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感謝上銀科技創辦人暨董事長 卓永財先生 以此講座鼓勵後輩:「虛心學習  勇於挑戰」

講座製作由 IOH 幫手 張桂菱、崔雅晴 協助 責任編輯:莊婕廷 核稿編輯:林立麗

Warwick Hsiao-Lei Liu 劉筱蕾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PART 1:關於就讀英國華威大學生物科學系研究所博士班的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此講座於 2017 年底前錄製,拍攝畫質與講座架構較為精簡,建議也可至平台上觀看其他同校或同系講座
真正學有專精的研究者

「同樣都是在生物演化領域做研究,你想成為什麼特質的研究者?」劉筱蕾自認成績不算頂尖,卻申請到歐盟「新居禮夫人計畫」獎學金(Marie Curie Research Fellowship, MSCA),目前正攻讀華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生物科學博士,以「釀酒葡萄的演化」作為研究課題。Warwick 位於考文垂(Coventry)市郊,其物價相對倫敦便宜,但對於需要時常到各地搜集研究資料的同學來說,交通較為不便。學校國際學生比例占四成,注重商業人才培育,每年九月開始為期一年的招聘會,提供大量就業機會。她認為 Warwick 講求績效,著重實際面,這意味著只要有助於研究發展,學校都願意提供財務、資源給博士班學生。

軟實力課程

生物科學是甚麼?筱蕾笑稱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清楚自己在做什麼。其實生物科學隸屬於生命科學學院,考究古生物與現代生物的關聯性,以她的研究課題為例,即探討百年前葡萄根瘤蚜蟲病(Phylloxera)對葡萄品種的影響,必須萃取百年前的葡萄基因進行研究,所以筱蕾必須到歐洲各地採集資料,她就曾以「歐盟贊助研究者」的身分進入喬治亞共和國考察遺跡。Warwick 博士班很少開設學術相關課程,課程較重在培養研究生的軟實力(Transferable Skills),例如教同學怎麼撰寫履歷、如何與學者做學術交流、或者是向大眾進行科學傳播,筱蕾認為這些雖然都與做研究沒有關係,但是對將來就業有很大的幫助,除此之外,最讓她收穫良多的是由歐盟「新居禮夫人計畫」開設的學術課程。

品酒、遊歷各國,我們是在做研究!

為促進歐盟國家的互動,歐盟投注大量資金執行「新居禮夫人計畫」,招集不同學術領域的研究生,每年在歐洲各國進行教育訓練,相較 Warwick 博士班提供的課程,更著重在研究課題。計畫下又分成不同的網絡(Network),筱蕾所屬的 "Micro Wine" 專於研究微生物與釀酒間的關係,而歐盟希望透過這些研究為釀酒產業帶來優勢。因為自己的研究與酒息息相關,筱蕾必須進行葡萄酒盲品,並做化學分析與統計,與大眾所想的品酒有很大差別。新居禮夫人計畫不但提供參與者研究經費,更支付薪水,確保其經濟方面不虞匱乏,筱蕾也藉由研究到了許多國家遊歷。

那些跟做研究同樣重要的事

因為一天 24 小時都待在實驗室做研究,對筱蕾來說實在不堪負荷,故她在下班後常到 Warwick 的健身房重訓,也因為學校位於郊區,周遭無高樓大廈遮蔽美景,她會抽空在學校慢跑增強體力。更重要的是透過運動,她認識了研究領域外的朋友。「英國人不會讓研究影響自己的私生活,所以六點後辦公室就會空無一人。」她認為劃分公私界線是好事,每個人都必須培養自己的社交領域。但她也建議大家,如果是為了體驗英國文化,就應該私下多接觸英國人,跟國際學生相處或許輕鬆自在,但和英國人交友是融入文化的最佳方法。

成為自己的掌控者

「你必須對自己的研究負責,並成為研究計畫的掌控者。」博一結束後,對筱蕾來說最挫折的就是無法拿捏自主界線。一開始她總認為自己是指導教授的屬下,做研究時必需得到批准才能動作,但後來她發現教授更希望你主動執行,如果只是被動地等待,對研究沒有任何想法,那就喪失念博士班的意義了。她認為世界上有許多生物演化領域的研究者,定有各自專精的領域,如何展現自己的研究特質,是要成為研究者必須花時間思考的課題。

 

PART 2:關於考取英國華威大學生物科學系研究所博士班的準備分享

此講座於 2017 年底前錄製,拍攝畫質與講座架構較為精簡,建議也可至平台上觀看其他同校或同系講座
各國博士班申請大不同

就筱蕾觀察,各國博士班申請流程大致會是因學期制(Semester)、或是研究計畫制(Project)而有所不同。以歐洲國家為例,對於申請文件採隨到隨審,申請者若在七月以前提交文件,若經過校方認可,基本上會在下半年入學,所以若是七月半以後才提交文件,最快則會是明年入學。至於美國博士班申請,時程會依學科不同而有所差異,像是筱蕾所研究的生物演化領域,通常是 12 月到 1 月是申請時間,最晚是 6 月得知結果,學生一般會在 7 到 8 月聯繫外國老師,確認該校是符合自己的需求,接著則是準備 TOEFL、IELTS 與 GRE,筱蕾也特別提醒學弟妹應預留時間給教授撰寫推薦信。

我的申請過程可能是你所能想像最糟的狀況

筱蕾是在台大森林所畢業後,工作了一段時間才開始申請博士班,她為此花上兩年的時間,申請過30 間學校,涵蓋 6 國,最終才拿到 2 間學校的入學許可(含獎學金)。在第一年的申請中,她自行申請了三間美國大學,後來因為輕忽大意以及獎學金因素,而與機會失之交臂;在第二年,她則是在留學代辦的協助下,申請了超過 25 間學校,最後選擇到華威大學就讀。

各項申請文件書寫重點彙整

筱蕾比喻申請大學就好比人力資源市場,申請者是供給方,學校則是需求方,申請者首要做的是了解學校到底想要收怎麼樣的學生,再者讓個人的賣點和校方的需求要是能吻合的。各項申請文件是學校、老師一開始認識你的管道,通常分為三大類,各類有不同的書寫重點。

第一類是讀書計畫(Statement of Purpose, SOP),重點在於展現個人學術專長、未來可能的研究方向,筱蕾建議最好是先到學校網站,了解該校系的優勢、研究重點,釐清自己的研究方向是與該系有關聯後,再下筆撰寫,這不僅是幫助你了解該系確實適合自己,也更能在 SOP 中展現出「這間學校可以支持我做研究」的強烈就讀動機。

第二類是自傳(Personal Statement),重點在於要展現個人特質,同時又要和 SOP  內容相輔相成,假設你未來的研究會很常要做戶外調查,在自傳中,就可以分享自己過去當背包客、野外調查的經驗,藉此延伸出自己很會隨機應變、能處理各種突發狀況,有助於以後的戶外研究。雖然自傳內容有很大的發揮空間,但筱蕾慎重提醒大家應仔細篩選適合的經驗,千萬別盡寫一些跟自己申請這間學校、做研究無關的內容,例如把自己的祖宗十八代都寫進自傳中湊字數是相當扣分的。

第三類是履歷(CV / Resume),重點是條列出自己的經歷,筱蕾建議在用字上要格外注意,同樣的經歷用不同的敘述方式,呈現出的效果是天差地遠的,所以不妨上網找範例參考。

面試是互相試探的過程

「在面試中,老師在觀察你,你也在觀察老師。」筱蕾強調面試是雙向的過程,彼此都在確認對方是否合適,所以申請者在過程中應保持自信,把自己想像成是站在和校方同等的地位溝通。在面試問題上,博士班通常是問專業內容,較少問個人經驗,故筱蕾建議可以多演練一些口說內容,即便老師最後是問意料之外的題目,事前演練至少讓自己能動動舌頭,舒緩說英文的緊張。此外,她提醒申請者在應答中,不用太在意文法、用字一定要到 100% 正確,因為這可能導致自己說話流暢度下降。

研究生最關心的經費來源

各國學校看待博士班的方式正是影響到經費來源的關鍵,有些學校會將博士生看作是學生,其經費就取決於當課程助教(TA)、研究助理(RA)與學校獎學金,這類博士生的研究內容不會因經費而有限制,在做研究外還可以修學校的課程,但最大的缺點就是因為經費仰賴校方或指導老師,較不穩定,隱藏著「做研究做到一半就斷炊」的風險。還有些學校是將博士生視為研究團隊成員,其經費來源是研究獎金(Fellowship)與薪水,這類博士生通常不會去修課,而是專心做計畫研究,由於計畫原本就明文規定經費金額,所以博士生不用害怕沒錢,只怕自己無法如期做完研究,還有就是較沒有換題目的空間。

我覺得自己是有點狗屎運才撿到這個獎學金

「我是個台灣魯蛇,成績不好,沒有辦法申請上台灣獎學金。至於公費留考,我可能考五年也考不上吧!所以我要如何拿到出國經費?」筱蕾笑說自己是憑著幸運申請上居禮夫人計畫,她在當時的獎學金說明會上,聽到不少人說申請難度很高,但她並不因此退卻,只想著「反正不用花申請費」,就奮力一投,結果還真的給她拿到了,故她勉勵學弟妹勇於投件,沒有嘗試過,哪裡會知道結果如何呢?

做最好的準備,做最壞的打算

在決定出國讀博士班時,筱蕾也接收到各方親友的意見,有些是質疑,也有些是鼓勵,因此,她建議有志於出國的學弟妹在申請前應謹慎思考自己出國的動機、目標為何,這樣未來的路才能走得更順利。針對正在申請外國學校的同學們,她則建議:「做最好的準備,做最壞的打算」,在準備的過程中難免會有意外發生,所以最好替自己準備好後路,不論結果好壞,都保持淡定的心態,才能在每個重要時機都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