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感謝藍鯨隔音門 林經理 以此講座鼓勵後輩:「人生定位以及努力一樣重要」

講座由國立東華大學與 IOH 合作產出,並由 IOH 幫手 李效慈、張鈞婷、辛丞鈞、張維家、許文靜 協助 責任編輯:林立麗

東華大學 民族事務及發展學系 田福順 Qaisul Tiasnunan Matavan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PART 1:關於就讀東華大學民族事務及發展學系的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此講座於 2017 年底前錄製,拍攝畫質與講座架構較為精簡,建議也可至平台上觀看其他同校或同系講座
一趟尋找族群認同的旅程

田福順來自花蓮縣豐濱鄉磯崎村高山部落布農族,由於家庭因素,他曾歷經過不少次的搬家,父母總是對他耳提面命著:「要認真讀書,將來才能進辦公室吹冷氣」,福順深知接受完好的教育是改變家境的寶貴機會,但是在高中以前,他其實不太適應學校裡的人際相處,因為同儕對他膚色的訕笑,讓他對原住民身分感到尷尬,甚至極力想隱藏,試圖偽裝自己變得和其他人一模一樣,直到進入海星高中原住民藝能專班,福順才從多元族群的同儕身上獲得歸屬感:「在高中以前,我真心覺得『特別』是一件很丟臉的事情,但是升上高中之後,我漸漸發覺大家都是不同的、獨立的個體,都是特別的人,所以我也是特別有價值的人!」後來因為協助八八風災災區的重建工作,他觀察到當地部落族人面對家園的毀敗,毫無懼怕或哀戚之色,而是非常堅定地陪伴著家人,彼此攜手共度難關,這令福順反思:「我怎麼了?我為什麼不能像他們一樣高聲地告訴我是誰、我是什麼族群呢?因為我還不認識自己,所以我決定繼續到大學找尋自己,我決定進入原住民民族學院探索我的身分!」

認識東華大學

東華大學位於花蓮縣壽豐鄉,若要從北部出發至東華大學是可以搭乘台鐵至花蓮火車站後,再轉搭公車到學校,或是在志學火車站下車後,走路15分鐘即可抵達學校後門。對福順來說,東華大學廣闊而優美的校園宛如真實版的霍格華茲學院,光是欣賞校園自然景觀、呼吸著清新的空氣就讓人心曠神怡,由於校方規定教學區內禁行機車,所以福順建議學弟妹最好擁有一部單車,不只有助於快速往返系館,在課餘時間還能騎車去探索校園秘境。在宿舍方面,東華大學保障大一大二生校內住宿權益,房型為四人房,附設獨立衛浴設備與陽台,同學若想在校外租屋,不但有東華校外租屋網可以參考,學校更會定期派人至外宿處做安全檢查。

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特色

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是全國第一所獨立的研究原住民相關議題的學院,旗下系所包含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民族語言與傳播學系、民族社會工作學士學位學程、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的宗旨是保障原住民各項權益,並為其發聲,而福順認為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具有五大特色,第一是位處花東的地理優勢讓同學便於從事田野調查;第二是系上很重視語言課,因為一旦少了語言將對文化傳承造成很大的困難,而最讓福順印象深刻的是儘管班上只有一位雅美族同學,系上仍開設了雅美族語課程,為同學進行一對一的 VIP 教學;第三是系上師資豐富,包含了研究族群的學者、部落裡的老師,師生間相處也非常融洽,系上凝聚力強;第四是學生背景多元,不論是原住民、漢人與外籍生,歡迎所有對原住民文化感到好奇、想為文化傳承盡一份心力的人加入;第五是設有族群學生會,包含馬卡、不打散、阿學、花鄒農、卑南族學生會,各學生會成員都以復興文化作為目標,透過課堂分享與展演等形式,發揚部落的美好。

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課程介紹

常有人會將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民族社會工作學士學位學程兩者搞混,福順解釋民族社會工作學士學位學程重在培養原住民社工專業人才,以便學生未來投入多元文化的社工職場;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則是培育民族發展及行政管理人才,希望藉此改善原住民社會問題,很注重原住民議題研究,期盼同學未來能提供原住民社會發展的政策諮詢,故系上必修不僅有語言、文化課程,還包含行政學、公共政策、法學緒論、憲法與原住民族法規等課程。系上選修則有民族法政與產業發展學程、民族社會政策學程供同學選擇,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系上規定同學都至少要修兩個選修學程,且其中一個學程限修本系,若想更了解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課程,也可上網瀏覽課規查詢系統。系上畢業出路則以考取原住民公職、在部落發展協會服務或從事文化復興工作居多。

印象深刻的課程

「對我來說『文化學習』和『社區文化』並不是單單的專業選修課程,其實它也在觸發學生對家的概念,對家的歸屬感、認同感、責任感是什麼?」福順表示因為這兩門課程讓他有機會下鄉訪問部落耆老逝去的故事與傳統技藝背後的文化脈絡。透過記錄長輩的口述歷史,福順對自己身分的認同感更為加深,也激盪出他想回饋部落的使命感:「我是不是也該回到家做一些事情?不論那些事情是多小或多大,有去做,你才會知道長輩們的想法。」而「原住民族議題」、「飲食文化」都是福順相當推薦的課程,前者每週都會由同學上台做口頭報告,培養同學對社會時事的敏感度;後者是從品嚐原住民美食中,了解烹調方式、口味背後的故事緣由。整體來說,福順覺得原住民民族學院開設的課程資源相當豐富,很鼓勵學弟妹能多去修自己感到好奇、有興趣的課,從中體驗不曾經歷的事。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我慢慢找回自己的名字,會勇敢地告訴大家我是誰,我是 Qaisul Tiasnunan Matavan,我是布農族人。」福順因為參與花鄒農族學生會與原住民族舞團,盡心盡力地以歌舞、手工藝等形式傳承原住民文化,內心也為著傳統文化的日漸凋零感到無比的迫切:「你無法抹滅你的身分,但文化的記憶卻會隨著時間逝去。」回首自己在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的求學生活,福順認為他最大的收穫是加深對文化的認同,燃起守護家園的使命感:「勇敢一點去追追看,問問看你的故事是什麼,你才會知道自己其實是特別的人。別因為你的不同膽怯,你應該為自己的不同驕傲!勇敢地站出來吧!要抬頭挺胸,因為你的不同、你的特別會感動到更多人」。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