,其中的「專題討論」(Seminar)要求新生在第一年提出研究計畫,第二年需不時報告研究進度,第三年則為執行研究時期,Emily 認為「專題討論」激發了自己在研究上的更多想法,因為在這門課程中能與所上來自三大領域的同學交流,從對方的提案中,進而得知自己的改進之處。每年校方主辦的國際研討會(Symposium)也是讓 Emily 感到獲益良多的地方,她認為研討會上不僅是檢視自己研究成果的時刻,更能藉此吸收國外新知,而 Emily 在擔任研討會承辦人員的期間,也從聯絡講者、與校方合作中,學得不少聯繫處事之道。

不可不知的研究室生態

或許和民族性格的不同有關,Emily 在留學過程中也發現到日本特殊的研究室文化 ”Hourensou”,乍聽之下與日文中的「菠菜」同音(ほうれん草),其實是日語「報告」(Houkoku)、「連絡」(Renraku)、「相談」(Soudan)三個單字的簡稱,意指日本人在做研究中十分重視「隨時報告進度、聯繫對方、一遇到問題就要互相討論」,這樣的精神也和日本強調「團隊合作」之文化相呼應,Emily 感觸頗深地談及:「在日本,你不可能單獨完成任何活動,包含你的研究。只要是別人的研究你一定要參與,你自己的研究,他們相對也會來參與。」此外,Emily 也強調「人脈網絡」(Networking)與「選適合自己的指導教授」的重要性,藉此提醒學弟妹在民情大不相同的社會裡做人處事都需要格外謹慎注意。

Sport for All

由於Emily博士班的研究主題為高齡學(Gerontology)與運動休閒組織經營(Sport Management),她因此前往東京都與山梨縣的社區運動中心進行訪查,一提起在異鄉執行研究的難題,Emily 說道:「由於老師定期會和政府做諮詢,所以我們要先透過老師的人脈 connect 到地方,先進行兩到三個月的行政溝通,清楚說明自己計畫的內容後,上面才會分派到下面的課長或社區運動中心,看有誰願意配合,才把它當作對口單位。」然而經過這份研究,也讓 Emily 發現日本都會區與鄉間民眾不同的生活樣貌,她曾和東京都的阿伯打球來熱絡感情;也在零下三四度的雪地與長者閒話家常、練習地面高爾夫球(Ground Golf);更在一次次社區健走的過程中,她看見地方之美、居民的純樸可愛,身體力行地感受 ”Sport for All” 的意義──用運動帶給每個人最大的幸福效益,用運動幫助每位年長者都能達到成功老化(Active Aging)。

世界級的心胸

三年的異鄉研究之旅,Emily 在沿途中遇到不少美麗的人事物。她猶記得研究室的暑期合宿活動,在鄉間放鬆心情之餘,還要和夥伴在短時間內完成一份學術報告;她也到日本各處去旅行,有時是獨自一人,有時則和研究室同學成群出遊;說到這些日子以來自己最想感謝的人,Emily 毫不遲疑地提起佐野一家人,她說:「他們是我在日本的家,佐野媽媽就好像我在日本的媽媽一樣!」起因於在社區運動中心擔任志工期間佐野媽媽的盛情邀請,牽起了Emily與佐野家間的橋樑,縱使如今彼此相距遙遠,他們仍保持著密切的聯繫,Emily 說非常謝謝當初能受到這一家人如此熱情的款待,她更以「世界級的心胸」形容佐野媽媽,感謝其溫暖的關照。

日本觀察筆記

除了研究以外,Emily 也在講座中分享了她對日本當代社會文化的觀察。例如職場上敬語、謙讓語的使用、「二次会」的喝酒續攤文化以及女性在職場上較為弱勢的處境,這些與臺灣文化上的差異性很可能是許多嚮往留日、在日本就職的朋友從未考慮到的層面,Emily 用 ”Plus, Minus, Zero” 來形容自己在日本生活的心境轉變,從踏上這塊土地時,讚嘆於日本的進步、充滿秩序而安全的社會氛圍,但時間一長,彼此的差異、不適應漸漸浮現,自己開始因冷漠的人群、不相容的文化而心情跌到谷底,不過Emily也表示這樣大起大落的心情真的只是開始,她相信每個人最終都會找到自己的平衡點,因而更了解自己的身分處境,以中庸之道去擁抱異鄉生活。

以台灣人為傲

「我從小是在台灣生長求學,以為的外國人是那些金髮碧眼的人。」Emily 訴說著來異鄉求學中最大的體悟:「但來到日本,我才發現自己也是外國人,於是我問自己是什麼人?我是台灣人,以台灣人為傲」,Emily 認為台灣留學生能力優秀,不論是自己的研究或上層分配的工作都能處理得宜,但外國學生的競爭力更是強悍,他們是受政府大力培植、挾帶著國家的資源而來。「競爭不再是個人之間,是個人對國家、對團體的戰鬥。」Emily 感嘆著台灣留學生的孤立處境。

一期一會

「人在異鄉你會有很多的情緒,你有多少 passion 都比不上那些現實的問題,你可能會擔心自己的下一步在哪。」Emily 指出許多人對於攻讀博士班常有的遲疑:「最大的煩惱是最後一年,我想要回台灣,但我能回得來嗎?」由於國內產業環境,學成歸國的博士生多半只能從事教職,很少能進入一般企業工作。可是儘管求學之路可能充滿未知,Emily 仍鼓勵學弟妹放手一博:「『一期一會』指的就是你在一生中會遇到的人事物,那些就是只有在你這一生才會遇到的,所以請你好好的珍惜每個機會,年輕人,鼓起勇氣,勇敢踏出台灣,去世界各國追夢吧!」在僅有一次的人生裡,Emily 期許所有的年輕學子們千萬別留下任何遺憾。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