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H 開放個人經驗平台 第五屆實習生心得
台灣大學經濟學系
Editorial Team(編輯報導團隊)
編輯組的日常編輯組實習生,平常主要工作是負責撰寫講座影片底下的簡介文章,以及 FB 粉專上講座影片的宣傳文。這兩項工作看似相近,但真的著手做後便會發現相當不同:講座影片底下的介紹文章,主要是藉由大約一到兩千字篇幅,將講座中大致內容記錄下來,方便瀏覽者迅速對影片內容有所了解;因此寫作時常會不停思考,究竟如何才能把最完整的內容包含進去,同時也生動寫出講者的聲韻神態。而 FB 粉專貼文則是藉由 100 字以內的文字,達成講座影片宣傳的效果,因此思考重點在於如何吸引眾人目光,這時標題的訂定就是一大學問了。記得剛開始實習時,其實對於寫講座文案有些排斥,總覺得自己都已經大三了,聽大學生分享大學生活能有什麼幫助呢?但後來在這過程中,其實收穫相當多。每支講座其實都是每個講者人生至今的精華,有時都覺得自己何其有幸能這樣完整地聆聽別人最真誠的分享;在聽過相當多講座後,常會反思自己大學至今的生活,究竟完成了什麼,以及未來還有什麼是可以繼續努力的,這完全是當初始料未及的收穫。用心觀察,處處是學問IOH 很重要的一項活動是到各大學辦工作坊。工作坊是在週末到一所大學舉行,會邀請該大學各系至少派一名學生來參與;在兩天時間內幫助所有參與的學生完成自己講座的 PPT,並在隔週開始到辦公室錄影,快速有效率地完成個人講座的錄製。剛開始時,會以為工作坊就像社團辦活動,但後來會發覺其中有相當多的細節要注意。好比說任何人在講話時,所有人都必須雙眼聚焦在說話的人身上;另外,「點頭」也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這小小的動作,會讓說話的人感覺聽眾是很專心聆聽且認同他的。這些其實都是細節到不行的要求,但只有當這麼細小的事項都做到完美,整個活動的氣氛才能被營造出來,使活動成果能更加完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