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關於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就讀建築研究所設計與運算組的經驗分享
「為什麼會想出國唸兩個建築碩士?」是松青 Alan 常被朋友詢問的事。在講座一開始,他便說明了賓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UPenn)與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兩校建築研究所之差異,UPenn 是以設計課為主,著重於實務訓練,而 MIT 建築所則偏重研究能力的培養,分為:”Design and Computation”、”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 ”Architecture Design”、 ”Building Technology”、 ”Islamic Architecture” 五大組,Alan 更深入介紹自己就讀的設計與運算組(Design and Computation),研究主題涵蓋如何運用演算法來輔助設計、探討最新的數位製造(Digital Fabrication)與構築方法等,每年約招收五到十名學生,課程設計多元,必修科目少,系上更鼓勵學生跨系、跨校選課,教授間跨領域合作研究的情況也相當普遍。
多元課程與堅強陣容
講座中,Alan 也分享到他印象深刻的課程,像是由 MIT 史上最年輕教授 Erik Demaine 開設的 ”Geometric Folding Algorithms” 課程將帶領同學認識摺紙相關的演算法;MIT 媒體實驗室(Media Lab)開設的 ”How to Make (Almost) Everything” 則會廣泛介紹各種數位製造的方法、如何打造模具與電路板等。此外,Alan 更透過對系上教授與系友的介紹,深入淺出說明設計與運算組的多元發展,例如專精於數位製造的 Professor Larry Sass 善於以 Laser cut 和 CNC 打造別具特色又符合經濟效益的建築物;Professor Dennis Shelden 則為 Gehry Technologies 的技術執行長,最知名的作品除了有西班牙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Museo Guggenheim Bilbao)之外,近期則在發展能協助各地建築師和包商合作與分享資訊的 GTeam 平台;Professor Neri Oxman 同樣出身於設計與運算組,目前則擔任 MIT 媒體實驗室教授,以發展各類數位製造方式、將自然元素融入建築聞名;Alan 也特別提到 Kaustuv De Biswas 學長推動的 The Sunglass Project,幫助使用者能在雲端上進行即時的 3D 建模,促進跨領域團隊的設計整合。
不設限的研究內容
Alan 曾再三強調系上研究範圍相當有彈性,教授對學生論文主題也少有干預,並舉設計與運算組在 2011 至 2012 年期間於法國巴黎 Advances in Architectural Geometry 會議上的前導影片為例,帶大家一覽組內從數位製造、摺紙運算、解構穹頂、結合眼動與 Kinect 技術的 3D 建模軟體到互動藝術裝置等包羅萬象的研究主題。最後,Alan 也分享了自己從電機轉換到建築領域的心得收穫,他說理工人在面對問題時,往往是想找出唯一的解答,但建築人則不同,在面對設計問題時,是要靠想像力來創造最好的答案,他認為建築激發了自己源源不絕的好奇心與學習動力,雖然過程中曾有過挫折,但如今回想起來只感受到無比的成就與滿足。
PART 2:關於申請研究所的準備分享
心態轉變
在PART2的講座中,Alan分享了自己當初從電機轉換跑道至建築領域的心路歷程與準備。他表示直到大學時期才開始接觸建築設計的相關事物,因此萌生興趣,但過去對美工手繪不太擅長的Alan也曾懷疑自己的能力是否足以勝任。不過,隨著對建築的了解越深入,讓他發現到建築的研究其實相當多元,所探討的並不只有美學與結構,還要兼顧物理、環境、社會責任、永續經營等面向,才能真正做出好的設計。又在電腦技術日新月異之下,素描不過是快速溝通理念的一種方式,一名建築師更須具備的能力是對三維空間的理解。
相關資源
Alan也介紹到非建築背景的同學可以透過哪些管道來準備申請資料,他建議臺大同學可以善用土木工程學系、園藝暨景觀學系、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的課程資源來累積相關作品,同時多去認識建築背景的教授或學長姐,進一步請教申請技巧。此外,準建築學堂、建築聯盟學院(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School of Architecture)與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在暑期對外開設的建築課程也是Alan非常推薦的資源。
作品集準備
Alan也強調在申請學校上最重要的就是作品集的準備,他認為不論是建築、工業設計、平面或攝影等各類設計都可放進作品集中,但是要留心整體排版、配色與主體營造等層面,並提到同學若想更深入了解各校建築系的申請流程,也可以在準建築人手札網站上找到許多學長姐的經驗談分享。
PART 3:針對觀眾的提問進行答覆
Q1.受到電腦科技影響的建築是否只侷限於新蓋的建築?(0:07)
Q2.從電機轉往建築領域,你做了哪些努力或改變?從電機轉到建築的痛苦歷程和優勢是什麼?(02:06)
Q3.MIT與其他學校的設計學院相比有何優劣之處?(03:41)
Q4.建築系畢業之後的發展是什麼?(04:40)
Q5.建築系適合有哪種目標的人就讀?(06:00)
Q6.畢業後能不能在美國考建築師?(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