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感謝藍鯨隔音門 林經理 以此講座鼓勵後輩:「人生定位以及努力一樣重要」

小幫手:施敏媛

責任編輯:Bella Huang

中國文化大學 心理輔導學系 鄭凡宇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PART 1:關於就讀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學系的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因性別氣質遭受霸凌,是我踏入心理輔導的起點

作為一名氣質陰柔的男性,鄭凡宇在國中到高中的求學期間,不斷地遭到同學的霸凌。言語辱罵、書包被丟到垃圾桶、背後被貼上寫滿惡意的紙條,而老師對於他被霸凌的情形也視而不見。「大家都認為我很娘,我是不是應該陽剛一點?是不是真的是我有問題?」正值青少年的自我統合時期,面對社會期許的角色壓力,凡宇陷入自我內在與外在的衝突,他只得求助於諮商,試圖讓自己好好走下去。「原來心理師可以在全世界都與你為敵的時候,成為你的心靈支柱;原來支持和同理,可以產生這麼強大的力量。」諮商介入後,凡宇漸漸從心底長出了力量,他加入了婚姻平權活動的志工,從被霸凌者成為一名倡議者;而霸凌的經驗,更強化了他的同理心及高敏感特質。「我當過受害者,我很能理解那樣的痛苦是什麼。」為了幫助與他有著相同經驗的青少年,凡宇以輔導諮商類科系為志願,進入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學系就讀,立志要成為一名專業的助人工作者。

中國文化大學

位於陽明山半山腰的中國文化大學,雲霧環繞,有著適合靜下心來學習的好環境。為鼓勵學生跨領域學習,文化大學的雙主修及輔系無須多付學費,並設置數十種學分學程,如凡宇所就讀的心理輔導學系即開設心理健康學分學程;校方同時將跨領域學分列為必修,大二開始必須修習外系 12 個學分,列入畢業門檻。另外,文化大學也與逢甲、淡江、世新、東吳、北醫等多間大學成立「優久聯盟」,共享校際資源,學生可以跨校選修校際課程。在交通方面,校內設置公車站,然尖峰時刻人潮眾多,通常會花上約一個小時的時間才能下山;凡宇建議學弟妹也可選擇計程車共乘的方式,只要 20 分鐘就能到達捷運站。他也特別提及,就讀文化大學,千萬要配備一把終身保固的雨傘,才足夠因應山上風大的氣候。

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學系

「文化大學心理輔導學系重視實務,操作演練的課程很多,同時也有足夠豐富的資源。」要成為專業的心理師,得經過紮實的實務訓練,凡宇認為文化心輔系的課程確實能結合理論與諮商,訓練實務操作的細節及面對個案的反應能力;也因為學校位於臺北市,能接觸到較多社福機構和工作坊,對於了解實務層面也有所幫助。關於系所資源,文化心輔系聘有各領域的專業師資,從性別議題、自殺防治、家暴、壓力調適,到遊戲治療、藝術治療、家族治療、認知行為⋯⋯,涵蓋不同議題及治療專長。系上同時與多個實習機構合作,學生可依據生涯發展考量,在大三下學期,選擇至社福、司法、基金會、學校、醫療機構等單位進行實務學習。在未來出路方面,大學畢業可以擔任就業輔導員、司法機構矯治人員、張老師或生命線的輔導員、社區諮商所的行政、學校輔導老師等等,而具備碩士學歷者,可以考取國家證照,成為諮商心理師。

文化大學心理輔導學系四年課程

凡宇將文化心輔系的四年課程,分為自我覺察、理論、實務等三大範疇。大一主要在學習自我覺察,將諮商理論與自身經驗連結,強化同理及換位思考的能力,開設普通心理學、輔導原理與實務、生涯探索與規劃、繪本與情緒表達等課程。大二會接觸到更多專業理論課程,並在課堂中反覆練習諮商過程中的支持、同理及接納的技巧,開設人格心理學、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壓力與情緒管理、青少年心理與輔導;在覺察與演練部分,則有輔導員自我覺察與專業成長、諮商與心理治療技術等課程。大三進入理論與實務操作的範疇,課程包含正向心理學、犯罪心理學、變態心理學、諮商倫理,以及需要實作的藝術治療、遊戲治療、認知行為治療等等,大四有家族治療、心理專業實習、犯罪預防與矯治、危機處理與自殺防治等課程。(更詳細的課程說明,請點選「科系」觀看)

這堂必上

被列為必修的「諮商與心理治療技術」,旨在學習諮商理論與操作技術的方法;課堂上會將學生分為三人的小組,輪流擔任個案、輔導員、觀察員的角色,演練傾聽、摘要重述、同理、面質、解釋等治療技巧,同時也會外聘業師,針對個案實例進行探討。屬於選修的「生涯諮商」立基於 Holland 的類型論、Parsons 的特質因素論、Super的生涯發展理論之上,就生涯探索、工作環境認識、生涯抉擇行動的進程,協助個案認識自己、認識外在世界,最終做出抉擇;這堂課的評分方式有自我分析報告及生涯楷模訪談,凡宇的訪問對象是身兼心理師、模特兒與性平運動倡議者的王鎧倫,而他的一席話「不要恐懼你自身的欲望!人生的真義即在於,以良善的方式對欲望做積極的實踐。」也啟發了凡宇以同志的身份過好自己的生活,就是性平運動的最佳實踐。(更多上課方式及教育學程內容,請點選「這堂必上」觀看)

課堂之外

在大學裡,凡宇參加了性別研究社,由於社團會舉辦跨性別者、女性主義、由宗教信仰看待多元性別的主題演講,從講者所分享的生命經驗中,他看見多元性別所面臨到的不同困境。而為了讓更多人關注到多元性別議題,凡宇跟著社團的同學舉著彩虹旗繞行校園一圈,這也是他更自在地揭露自己的同志身份的開始。在一次的性別電影活動中,凡宇接受文化大學新聞系的實習報紙——《文化一周》的記者採訪,具名報導自己對於同志爭取權益的看法;他也體悟到,同意具名報導的行為代表自己在此時已經打從內心認同同志的身份就是人生的一部份,他展現出自我肯定的同志驕傲,從過去被霸凌的受害者角色,開始轉為性平運動的倡議者。

婚姻平權大平台志工——我的性平運動經驗

2017年年底,凡宇在同性婚姻的公投連署期間,加入「婚姻平權大平台」的志工團隊,負責上街頭邀請民眾簽下連署書,同時針對同性婚姻的議題進行倡議與闢謠,試圖遊說中間選民。在過程中,如果遇到反對同志的民眾,就得提出充足的資訊,就對方的疑慮作出解釋;偶爾也會遭受不理性的民眾以惡意言語辱罵,讓凡宇一度得淡出活動,調適心理狀況,不斷提醒自己「他們攻擊的是他們想像中的『同志』,並不是真正的你」,才有辦法再走上街頭。他也加入了 NGO 組織「同志諮詢熱線」,在 2019 年的同志大遊行站上頭車,呼籲大家也要理解被出櫃的父母同樣會產生受傷的感受。除了走上街頭,凡宇運用心輔的專業,舉辦個別會談與座談會演講,以覺察與情緒支持的方式陪伴同志及其父母。而同性婚姻專法的通過,讓凡宇深刻感受到倡議確實具有改變社會的強大力量。

從心輔走向倡議,以最真實的樣貌自在地生活著

「可不可以有一天,我們身為社會上的少數,或是非主流的人,不用再那麼勇敢地站出來?這個社會可不可以有多元涵融的能力,不再用主流框架去框限他人?」原本小心翼翼地藏匿作為同志的身份,凡宇透過諮商的支持以及在心輔系的所學,開始能更自在地展現自我;他坦言,要抵抗社會主流的框架、面對他人的惡意,同時保有對自我的認同,這樣的過程的確是辛苦的,但他所希冀的只是讓每個人都能長成真正屬於自己的樣子。走上街頭,同時立志成為大學教授的他,也嘗試著將心輔、倡議與教育的多重角色進行自我整合。「我們都不能百分之百地確定人生未來的走向,就朝著你想要的方向去,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吧!」

【推薦觀看】社會心理科系比較:心理系 vs 社工系 vs 社會系 vs 輔諮系,所學出路差異與適合特質?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