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責任編輯:IOH 編輯部

馬偕醫學院 醫學系教授 鍾鏡湖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馬偕教授說給你聽系列:馬偕醫學院醫學系教授 鍾鏡湖 訪談

講座章節開關
熱愛驗證未知,藥理 X 司法 X 醫學技能點滿

「在教學過程,我很樂在其中,因為看見同學在我的帶領下,成長速度飛快!」現職馬偕醫學系教授的鍾鏡湖老師,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藥理學博士班。談吐幽默、充滿朝氣的他,同時兼任藥理學科及司法醫學學程主任。他分享自己除了研究血小板凝集、腫瘤及敗血症專業,還與臨床醫師合作,投入健保資料庫的分析。「現在許多高血壓、血栓疾病藥品,都是從蛇毒中採集製造,我對此也很感興趣!」因興趣多元、熱愛「實質驗證」未知的事物,鍾鏡湖教授即便有學士後法律系背景,仍放棄考取律師執照,轉而踏上教職。成為馬偕醫學系教授後,他更勤奮鑽研專利、醫事相關法律,企圖結合多項所長,透過「1+1> 2」的力量,將人生投資在作育英才及研究上。

醫療的甘與苦,成為主治醫師竟然要花 XX 年?

「讀醫學系就是賺很多錢、很容易爆肝嗎?」鍾鏡湖教授表示還是要看情況,如果努力值班、投入多,收入當然比較多。「但醫療有部分是要犧牲自我去奉獻,不可以單純說不做就不做。」他認為醫師的工作就是在受教過程中得到適當的武器,並在適當的時間使用適當藥物,讓病患得到最好的治療。而這中間可能牽涉到醫療品質、社會責任、疾病預防等各種面向,「所以當你感到疲憊,記得回想濟世救人的初衷,知道自己的付出能造福更多人,就能向外擴散影響力。」

至於成為一位主治醫師,要花多久時間?他算了算,若學生從 18 歲開始就讀,共需讀 6 年畢業,並經過 2 年的 PGY(post-graduate year training)訓練、擔任至少 3~6 年住院醫師,在這期間還需考取各項專科、次專科執照,才有可能成為主治醫師,過程共需花費 14 年。若不想進入醫院,當然也可選擇疾管署、藥品查驗中心、CRO(Clinical Research Organization)受託研究機構,或擔任藥廠的臨床研究醫師等。「但是跟診斷、處方、治療相關的工作,其實都需要考取醫師執照。」鍾鏡湖教授提醒,花了這麼長時間訓練,最終目的就是考取專業執照,才能確保未來的出路廣泛。

不怕被 AI 取代,決策權在你身上!

目前醫學系領域除了基本的內科、外科、婦兒科等常見科別,比較特別的是最近流行的「精準醫學」概念,主要透過找出特定的標的、手段,來治療特定的疾病。「這也比較需要跟不同領域的醫師,進行跨專業合作。」鍾鏡湖教授提到,近年也常有 AI 人工智能輔助醫療的案例,經常被大家討論到。關於未來是否可能被 AI 取代工作?他表示診斷、處方的能力還是會回歸到醫師身上,醫師會是主要的決策者,所以不用過度擔心這個問題。

馬偕醫學系學什麼?

「我們學校會比較注重醫學人文素養。」鍾鏡湖教授分享,醫療行為並不只是醫師單方面講述、病患聽,彼此之間必須建立良性的溝通。馬偕醫學系重視以人文觀點,去理解醫療場域可能產生的問題,包含:醫病關係、醫學倫理等。為了提升學生這方面的素養,校方也在大一、大二融入系列基礎課程;並在大三、大四加入更多模擬病人、臨床討論的進階課程,將理論完整連結實務。

除此之外,馬偕醫學系還有規劃一些特殊學程,分別是司法醫學學程,以及醫師科學家學程。考量到現代許多醫病糾紛、專業鑑定問題,校方也與東吳大學法律系合作,設立了「司法醫學學程」。其中,民法、刑法、訴訟法皆由東吳師資支援授課。而在 20 個總學分中,有 10 學分是基礎法學、10 學分開放學生自由選修,包含:醫療法、專利法、醫療倫理法等課程。鍾鏡湖教授認為:「多方發展知能,對未來職涯也會很有幫助。」至於 113 年新設立的「醫師科學家學程」,則提供給畢業後想當主治醫師、回校授課等需產出研究的同學修習。此學程主要鎖定科學研究計畫,包含科學實作、科學應用、科學核心及醫學基礎學分,「除了透過操作,提升實務上的研究想法,學校也規劃成立相關研究所,未來將招收醫學系畢業生、臨床醫師就讀,若你有修習以上學程,學分是可以被採認的。」

此外,馬偕醫學系的重點研究團隊涵蓋了心血管、老化醫學、再生醫學等範疇,除了會跨院校與馬偕醫療體系進行臨床研究,也有許多校內的跨系所、國科會研究計畫等合作,學生可自由申請加入。在國考輔助方面,師資也很豐富,包括現有基礎教師 25 位、臨床專任與兼任教師 440 位,皆能提供學生多元且專業的指導。

馬偕醫學系有哪些資源?

馬偕醫學院校內有非常多元的實驗室,鍾鏡湖教授舉例「以目前醫學系自有的實驗室而言,就包含了形態學、微免學、化學、普通生物學、生理學及大體解剖等實驗室。」他呼籲學生可多加利用豐富資源,進行學習與實務上的操作。在海外交流部分,校方則與日本、英國、美國等 9 間國外機構簽定合作,且每年系上幾乎有 20% 學生申請公費,出國進行選讀、臨床實習、課程交換等經驗。獎學金方面,馬偕醫學院有提供多種成績優良入學、就學貸款、書卷獎、緊急紓困金助學金等補助,「舉例來說,醫學系每年就有約 28 至 56 個學生申請。」他指出申請人數看似少,實際上有申請者幾乎都已得到補助,可見校方充分鼓勵學習之作為。

想上馬偕醫學系,需具備什麼能力/特質?

針對想讀醫學系的學生,鍾鏡湖教授建議,高中期間可以先接觸生物醫學領域,例如:透過解剖學,了解自己能否接受解剖過程;並且提升個人溝通能力,以應對日後臨床上的醫病溝通;或者也可以提早學習人工智能,了解自己有什麼樣的多元潛力。想讀醫學系,他認為還需具備持續努力、熱心助人的特質。由於馬偕醫學院長期以來,非常關注偏鄉醫療及弱勢照顧,校內也有成立服務隊,前往臺東、三芝等社區進行醫療服務。因此若學生秉持助人精神,會更符合醫學系的成立初衷。「我們觀察的是你的發展性,而不是現在。」鍾鏡湖教授補充,在備審的準備上,也要盡可能呈現真實性,他希望學生能鮮活表達自己的特質,包含多元能力發展、持續從事一件興趣,或擔任社團幹部等經驗。因未來科技、科別只會越來越廣泛,所以對新事物充滿好奇,才能具備成長的潛力。

如何選擇科系?興趣造就堅持、執照確保專業

要怎麼選擇科系呢?鍾鏡湖教授分享,許多人會以當下最熱門的科系作為選擇考量,但就醫學系而言,前後可能需要花費 10 幾年才能升上高層,而 10 年後的環境,卻可能跟現在完全不一樣。舉例來說他過去的求學考量,就是因為藥學系有執照、較穩定,反觀現在,許多理工科產業的薪水反而更高。因此在現有的選擇中,他認為還是要多多參考自己的興趣,持續把一件事做好。「但如果你是比較保守的人,我建議不妨考慮一下有證照的科系,代表這個行業需要經過專業的訓練,在就業市場中,也比較不容易被取代。」鍾鏡湖教授表示,即使通過了國考,依然需要適性學習、深入培養專業,因為未來醫師必須實際濟世救人,了解臨床上的病患狀況,因此做了決定,就必須自己承擔。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