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感謝尚月實業有限公司 鄒品喬女士 以此講座鼓勵後輩:「分享與傳承」

講座製作由 IOH 幫手 陳禹秀、李效慈 協助 責任編輯:蔡汶靜 核稿編輯:林立麗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新聞系 盧逸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PART 1:關於就讀美國華盛頓大學新聞學系雙主修經濟學系的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此講座於 2017 年底前錄製,拍攝畫質與講座架構較為精簡,建議也可至平台上觀看其他同校或同系講座
遠走異鄉的求學路

高中就離開台灣到美國求學的盧逸,在當地遇見許多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移民,因而擁有了豐富的生活經驗。就讀新聞系的她,在西雅圖(Seattle)這個民族的大熔爐裡,可以獲得什麼樣獨特的視野呢?在美國留學的生活,除了開 Party 和到處旅遊,還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甘苦呢?

匯聚各國移民的西雅圖

在西雅圖社區大學度過大一生活以後,盧逸轉學至以醫護與學術研究聞名的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UW)。華盛頓大學位在西雅圖,是個匯聚了多元民族文化的移民城市,也有來自各國的學生到此求學,根據 2014 年的統計資料,華盛頓大學就有超過 7,000 名的留學生,至今仍有持續增加的趨勢。在校園內,則有宛如電影場景的 Suzzallo Library、噴泉和櫻花,景致秀麗吸引不少觀光客到訪。進入華盛頓大學的管道主要以申請為主,盧逸分享她所就讀的新聞系和經濟系,都相當重視GPA成績和自傳(Personal Statement)。其中,經濟系更強調邏輯思維,所以還需要考寫作(Writing Assessment)。

換個角度看世界,有如萬花筒般的新聞學

在華盛頓大學中,新聞系於傳播系(Communication Department)的一個學門,而非獨立的科系。華盛頓大學新聞系與他校新聞系的差異在於其強調新聞寫作能力,對上鏡頭、口語訓練則相對較少。盧逸回想,修 “Community Journalism” 這門課時,每 1.5 週都要寫一篇文章,且要自行投稿至西雅圖當地媒體,如此高壓密集的寫作訓練和媒體聯繫經驗培養了學生紮實的寫作能力。近年來,隨著紙本媒體的沒落、新媒體嶄露頭角之際,華盛頓大學新聞系的學生還要學習攝影、影音剪輯、搜尋引擎的最佳化等數位媒介的多元應用,接觸的媒體工具可說是相當廣泛。

盧逸認為培養新聞專業的過程開拓了她的視野、見識到有如萬花筒般的世界。在大三曾到天下雜誌實習的她,參加了許多天下所舉辦的論壇,接觸到政商界的名人、聽他們分享宏觀的未來藍圖;而在西雅圖讀書時,她不只在課堂上聽見來自不同族群的同學精彩的辯論,了解議題的各種面向,也在採訪當地移民時接觸到多元種族、文化、社會階級的生活。唸新聞系不只是訓練邏輯思考和寫作的能力,更是帶給盧逸寬廣的眼界,能夠用不同的觀點看待同一件事情。

從雙主修經濟系到亞馬遜實習

在新聞系之外,盧逸還雙主修經濟系。華盛頓大學的經濟系分為 Bachelor of Arts 和 Bachelor of Science 兩個學位:前者較為理論導向,未來出路偏向政治、法律界,也是盧逸所雙主修的學位;後者則是因應大數據(Big Data)的流行,著重於訓練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應用 R 等軟體工具分析大量資料以獲取資訊。

在課程上,經濟系一年級課程是介紹供需曲線的基礎與應用,二年級起則有個體、總體經濟學,例如在「國際總體經濟學」這門課中,同學會分析各國央行的經濟政策對一國的影響。此外,盧逸曾至亞馬遜(Amazon)擔任為期一年的財務分析實習生(Financial Analyst Intern),她不僅運用會計學的知識製作每季的財務報表、為商業團隊(Business team)所提出的營運計劃做效益成本的分析,更學會用程式語言來完成資料分析的提取工作。透過實習,盧逸能夠結合理論與實務,有效運用所學。

沒有家人、沒有 711、沒人講中文什麼都要自己來的海外留學生活

結交朋友、到處旅行和開 Party,海外留學生的生活看似人人稱羨,但從高中就來到美國的盧逸卻說,更多時候還是得面對一人在外的孤獨與甘苦。在美國,獨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從十幾歲就要自理生活,學習開車、繳房租、買菜煮飯、申請學校等,不像在台灣會被家人保護的好好的。從生活中的人際互動到求學、求職,無論遇到什麼事,都要靠著自己的能力去爭取,不會有人因為你成績較好、長得比較漂亮就偏袒你。盧逸認為,待在台灣或美國,並沒有哪一個選擇比較好,但在國外,你會為新的事物感到驚奇、擁有稀奇新鮮的見聞,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快樂與悲傷。不論如何,都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