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小幫手:張紹敏

責任編輯:張紹敏

高雄醫學大學 醫學系 王登豪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PART 1:關於就讀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的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堅持追夢,成為能夠「撐起白袍重量」的醫師

「我高中讀的是臺南一中的科學班,班上很多同學都很厲害。」在臥虎藏龍的環境下,登豪鮮少氣餒或與同儕比較,當他決心以醫學系為目標後,便一路維持穩定、不論結果,專心調整讀書的步伐,也順利考取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甚至曾經擔任系上學藝、合唱團團長與學生會總務。看似一路順遂的他,其實也曾歷經必修被當、與社團摩擦以及臨床工作的挫敗。走過摔跤的懊惱,登豪在 2020 年成為高醫附院的不分科住院醫師(PGY),對於期待從醫的學弟妹們,他有些故事想與你們分享。

我眼中的高雄醫學大學

登豪坦言,自己到了填志願時才初次聽說高醫,了解後發現全臺第一個私立醫學系就在高醫,如今全臺每 7 位醫師就有 1 位來自高醫,因此到處都能碰到資深學長姐。學校位於交通便利的高雄三民區,除了緊鄰校區的高醫附設醫院之外,小港醫院、旗津醫院、大同醫院、岡山醫院皆隸屬高醫體系。高醫的運動風氣非常興盛,且約有 100 個社團,各項校內會議皆有學生代表,在登豪眼中,這是一所相當尊重學生意見的大學。

截至 2021 年,高醫共有 7 大學院、21 個學系,囊括醫療院所中的各項職務。若對跨領域學習有興趣,在校內可以修習(微)學分學程(如:醫療法律、醫學資料探勘);在校外則可利用高醫與中山大學合作的「攻頂聯盟」,進行跨校選修、輔系、雙主修,甚至是跨校互轉。而醫學系的同學也有機會在大六時到海外姐妹校見習 4 週,姐妹校橫跨美、英、德、日、韓、泰,其中以「哈佛大學交換」最吸睛,「同學有機會去到哈佛的麻州總醫院,也是許多醫學教科書的產地,實在很難得!」(更多食衣住行情報、研究與獎學金資源,請點選「學校」按鈕觀看)

就此幸福快樂?先看醫師的漫漫養成路

成為醫師既能替病人解除傷痛,亦有穩定的社會地位,成了許多同學的第一志願,但成醫之路絕對不輕鬆。2013 年新制上路,醫學系改為 6 年學制+2 年畢業後訓練(PGY, Post-Graduate Year)。

在校 6 年期間,前 4 年以修課為主,通過第一階段國考後,則是以見習醫師(Clerk)的身份在醫院學習 2 年。當同學畢業且通過第二階段國考,即進入 2 年不分科訓練(PGY)的階段,PGY 結束後才能選擇自己想走的專科,並成為住院醫師(Resident)。不同專科的訓練年限為 3~6 年不等,較為資深的住院醫師即成為總住院醫師(CR, Chief Resident),而在通過專科考試後,方能成為一般人熟知的主治醫師(VS, Visiting Staff)。

專科可以大略分為「非臨床科」(如放射診斷科、病理科)、「內科系」(如皮膚科、神經科)以及「外科系」(如婦產科、耳鼻喉科、眼科),而急診科則橫跨內科系與外科系。

醫學系的核心領域與課程

醫學系所學主要包含基礎科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以及醫學人文,其中「基礎醫學」包含了解剖、組織、生理、藥理、病理等入門科目;「臨床醫學」則著重於理學檢查、影像檢查等診斷工具與治療方法;「醫學人文」則強調醫病溝通所需的涵養和技巧,從大一到大六皆有相關課程。

一、二年級時以基礎必修為主,旨在訓練同學吸收英文資料的能力;三、四年級有 15 個區段(Block)課程,從「基礎」和「臨床」兩方面來探討各個系統(如:心血管系統、腎臟泌尿系統、呼吸系統⋯⋯等等),幫助同學整合知識,並培養快速消化大量資訊的能力。這 15 個 Block 課程短則 4 周、長則 6 周,因此同學常形容此階段「不是剛考完就是在考前」。

進入大五、大六,同學開始進入醫院見習(Clerk),同時也需修習部分臨床課程。由於此時同學們較不具備「功能性」,也常戲稱此階段是在醫院當「路障」。大六尾聲還有 OSCE 考試(客觀結構式臨床技能測驗),考驗同學在問診、衛教、理學檢查等方面的能力。

誰適合讀醫學系?在分數之外,這些特質很重要

「讀醫學系必須聰明?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努力。」在醫學系,登豪精進了文獻查詢、溝通表達的能力,而實際進入醫院工作後,他發現反應快、願意與他人互動是成為醫師相當必要的條件。「病人的狀況瞬息萬變,如何緊急應變、統合訊息來得出診斷很重要。此外,醫生雖然是醫療場域的指揮官,仍需要各項專業的夥伴共同努力,所以不能排斥與人互動。」面對生老病死,登豪提醒道,在醫院的每一天都有人到來與離開,不過度哀戚或喜悅,也是醫師的特質。

在未來出路方面,除了臨床工作之外,同學也可以成為醫師科學家,或往大學教職發展。高醫醫學系設有「醫師科學家學分學程」以及學碩一貫,對研究有興趣的同學即可在大學畢業後直攻碩博。(聽登豪聊聊更多醫學系迷思、醫學如何進步、醫學系與「後醫系」的比較,請點選「科系」按鈕觀看)

這些課我最推——大體解剖、PBL、醫學人文

談到醫學系,「大體解剖」可能是最廣為人知的一門課,登豪形容就像要擔任身體的計程車司機,需熟記地形(骨骼與肌肉)、電網(神經)、路網(血管與淋巴)以及地標(器官)等等,在有一定熟悉度後,也能找到背誦中的邏輯。除了 Lecture 之外,亦有實際解剖大體的實驗課,而當時在大體啟用儀式前,大體老師的家人來到了現場,告訴同學們老師生前的坎坷故事。「聽完之後,我認為老師雖然是隨處可見的平凡人,但是他相當偉大。」拉開袋子、看見本人就在眼前,對登豪來說是十分震撼的生命教育。

在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的課程中,會大量閱讀教案(病例),練習從病症、病史等有限的資料,去回推病人可能罹患的疾病、建立假說並進行檢查,不斷探討適合的下一個處置,過程中也可能遇到不少教科書未能涵蓋的議題(例如兒虐通報流程、職業傷害的定義等等)。

而在醫學人文方面,則有「南杏講座」、「醫用台語」、「民俗與醫學」等課程。如何用臺語「文雅地」了解長輩不舒服的地方?若家屬希望給病人喝符水,如何不傷害病人又達成家屬的期盼?胸上有「拒絕急救」刺青卻失去意識的患者,到底該不該採取急救?這些都是醫學人文課程試圖處理的議題。

初入白色巨塔:我的醫院實習經驗

在授袍典禮後,同學就會以兩星期為週期,輪流進入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等單位,2 年下來共需實習 36+48 週。登豪的第一站是小港醫院的小兒科,當時猶如初入叢林的小白兔,剛到站就被要求做個案報告,他笑說自己也是「被電」過來的。實習的每日任務包含跟著主治醫師查房、寫病歷、跟門診及手術,但時間其實相當彈性,他建議學弟妹不妨主動向病人詢問病史、練習看報告,也可以在學長姐的監督下練習臨床技能(如放鼻胃管、拆線、換藥等)。

登豪認為,實習階段最重要的目的是「生態調查」,把握機會觀察自己有興趣的科別生活。而他喜歡與人互動、喜歡思考勝於實作,且認為「希望感」很重要,觀察後決定以兒科為目標。從醫學生、 Clerk 到 PGY,登豪坦言醫師令人欣羨的高收入確實是「過勞」換來的,而近年屢見不鮮的醫療糾紛也在所難免。「當你的白袍繡上了名字,你在工作中的每一句話都代表著醫師的身份。披上白袍前,必須思考自己準備好面對這樣的挑戰了嗎?」(了解值班制度、PGY 工作,請點選「醫院實習」按鈕觀看)

「醫病溝通」已和過去大不同!

「如果今天有機器人醫師,他或許可以給出正確的診斷,但無法治療人的情感。」登豪指出,過去的醫師較常站在權威的角度,命令或指示病人該如何處置疾病,但如今醫病關係已漸漸轉向「夥伴關係」,常聽到的「醫病共享決策」指的就是在沒有明確最佳治療選項的狀況下,需要病人清楚了解自身狀況後才能做出決定。醫病溝通涉及了語言的使用、陪伴的技巧,也讓登豪體會到謹言慎行非常重要。「語言除了有治癒性,也有其破壞性。」他建議學弟妹將臨床病人視為老師,虛心學習,也建議大眾在與醫師討論前,也要先謹慎判斷自己在網路上搜尋到的資料是否可信。

準備一階國考的訣竅分享

四年級結束時有第一階段的國家考試;六年級尾聲有 OSCE(客觀結構式臨床技能測驗);畢業後則為第二階段的國考。三個考試的應屆通過率分別約為 80%、95%、95%。在一階國考中,及格標準是在 200 題中答對 120 題,登豪特別叮嚀學弟妹,國考範圍包山包海,就像一場馬拉松,比起準備學測更容易感到迷茫,分辨各科 CP 值、確保能拿下「搶分區」很重要,切忌鑽牛角尖,也務必練習考古題、掌握趨勢,一鼓作氣跑到終點再計時!(CP 值最高的是哪些學科?請點選「國考經驗分享」按鈕觀看)

誰說念醫學系=沒有精彩大學生活?

出於對現狀的不滿,登豪克服了內向個性,開始踏上從事系務之路。他扛起學藝一職,肩負統合「共同筆記」的大任,從找尋分科組長、編排人力、整合超過百人的筆記,到與老師和系辦協調時程、編纂共筆手冊,甚至擔任學生和醫院的溝通橋樑、參與系務會議⋯⋯,抱著對公共事務的熱忱,他成為同儕間的「萬事通」,更意外發現身為一介學生也能參與系上的決策,讓改變慢慢發生。

喜歡唱歌的登豪也加入了合唱團,並在此找到歸屬感,當學長姐邀請他擔任團長時,他心想:「在班上擔任學藝很順利,來合唱團做團長應該也是?」然而,團務運作的各個環節都需要大量的討論,過去習慣悶頭苦幹的他也與人產生了磨擦。登豪意識到,團務不是他一個人的事情,也在練習溝通的過程中逐漸磨去了他個性上的稜角。

此外,登豪還加入了學生會、擔任社團評審、到訪他校交流學生自治經驗。而曾經有過必修被當的前車之鑑,登豪這回在妥善的時間規劃下,一邊參與多元的課外活動,也一邊順利通過了國考。

從大學進入職場,我想對學弟妹們說⋯⋯

「讀書常常可以快速投入、很快就有收穫,但讀書之外的事情往往無法立竿見影,因此很多人常常就不想去做,但我覺得這樣非常可惜。」在課堂之外,登豪看似不務正業,他卻直呼這些經歷都成為了他進入職場後的助力。「例如適時反思自我、更留意自己的步伐、適時向他人求助,也千萬不要過於害羞,靠自己爭取機會。」他提醒想要從醫的學弟妹們,只會讀書反而會讓人無知,不要忽視「與人溝通」的重要性。走過醫學系六年,一路上雖然充滿感動,但也有其沈重之處,登豪期許未來的自己,能持續不懈地成為一位有溫度的醫師。

【推薦觀看】高醫醫學系校友告訴你:我在高醫附設醫院小兒心肺科擔任主治醫師的日常

分享此講座