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感謝英屬百慕達商友邦人壽保險(股)臺灣分公司 陳嘉虎總經理 以此講座鼓勵後輩:「年輕是ㄧ種心境而不是實際年齡,當你失去探索、築夢的熱忱時,你就會失去成為年輕人的本錢」

講座製作由 IOH 幫手王祖婷協助 責任編輯:林立麗 核稿編輯:莊智越

AppWorks 共同創辦人 林之晨 Jamie

分享此講座

PART 1:關於在 AppWorks 之初創投的工作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淺談 AppWorks

想知道如何成為一名眼光犀利、深獲創業者與投資人信賴的創投家嗎?身為 AppWorks 之初創投合夥人的林之晨 Jamie 以自身為例,說明「個人創業背景」將會是成為創投家的良好基礎之一,他將此比喻「曾擔任過球員的教練由於深知球員在場上的心理,所以更能做出明確的調度和判斷」,同時也呼應了AppWorks「由創業者為創業者設立」的使命。在講座中,Jamie 也簡介了 AppWorks 的特色,不僅為專注於行動、物聯網的創投公司,同時更身兼「創業加速器」,每半年會招收 25 名創業團隊,提供其免費的培訓與資源。

解密創投產業

創投業只是負責集資嗎?還是要管理標的物?其中的責任歸屬又該怎麼區分?Jamie 將創投分為「創投基金」與「管理公司」兩區塊來作介紹。「創投基金」與常見的金融性商品「共同基金」在性質上有些許類似,同樣是向投資人募資,再將資金投注於由數個投資案構成的資產組合中,以達到風險分攤(Diversification)的效果,不同的則是「創投基金」為有限生命週期,並具有更嚴格的委任授權(Mandate,意指某基金僅能投資於特定產業類別),在創投基金中提供資金的投資人又被稱為「有限合夥人」(Limited Partner),Jamie 接著說明國內外創投基金在運作上的差別,國外資金多是根據個案需求陸續進場,國內則採一次到位,先全部存到銀行後,逐步撥款。若將「創投基金」比喻作「金庫」,那負責「金庫」管理與產生獲利的就是「管理公司」了,一般創投基金本身會抽出約 1.5% 至 2.5% 作為支付管理公司的費用,到最後基金獲利了結後,附帶權益(Carried Interest)將採取有限合夥人與管理公司「八二分」拆帳。至於管理公司內部有哪些職務呢?普通合夥人(General Partner)是代替有限合夥人來管理基金,負責做出投資決策,還有從旁協助的經理(Associate)與分析師(Analyst),Jamie 更特別介紹了「投資合夥人」(Venture Partner)與 「駐點創業家」(Entrepreneur In Residence,E.I.R),前者類似於兼職客座的合夥人,由於其深諳某產業的背景而受聘於管理公司,負責發揮所長來尋找特定產業相關的投資案;而「駐點創業家」則是當管理公司發現深具潛力的創業家時,先將他攬為公司底下短期的全職員工,並在期間內全力協助他構思創業計畫,當時機成熟後,管理公司便能投注資金在他身上。

創投家的守則

究竟該如何能讓創投公司維持其良好的運作?Jamie 切分為「募資力」、「投資」、「資產管理」、「退場時機」、「本金贖回」、「獲利了結」六大主題作介紹。在「募資力」部分,他強調「以良好的投資案源(Deal Source)與過去成功經驗(Track Record)來吸引金主的注意」,不過對初入創投行業的人來說,又怎麼可能具備成功經驗來使金主信服呢?所以 Jamie 建議志在創投的朋友一開始可加入較知名的創投公司,先從旁協助,慢慢累積經驗,進而自己主導投資案,不過 Jamie 提及除了過去經驗之外,更要能提出一套個人的投資理論與策略來說服金主,同時也要慎選金主,找出與自己目標最吻合的有限合夥人;在「投資」部分, Jamie 再次強調「投資案源」的重要性,他認為與其從創業競賽去發掘新創團隊,還不如想辦法建立有系統的管道去認識各個新創企業,並做好深入市場調查,要比創業家更了解該行業,才能適時給予其援助。此外,Jamie 更為大家提點了三項達成投資共識前的注意事項:「在第一輪中,對方需要募多少的資金?我方的規模是否足以提供?」、「在投資前,該如何進行新創公司的估值?」、「因估值與投資額所造成的股權稀釋現象(Dilution),又該如何向對方說明?」而在達成共識後,還會經歷實地審核(Due Diligence)、投資審議會(Investment Committee)等內部階段,在外部方面,則要與其他家創投公司協商、決定由誰主導投資案,同時又要時常與新創團隊溝通,叮囑其切勿短視近利,否則將導致投資局面破裂。

無限循環的創投業

在「資產管理」部分,Jamie 說明創投提供給新創企業的資源絕對不只是資金,更重要的是引薦人脈、提供產業知識與調停共同創辦人間的紛爭,因此創投家多半會參加新創企業的董事會與策略會議,以便能在公司臨危之際產生最即時的援助;在「退場時機」部分,Jamie 則破解了常人以為「創投基金的收益等於股利」的迷思,他提到創投的基本商業模式其實就是買低賣高未上市公司股票,不過買賣之中更有一番大學問,首先要取得創業家的同意,在尋覓適合賣家上,Jamie 建議大家可在平日就與各公司負責併購與策略布局的企業發展部門(Corporate Development)人員培養好關係。至於股票公開上市該留心哪些問題,Jamie 提到了「請會計師協助調整內控以符合公開市場資訊」與「慎選券商」兩點供大家參考;而在「本金贖回」與「獲利了結」的部分,他則說明一支創投基金多半會經歷五年以上的生命週期,才能走到獲利了結的階段,最後得到的附帶權益在扣除稅金、與合夥人拆帳後,其實也所剩不多,甚至比不上一般金融業的獲利。另外,你以為基金退場後,就能享有短暫的高枕無憂嗎?並沒有!而是要著手進行下一支基金的籌備。Jamie 也在最後笑稱:「靠一家公司賺錢來吃一輩子,在創投裡可沒有這種事,當你投了一個好案子、成就一支基金,分完錢後,它就結束了,沒有辦法再繼續收益,你只能去募下一支……創投,就是這麼沒完沒了的行業啊!」

PART 2 :針對觀眾的提問進行答覆

Q1. 創投公司服務對象多元,最終負責對象與雇主是誰?遇到利益時如何折衷?

Q2-1. 創業公司虧損時,創投公司如何協助?

Q2-2. 而創投公司分析師及合夥人需要何種特質?

Q3-1. 創投公司如何找案子?

Q3-2. 創業公司如何較容易被創投公司找到?

Q4. 會計與財務報表的分析能力在創投過程中扮演什麼角色?

Q5. 除了 Stern School 還會選哪間學校念 MBA?為什麼?

Q6. 創投公司如何訓練 CEO 或是媒合其他 CEO?

Q7. 如有興趣成為創投,針對未來途徑有什麼建議?

Q8-1. 詳細解釋 Critical Mass?

Q8-2. 請問 GMAT 的準備方法

Q9. 創投公司能為創業者做人才配對嗎?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